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往事记情 3
2008,生命中没有预约的“预约” 3
文学的缘——在温哥华拜访痖弦先生 10
我与台湾诗人痖弦的交往 16
小河在我童年时最清 20
我梦见了父亲的泪痕 24
听父亲吟诗 31
母亲的“家园” 34
童年的小镇——镌刻在生命中的风景 38
悠悠老宅情 47
弹痕依旧留城头 55
岁月难以抹去的痛的记忆 57
第二辑 生活记趣 65
养犬记趣 65
去湖广会馆看戏 70
两条被养死的鱼 73
怀念一支笔 76
临春的窗 78
三月看桃 80
豆腐如诗 82
听听那鸟语 85
田家庵的树 88
洞山路上的风景 91
唱不尽的四季歌 94
第三辑 旅途百态 99
长城望秋 99
“寻梦”双桥夜添伤 105
滚滚后浪聚香江——赴港参加文学奖领奖活动纪实 110
海峡情结又一度 115
诗意温哥华九题 118
登香港太平山记 140
去浅水湾看海 144
北京的雪 146
永远的中山陵 149
皇皇尧都今何在 153
乌衣巷口夕阳斜 157
崂山“救苦”记 160
根在洪洞 163
第四辑 思想花絮 167
在朝圣文学家园的路上 167
我的灵魂栖居“岌岌斋” 171
我忘故我真 174
尴尬的话语 177
时间的魅力 181
孤独散步到蓬莱 185
我们还剩下一点什么 189
文化人与“问题人” 192
文学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195
遛狗的哲学 199
第五辑 文化“闲话” 207
浅水不养山 207
文化的淮南离我们有多远 213
拒绝虚构——让散文真正成为作家的身份证 217
给长篇小说创作疯长之势泼泼冷水 223
“文化散文”还能走多远 228
“浅文化热”已经成为浮躁社会的标签 234
学者散文中的智慧尖峰——劝君翻翻《守望的距离》 237
人性的力量是电影回归的希望——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评析 239
后人要对得住先烈——观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江姐》有感 242
让“注水人”走开 245
倡导大家多读一点报告文学 247
第六辑 教育随笔 253
现代教育管理应该树立“一流观” 253
文卓之“变”给国内教育带来了什么启示 259
又想起了“张非现象” 264
谈谈矫情写作的症结所在 269
我的素质教育观 275
孩子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280
第七辑 名人印象 285
作为父亲的余光中 285
在鲁迅文学院听王蒙讲课 290
又见皖籍作家张锲 293
学者型教育家黄德宽 297
香港学界精英金圣华 303
拜访台湾女作家丘秀芷 309
台湾书家陈大络印象 312
后记:在致命的治学路上“休闲散步” 316
附录一:真诚是散文的生命——孙仁歌散文集《临春的窗》序 319
附录二:孙仁歌人文社科研究主要成果目录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