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学实习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管光地编著
  • 出 版 社:正中书局
  • 出版年份:1937
  • ISBN: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取材于(美)Chamberlain的《植物组织学研究法》(Methodinplanthistology):大学用书:讲解植物切片术及显微镜观察技术等。

第一章 总论 1

第二章 工具 3

第三章 药品 14

第一项 致死与固定 14

酒精 15

铬酸 18

苦味酸 22

氯化汞 22

碘 24

福尔马林 24

结论 25

第二项 脱水用品 27

第三项 清净剂 29

二甲苯 30

氯仿 31

香柏油 31

丁香油 31

意克来喜姆清净剂 31

其他清净剂 32

第四项 其余各种用剂 32

盐酸酒精 32

氨水 32

水合三氯乙醛 32

乙醚 32

甘油 32

碘水或碘酊 33

拉宝来克液 33

碳酸钾液 33

加拿大树胶 33

石蜡 33

三氯乙醛胭脂红 34

乳酸 34

醋酸锂 34

苦味酸黑色素 35

钾酒精 35

水杨酸钠 35

硝酸银 35

酒精比重表 36

第四章 染色 37

第一项 胭脂红类 39

格林额史氏硼酸胭脂红 39

梅蔼氏明矾胭脂红 40

第二项 苏木精类 41

海得汉氏苏木精 41

代来飞苏木精 45

梅蔼氏苏木精明矾染色法 47

耳立克氏苏木精 48

彼梅氏苏木精 48

第三项 苯胺类 49

蕃红 51

龙胆紫 52

亮绿 54

孔雀石缘 55

碘绿 55

甲绿 55

苯胺蓝 55

酸性品红 55

硷性品红 56

刚果红 56

曙红 56

真曙红 57

麦格打拉红 57

氰蓝 58

俾斯麦棕 58

橘红G. 58

第四项 二重染色与三重染色 59

三重染色法 59

二重染色法 61

蕃红与亮绿 61

氰蓝与真曙红 62

玫瑰红与苯胺蓝 62

酸性品红与碘绿混合液 63

酸性品红与甲绿 64

代来飞苏木精与真曙红 64

海得汉苏木精与橘红G. 64

第五项 染料之选择 65

第六项 染色时应注意之问题 66

第五章 暂时封藏与显微镜用试药 68

第一项 暂时封藏 68

第二项 显微镜下之试验 70

淀粉 70

葡萄糖 71

蛋白质 72

脂肪与油 72

中间层 73

纤维质 73

筛板塞素 74

木质 75

角质与木栓 75

树脂胶质胶膜 75

鞣质 76

晶体 76

脏粉 76

菊糖 76

糊粉粒 76

花青素 77

胡萝卜精 77

甲殼质 77

叶绿素 78

胶质鞘 78

白色粒 79

第六章 手切法 80

切术 80

染术 83

全体封藏 90

第七章 甘油切片法与松脂精切片法 91

第一项 甘油切片法 91

日光乾晒法 92

乾燥器法 92

加热烘浓法 92

甘油胶 96

第二项 松脂精切片法 97

第八章 石蜡切片法 102

致死与固定 102

冲洗 103

脱水与变硬 103

清净 104

浸蜡 105

熔蜡炉 106

包埋 109

切成蜡片 113

切蜡片之困难问题 114

黏蜡片于玻璃片 118

溶去石蜡 122

溶去二甲苯 122

染色与脱水 122

染色后之清净 124

封藏 124

第九章 棉胶切片法 127

第十章 特种切片法 134

氢氟酸法 134

醋酸纤维素法 134

石硬组织切片法 135

蒸汽切片法 136

乔非律氏和硫器法 137

许而司氏浸离法 138

乔非律氏浸离法 138

原形质线之切片法 139

鞭毛之染色 142

粒线体 143

乔莱氏维营束研究法 145

活物染色法 146

第十一章 藻菌类植物组织学研究法上(藻类植物) 147

第一项 蓝绿藻 150

蓝鼓藻 150

颤藻 151

单歧藻与双歧藻 152

葛仙米 152

歧藻 152

第二项 绿藻 153

绿虫藻 158

团藻 159

矽藻 161

鼓藻 162

星缘藻 163

水绵 164

四联原藻 164

水网藻 165

肋球藻 166

无节藻 166

刚毛藻 168

波发藻 168

间生藻 169

叉藻 170

车轮藻 170

第三项 褐藻 172

褐茸藻 173

昆布 173

马鞭藻 173

石衣藻 174

第四项 红藻 175

蛙卵藻 176

海索麫 176

多管藻 177

第十二章 藻菌类植物组织学研究法下(菌类植物) 178

第一项 黏菌 178

第二项 裂殖菌 180

第三项 真菌类 183

第一系 藻菌类 183

白徵菌 183

水生菌 185

白锈菌 186

第二系 囊菌类 187

酵母菌 187

杯菌 188

木炭菌 188

麴菌 189

青霉菌 190

粉雾菌 190

木材菌 191

第三系 地衣类 192

第四系 担菌类 192

黑穗菌 192

锈菌(黑锈菌) 193

多肉菌 195

第四项 菌类之染色 196

第十三章 苔藓植物组织学研究法 199

第一项 苔类 200

叶状体 201

精子器 201

藏卵器 202

抱子体 202

第二项 藓类 204

原生体 204

精子器 205

藏卵器 206

孢子体 206

第十四章 蕨类植物组织学研究法 208

第一项 石松类 208

石松 208

卷柏 210

水韮 212

第二项 木贼类 213

第三项 蕨类 215

茎 215

根 219

叶 220

毯果 220

原叶体 220

胚胎 222

第十五章 种子植物组织学研究法 226

1.裸子植物 226

第一项 苏铁类 226

茎 226

根 226

叶 227

精子分裂 227

卵分裂 229

孢子体 230

第二项 银杏类 231

营养体 231

精子分制 231

卵分裂 231

第三项 松柏类 232

营养体 233

精子分裂 235

卵分裂 237

胚胎 238

第四项 麻黄类 239

2.被子植物 239

茎 239

根 241

叶 244

花之发达 245

精子分裂 246

卵分裂 248

受精 249

胚乳 249

胚胎 250

单性生殖 250

种子与果实颜色之保存法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