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辐射剂量与健康效应 1
1.1 患者照射评价所涉及的剂量学量 1
1.1.1 概述 1
1.1.2 吸收剂量 1
1.1.3 组织或器官平均吸收剂量 2
1.1.4 当量剂量与辐射权重因数 3
1.1.5 有效剂量和组织权重因数 4
1.1.6 患者的医疗照射 5
1.2 辐射健康效应 6
1.2.1 辐射诱发生物学损伤的可能机制 6
1.2.2 辐射健康效应的分类 6
1.2.3 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 7
1.2.4 随机性效应 10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 16
2.1 引言 16
2.2 医疗照射正当性的三个层次 16
2.2.1 概述 16
2.2.2 一个确定的放射诊疗程序的总体正当性(第二层次) 17
2.2.3 某一医疗程序用于单个患者的正当性(第三层次) 17
2.3 正当性判断的责任 17
2.4 正当性判断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8
2.4.1 一般原则 18
2.4.2 对患者照射的正当性判断 19
2.4.3 无症状人群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20
2.4.4 关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志愿者的照射 20
2.4.5 与临床指征无关的放射学检查的控制 21
2.5 医学影像检查合理应用指南 21
2.6 过度检查的可能原因 23
2.7 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24
参考文献 25
第3章 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 27
3.1 引言 27
3.2 总体要求 28
3.3 设备与设施 28
3.3.1 医用辐射设备的通用要求 28
3.3.2 放射诊断设备的专用要求 29
3.3.3 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 29
3.3.4 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 31
3.4 操作技术和规程要求 32
3.4.1 一般要求 32
3.4.2 指导规程 33
3.4.3 胎儿受照的管理 33
3.5 辐射源和剂量测定系统的校准 34
3.6 患者剂量测定 35
3.6.1 要求 35
3.6.2 单个放射科室的患者照射评估 35
3.6.3 患者剂量调查 35
3.6.4 患者照射评估所用的量 36
3.7 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6
3.7.1 质量保证 36
3.7.2 质量控制检测 37
3.8 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39
3.9 在放射学程序中照料或抚慰患者的人员的剂量约束 39
3.10 教育培训 40
参考文献 41
第4章 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43
4.1 引言 43
4.2 术语和定义 43
4.3 诊断参考水平的实际应用 44
4.4 诊断参考水平的制修订原则和方法 45
4.4.1 原则 45
4.4.2 诊断放射学程序 45
4.4.3 诊断核医学程序 46
4.5 对于介入放射学的特殊考虑 47
4.6 可达到剂量 48
4.7 经验教训 48
4.8 我国的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49
4.8.1 诊断放射学程序 49
4.8.2 诊断核医学程序 50
4.9 讨论与建议 50
参考文献 51
第5章 涉及电离辐射人体实验的伦理与防护要求 53
5.1 引言 53
5.2 伦理要求 53
5.3 辐射防护要求 54
5.3.1 实践的正当性 54
5.3.2 防护最优化 55
5.3.3 个人剂量约束 55
参考文献 56
第6章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预防与调查 57
6.1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界定 57
6.2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可能起因 57
6.3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预防 58
6.3.1 一般要求 58
6.3.2 安全文化 58
6.3.3 事故预防 59
6.4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调查 59
6.5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记录 61
参考文献 61
第7章 常规X射线检查受检者的辐射防护 62
7.1 引言 62
7.2 剂量学表征量与典型患者剂量 63
7.2.1 剂量学表征量 63
7.2.2 典型患者剂量 64
7.3 正当性判断 67
7.3.1 概述 67
7.3.2 合理应用指南 67
7.3.3 儿童 68
7.3.4 育龄妇女 68
7.3.5 孕妇 68
7.3.6 无症状人群的X射线检查 69
7.3.7 医用X射线检查的合理应用原则 69
7.4 设备要求 71
7.4.1 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通用要求 71
7.4.2 透视用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72
7.4.3 摄影用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73
7.4.4 介入放射学、近台同室操作(非普通荧光屏透视)用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73
7.4.5 移动式和携带式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73
7.4.6 随机文件 73
7.4.7 信号和标记 73
7.4.8 照射开关 74
7.4.9 照射时间的控制 74
7.4.10 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74
7.5 X射线检查过程中的患者防护最优化 79
7.5.1 避免不必要的剂量 79
7.5.2 胶片与增感屏 80
7.5.3 辐射质 80
7.5.4 照射野大小和准直 80
7.5.5 患者摆位 81
7.5.6 器官屏蔽 81
7.5.7 散射线的控制 82
7.5.8 焦皮距和摄影距离 82
7.5.9 降低患者与影像接受器之间的衰减 83
7.5.10 胶片冲洗技术 84
7.5.11 减少重复摄片次数 84
7.5.12 质量保证计划 84
7.5.13 X射线透视 84
7.5.14 X射线摄影 85
7.5.15 胸部X射线摄影 85
7.5.16 移动式设备的使用 87
7.5.17 孕妇 87
7.5.18 儿童 87
7.6 数字放射学中的患者剂量管理 88
7.7 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及其应用 89
参考文献 92
第8章 孕妇接受X射线检查的特殊辐射防护 95
8.1 引言 95
8.2 低剂量辐射宫内照射的生物学效应 95
8.2.1 概述 95
8.2.2 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 95
8.2.3 出生前照射的癌症危险 96
8.2.4 遗传效应 96
8.3 常用X射线检查所致胎儿典型剂量 96
8.4 关于育龄妇女的X射线检查 97
8.5 孕妇X射线检查的辐射防护 98
8.6 对胎儿宫内照射后是否终止妊娠的考虑 99
8.7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2011年暂行版的相关要求 100
8.8 结语 101
参考文献 101
第9章 儿科放射学的辐射防护 103
9.1 引言 103
9.2 儿童低剂量照射的健康风险 103
9.3 常用X射线检查所致的儿童典型剂量 103
9.4 正当性判断 106
9.5 防护最优化 107
9.5.1 总则 107
9.5.2 人员和设备要求 107
9.5.3 检查前应考虑的重要事项 108
9.5.4 制动措施 108
9.5.5 屏蔽防护 109
9.5.6 可有效降低儿童剂量的重要技术条件 109
9.5.7 质量保证和诊断参考水平 111
9.6 质量标准的实施与核查 112
9.7 结语 112
参考文献 112
第10章 筛查性X射线乳腺摄影的辐射防护 114
10.1 引言 114
10.2 筛查性X射线乳腺摄影的正当性判断 115
10.2.1 公共卫生方面的正当性 115
10.2.2 辐射防护方面的正当性 116
10.3 乳腺癌筛查方案 117
10.3.1 一般人群 117
10.3.2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 117
10.4 设备要求 118
10.5 X射线乳腺摄影操作规程 120
10.5.1 摄影前准备 120
10.5.2 内外斜位(MLO) 120
10.5.3 头尾位(CC) 121
10.5.4 补充摄影体位和摄影技术 122
10.5.5 良好摄影技术的示例 122
10.5.6 阅片与诊断报告 122
10.6 X射线乳腺摄影的质量控制 122
10.7 患者剂量管理 124
10.7.1 剂量学表征量 124
10.7.2 患者剂量管理 124
10.7.3 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125
参考文献 126
第11章 CT检查中的辐射防护 129
11.1 引言 129
11.2 剂量学表征量 130
11.2.1 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 130
11.2.2 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 131
11.2.3 CT剂量学的进展 132
11.3 患者典型剂量 133
11.4 健康风险评估 136
11.4.1 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 136
11.4.2 辐射致癌的风险 137
11.4.3 遗传效应 138
11.5 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及其应用 139
11.5.1 概念及必要性 139
11.5.2 国家诊断参考水平(NDRLs) 139
11.5.3 本地诊断参考水平(LDRLs) 139
11.5.4 DRLs对具体患者的适用性 140
11.5.5 对具体患者可采取的行动 140
11.5.6 对CT室的简易指南 141
11.5.7 诊断参考水平和可达到剂量 141
11.5.8 关于我国的诊断参考水平 142
11.6 CT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144
11.6.1 概述 144
11.6.2 CT检查的选择标准 144
11.6.3 育龄妇女和孕妇 145
11.6.4 儿童 145
11.6.5 关于无症状个人的CT筛查 146
11.6.6 重复检查 146
11.6.7 合理申请CT检查的十大要诀 147
11.7 影响影像质量和患者剂量的因素和行为 147
11.7.1 概述 147
11.7.2 mA和mAs 148
11.7.3 自动曝光控制(AEC) 148
11.7.4 管电压(kVp) 150
11.7.5 扫描长度 150
11.7.6 层厚 150
11.7.7 层间距 150
11.7.8 螺距 151
11.7.9 线束宽度 151
11.7.10 非对称屏蔽采集技术 151
11.7.11 重建算法 152
11.7.12 敏感器官的屏蔽防护 152
11.7.13 CT机型号 152
11.7.14 影像质量与剂量之间的折中 153
11.8 CT检查患者防护十大要诀 153
11.9 PET/CT实践中的辐射防护通用导则 154
11.10 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155
11.11 结语 156
参考文献 156
第12章 牙科放射学中的患者辐射防护 160
12.1 引言 160
12.2 典型患者剂量 160
12.3 正当性判断与患者选择标准 161
12.4 有助于减少患者剂量的设备和技术条件 162
12.4.1 具有口腔内底片牙科放射学设备 162
12.4.2 全景摄影和头影测量设备 163
12.4.3 牙科专用CBCT设备 163
12.4.4 数字影像接受器 163
12.4.5 胶片冲洗技术 163
12.4.6 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164
12.4.7 质量保证 164
12.5 患者屏蔽防护设备的使用 164
12.6 结语 165
参考文献 165
第13章 介入放射学中的患者辐射防护 167
13.1 引言 167
13.2 剂量学表征量 167
13.3 典型患者剂量水平 170
13.4 辐射健康效应 173
13.4.1 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 173
13.4.2 随机性效应 175
13.5 机构、设备和人员要求 177
13.5.1 机构 177
13.5.2 设备 177
13.5.3 人员 179
13.6 正当性判断 179
13.7 术前规划准备 180
13.7.1 知情同意 180
13.7.2 诊疗方案规划 181
13.7.3 术前倒计时 182
13.8 术中患者剂量管理与控制 183
13.8.1 术中患者剂量监测与通知 183
13.8.2 术中辐射水平信息的应用 183
13.8.3 术中患者剂量控制措施 184
13.9 术后管理 186
13.9.1 剂量记录 186
13.9.2 患者随访 186
13.10 质量保证 187
13.11 FGI程序患者辐射防护十大要诀 188
13.12 FGI程序儿童患者辐射防护十大要诀 189
13.13 FGI程序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十大要诀 189
参考文献 191
附录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