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2
第二节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简述 5
第一章 花·诗·人:名花、人格与时代气象 9
第一节 “花”之人格化的历史渊源 10
第二节 诗词名花与唐宋著名文人 17
第三节 国花诞生、“尚花”风习与时代之气象 33
第二章 花之源:唐以前的咏花传统 62
第一节 “纫秋兰以为佩”——诗骚颂芳 64
第二节 “采菊东篱下”——陶潜赞菊 77
第三节 “梅花落已尽”——六朝咏梅 87
第三章 花之悦:中国文人爱花心态探微 101
第一节 中国文人爱花心态第一重——美之极致的生命理想 103
第二节 中国文人爱花心态第二重——盛极而衰的生命共鸣 114
第三节 中国文人爱花心态第三重——名花风骨的人格契合 125
第四章 花之赏:唐宋国花与文渊阁《四库》谱录之学 134
第一节 谱录的起源、设立及其兴起的文化意义 136
第二节 谱录的发轫期——唐以前的谱录 139
第三节 谱录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 144
第四节 一种对接的可能——唐宋诗词意象与《四库》谱录之学 167
第五节 谱录至盛与意象至美的交叠——以花为中心 181
第五章 花之魂: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185
第一节 “花”意象的审美精神价值 187
第二节 牡丹晋身唐代国花的历史文化机缘 189
第三节 雅俗同赏国花的狂欢 195
第四节 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 199
第五节 唐宋两代国花的历史禅代 223
第六节 宋代选择梅为国花 227
第七节 梅花文化内涵的纵深建构 234
第八节 梅花歌咏模式和诗画互释的艺术成就 239
第九节 从“牡丹”到“梅花”——两代国花的迥异之“象”及其更替的“味外味” 258
第十节 国花意象两峰对峙的文化地理解读 269
第十一节 余论 275
第六章 花之思:唐宋国花与中国文化及其后世影响 281
说明 289
注释 290
参考文献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