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2
1.1.2 研究意义 8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8
1.2.1 自然人民营上市公司 8
1.2.2 企业合并 9
1.2.3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0
1.2.4 控制与控制权 11
1.2.5 类似权益结合法 11
1.2.6 经济后果 12
1.3 研究方法、框架和内容 13
1.3.1 研究方法 14
1.3.2 研究框架 14
1.3.3 研究内容 14
1.4 研究创新和研究不足 16
1.4.1 研究创新 17
1.4.2 研究不足 17
1.5 本章小结 18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9
2.1 理论基础 19
2.1.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理论基础 19
2.1.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25
2.2 文献回顾和评述 30
2.2.1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文献回顾 30
2.2.2 终极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文献回顾 33
2.2.3 合并对价支付方式的文献回顾 36
2.2.4 文献评述 39
2.3 本章小结 41
第3章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 43
3.1 购并方的股权结构与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 43
3.1.1 购并方的股权结构 45
3.1.2 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 49
3.1.3 终极控股股东影响合并对价支付方式的选择 56
3.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及其经济实质 59
3.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 59
3.2.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经济实质的界定 60
3.3 本章小结 64
第4章 现行会计方法与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 67
4.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 67
4.1.1 FASB和IASB的选择 67
4.1.2 中国会计准则的选择 68
4.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现行会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70
4.2.1 账面价值难以反映被购并方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72
4.2.2 会计信息背离了可靠性 75
4.2.3 全额并入被购并方合并前的利润不合理 75
4.2.4 调整后的比较报表不具有可比性 78
4.3 关联方交易视角下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80
4.3.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转移财富的关联方交易 80
4.3.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 81
4.4 本章小结 88
第5章 现金支付合并对价、会计方法与财富转移 91
5.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现金支付合并对价 93
5.1.1 现金支付合并对价现状 93
5.1.2 现金支付合并对价的经济后果 96
5.2 财富转移视角下的现金支付合并对价 99
5.2.1 现金支付方式下的合并溢价 100
5.2.2 被购并方在合并以后会计年度贡献的利润 102
5.3 会计方法对现金支付方式的反映 104
5.3.1 现行会计方法难以完全反映现金支付 104
5.3.2 现行会计方法的经济后果 107
5.4 本章小结 108
第6章 定向增发、会计方法与利益输送 111
6.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向增发 111
6.1.1 定向增发现状 111
6.1.2 定向增发的经济后果 116
6.2 利益输送视角下的定向增发 117
6.2.1 被购并资产溢价:利益输送路径之一 117
6.2.2 定向增发折价:利益输送路径之二 120
6.3 会计方法对定向增发的反映 124
6.3.1 现行会计方法难以完全反映定向增发 124
6.3.2 现行会计方法的经济后果 126
6.4 本章小结 127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29
7.1 研究结论 129
7.1.1 终极控股股东通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获取控制权私利 129
7.1.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价信息披露不完善 130
7.1.3 类似权益结合法的适用范围被扩大 131
7.1.4 类似权益结合法难以完全反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32
7.2 政策建议 134
7.2.1 重新界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范围 134
7.2.2 改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 135
7.2.3 完善资产价值评估的信息披露 137
7.2.4 完善合并对价确认方法和内部资本市场机制 138
7.3 研究局限 139
7.4 后续研究展望 140
7.5 本章小结 140
主要参考文献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