第一章 作为思想的青年研究——以日本的青年研究为理论探讨的借鉴 1
引言 1
第一节 “青年”的诞生与近代化(现代化)的关系 2
第二节 有关青年自我创造的教育社会学思考 5
第三节 作为政治概念的“青年”研究 7
第四节 生育史心理学与青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研究 9
第五节 青年意识与世代论的研究 12
第六节 对青年政治社会化形成的思考 14
第七节 社会变动与青年社会学的研究 16
第八节 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对青年现象论的研究 18
第二章 “青年”与“少年”——从古代文献的分析到当代研究的展望 21
引言 21
第一节 青年认识论的进化 22
第二节 历史上的“青年”概念 24
第三节 历史上的“少年”概念 28
第四节 作为历史现象的青年 33
第三章 青年的虚像与实像——对中国的“青年”概念原创时期与特征的探讨 37
引言 37
第一节 “青年”概念体现着人的理想形态 38
第二节 “青年”概念源于道教的假说 40
第三节 “积清成青”——“青年”概念的伦理性 43
第四节 “青年”概念中的“自然”与宇宙 46
第四章 近代“青年”观念的展开——以近代日本青年主义发展的过程为例 51
引言 51
第一节 近代日本社会对“青年”的认识 52
第二节 “青年”意义的展开 55
第三节 近代“青年”主义的形成 61
第四节 超越“青年”主义 65
结语 68
第五章 青年的崛起与近现代文明的形成 71
引言 71
第一节 青年与近代国家(民族)的形成 72
第二节 青年与新文明的形成 75
第三节 青年与自由的创新 79
第四节 永远的“青年” 82
第五节 “青年”作为历史时间的象征 85
第六章 寂静的青春——试论青年现象的消失与存在意义 87
引言 87
第一节 青年的“被”合理化 88
第二节 青年的欠缺美学 92
第三节 青年的象征意义 96
第四节 青年的解构机制 100
第五节 青年的英雄主义 104
结语 107
第七章 青年与公共幸福——儒学的民众化与青年现象形成 109
引言 109
第一节 一切真历史都是现代史 110
第二节 社会正义与公共幸福 111
第三节 制度社会与民间社会 115
第四节 青年共同体与民间社会的关系 119
第五节 “志”的青年性、指向性与公共性 123
第六节 认识论上“未发”与“已发”的两重性 126
结语 以天下为己任 131
第八章 论圣人毛泽东的自由意志——对理想青年形象形成的启示 135
引言 135
第一节 毛泽东的“虎气”和“猴气” 136
第二节 圣人的自由意志是对“造福人类”的选择 137
第三节 圣人的自由意志是对超越创新的选择 139
第四节 毛泽东“大本大源”的圣人观 143
第五节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圣人观 146
第六节 毛泽东“破旧立新”的圣人观 149
第七节 永远追求超越的自由意志 153
结语 155
第九章 青年现象中的超越与创造 157
引言 157
第一节 处在“绝对运动”之中的青年现象 158
第二节 青年是感性世界自发与自觉的产物 161
第三节 青年现象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关系 164
第四节 青年发展与超越进化 168
第十章 青年评价与突现进化理论——以学习与创新为基础的世代更新 173
引言 173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青年现象 174
第二节 世代交替领域中“突现进化”的现象 177
第三节 世代或青年评价中的问题 182
第四节 世代更新与蝴蝶效应 186
结语 191
第十一章 青年性是向人的社会本质的一种复归——幼态进化与再年轻化(复归)的关系 193
引言 193
第一节 幼态进化论与重演进化论 194
第二节 人的解放与人的异化 197
第三节 青年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如何去? 200
第四节 人的发展与“青年”理念 202
第五节 青年是一种对未来的视野 206
第六节 青年的概念具有两重意义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