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管理与社区发展 1
第一节 社会变迁及引发的问题 2
一、社会变迁的表现 2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调整 3
(二)经济制度结构的变化 4
(三)城市化加速膨胀 6
二、社会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8
(一)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 8
(二)社会关系的重构 10
(三)社会资源分配的变革 13
三、社会变迁对社区的影响 14
(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社区空间 14
(二)传媒发展促使社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15
(三)现代组织对社区生活方式的影响 17
第二节 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 20
一、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 21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理论 21
(二)国内社会管理研究概况 23
二、社会管理提出的必然性 26
(一)社会问题的突出表现 27
(二)社会问题的成因 28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和价值 30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要求 31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 33
第二章 社区理论、类型及构成要素 37
第一节 社区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38
一、社区含义 38
二、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40
(一)社区与社会的关联性 40
(二)社区与社会的差异性 43
第二节 社区理论及观点分析 44
一、国外关于社区的研究 45
(一)社区理论研究的兴起 45
(二)社区理论流派 46
二、国内关于社区的研究 50
(一)重新起步阶段 50
(二)探索阶段 51
(三)初步发展阶段 52
(四)深入发展阶段(社区建设与社区研究重点转向阶段) 53
第三节 社区类型与构成要素分析 54
一、社区的基本类型 54
(一)社区的一般分类 54
(二)城市社区的分类 55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71
(一)地域要素 71
(二)人口要素 72
(三)组织机构要素 74
(四)文化心理要素 85
(五)社区服务 86
第三章 社区矛盾的种类与成因 89
第一节 社区变迁与矛盾特性 90
一、社区矛盾与要素分析 91
(一)社区矛盾的含义 91
(二)社区矛盾的构成 91
二、社区矛盾的特性 95
(一)时间性 96
(二)空间性 96
(三)复合性 96
(四)社会性 97
三、社区矛盾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97
(一)社会变迁与社区矛盾的理论观点 97
(二)社会变迁引发社区矛盾 100
四、新时期社区矛盾的特点 101
(一)社区矛盾的主体多元化 101
(二)社区矛盾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102
(三)利益问题成为各种社区矛盾的焦点 103
(四)社区矛盾呈现突发性、极端性、激化性 104
(五)矛盾调解难度大,对抗性增强 105
第二节 社区类型与矛盾特性 106
一、老旧社区的矛盾特性 106
(一)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108
(二)私搭乱建 111
(三)拆迁安置 115
二、单位型社区的矛盾特性 118
(一)社区权利主体间认识有分歧 118
(二)社区权利主体职责不明确 119
(三)社区组织结构无体系 123
(四)单位型社区运行中有摩擦 123
三、高档社区的矛盾特性 126
(一)邻里关系冷漠 127
(二)业主与物业的矛盾 128
(三)出租房的矛盾 132
四、混合型社区的矛盾特性 132
(一)城市区域内的混合社区 133
(二)城乡结合部的混合社区 134
五、虚拟社区的矛盾特性 138
(一)虚拟社区中众多新闻资讯鱼目混珠,各种谣言满天飞 139
(二)滥用言论自由,进行恶意人身攻击 139
(三)社区居民缺乏安全意识,有意无意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139
第三节 社区矛盾的成因 140
一、社区矛盾产生的一般原因 140
(一)社会变迁引发的社区矛盾 140
(二)社区矛盾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143
二、社区矛盾产生的内在原因 146
(一)街道办事处 148
(二)社区党组织 149
(三)社区居民居委会 150
(四)社区服务站 155
(五)社区物业管理公司 156
(六)小区业主委员会 159
(七)社区民间组织 162
(八)家庭组织 166
(九)社区居民及邻里关系 167
三、社区矛盾产生的直接诱因 170
(一)社区层面的直接诱因 170
(二)个体层面直接诱因 176
第四章 社区矛盾的控制途径与化解方法 181
第一节 社区矛盾化解的原则和组织机构 182
一、社区矛盾化解的原则 182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183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183
(三)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183
(四)坚持分类指导原则 184
(五)坚持民主法制原则 184
(六)坚持教育疏导原则 184
二、社区矛盾化解的组织机构 184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 185
(二)社区服务站 187
(三)社区党组织 190
(四)业主委员会 192
(五)物业管理公司 193
第二节 社区矛盾的预防途径 196
一、搭建畅通民意的服务平台 198
(一)社区意见箱 199
(二)民意调查 203
(三)定期走访制 207
二、理顺关系,预防矛盾 213
(一)建立零距离社区工作模式 214
(二)重视柔性的调解方式 225
(三)完善社区教育体系 241
三、虚拟社区平台的构建及管理 250
(一)虚拟社区是化解矛盾的重要平台 251
(二)虚拟社区的应用形式 251
(三)虚拟社区的管理 253
(四)虚拟社区化解矛盾的方式 255
(五)虚拟社区的矛盾化解途径 257
(六)虚拟社区的矛盾处理流程 259
第三节 社区矛盾的化解机制和调解方法 262
一、社区矛盾的化解机制 262
(一)调节财富分配的机制 263
(二)促进公民平等的机制 263
(三)防止滋生腐败的机制 263
(四)扩展人员就业的机制 264
二、社区矛盾的调解方法 264
(一)人民调解的方法 264
(二)传统调解的方法 269
(三)社会团体参与调解的方法 275
(四)行政干预调解的方法 279
(五)司法介入调解 286
附录A 社会管理创新经典案例 293
案例一 南通市“一综多专”的大调解 293
案例二 聊城由“治安保险联防”到“综治大巡防” 299
案例三 深圳的“红花岭模式” 303
案例四 安徽青阳“三级联动”的矛盾化解经验 305
案例五 深圳“三级五分类”的外来人口治理模式 308
案例六 南通解决医患纠纷的“第四扇门” 310
案例七 重庆的“一体化”大综治格局 314
案例八 江西车辆管理“一窗式”综合服务 316
案例九 上海长宁区的“人民调解李琴工作室” 318
附录B 社区矛盾化解工作者的先进经验 321
案例一 “民间法官”王绍精 321
案例二 “和谐使者”敖大焕 324
案例三 “平安使者”王巧珍 326
案例四 “社区好民警”孙全新 330
案例五 秉公执法的张林检察官 332
案例六 “民警式小巷总理”张建文 334
参考文献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