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检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非,黄升海主编;宋艳艳,罗红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7199995
  • 页数:412 页
图书介绍:本套教材定位明确,读者对象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四年制,理学学位)的本科生,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学科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合理,既能体现出学科的发展,又要兼顾教学体系的建设。尽量避免不同教材之间的交叉重复。第2轮教材的编写在坚持“三基五性”的基础上,同时强调内容体现本学科的发展和特色,删除上版陈旧内容,加入新进展、新技术;内容应与当前公共卫生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编写方式灵活,引入案例教学、现场实践等环节和板块,增强其应用性和趣味性。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细菌学检验的任务与内容 1

一、细菌性传染病疫源检验 1

二、国境口岸检疫检验 3

三、食品、环境及健康相关产品的检验 4

第二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要求 5

一、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原则 6

二、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6

第三节 细菌学实验室守则与操作方法 9

一、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室守则 9

二、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10

三、细菌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13

第四节 细菌实验室质量控制 14

一、运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14

二、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17

三、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22

第二章 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25

第一节 样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 25

一、采样一般原则 25

二、样本运送原则 25

第二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26

一、培养基制备 26

二、细菌接种方法 30

三、细菌培养方法 32

四、细菌的生长现象 35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法 36

一、显微镜检查 37

二、细菌的形态观察 37

第四节 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查法 40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40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代谢试验 44

三、有机酸盐和铵盐代谢试验 49

四、酶类试验 50

五、其他试验 54

第五节 细菌的血清学检验 56

一、凝集试验 57

二、制动试验 59

三、荚膜肿胀试验 59

四、沉淀试验 60

五、补体结合试验 60

第六节 细菌毒素的检测 60

一、外毒素的检测 61

二、内毒素的检测 62

第七节 细菌数量的测定 63

一、物理计数法 63

二、生物计数法 64

第八节 细菌L型检验 65

一、概述 65

二、细菌L型检验 66

第九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及保管 68

一、菌种保藏的注意事项 69

二、菌种的分类 69

三、菌种的保藏方法 69

四、各类细菌菌种的保藏 72

五、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 72

六、菌种的保管 73

第三章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74

第一节 细菌染色体DNA的分析 74

一、细菌DNA的提取 74

二、细菌DNA中G+C摩尔百分比测定 75

三、核酸杂交技术 76

四、基因芯片 77

五、RFLP、RAPD和AFLP技术 79

六、脉冲场凝胶电泳 80

七、DNA测序 80

第二节 细菌质粒DNA的分析 82

一、质粒的基本特点 82

二、质粒DNA提取 82

三、质粒指纹图谱分析 83

四、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83

五、实际应用 84

第三节 细菌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 84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 84

二、PCR基本操作及条件优化 87

三、PCR的应用举例及注意事项 89

第四章 细菌的分型及其检测技术 91

第一节 细菌噬菌体分型技术 91

一、概述 91

二、细菌噬菌体分型的一般原则 92

三、噬菌体的分离、纯化与增殖技术 92

四、细菌的噬菌体分型技术 94

五、噬菌体分型的优缺点 96

第二节 细菌素分型技术 96

一、概述 96

二、细菌素分型方法 97

第三节 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与分型 99

一、概述 99

二、纸片扩散法 99

三、稀释法 100

四、几种细菌的特殊药敏试验 102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 103

一、核糖体分型 103

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104

三、序列分型 105

四、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 106

第五节 色谱和质谱技术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 107

一、概述 107

二、气相色谱方法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108

三、液相色谱方法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110

四、毛细管电泳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111

五、飞行质谱技术 113

第六节 细菌的自动化鉴定技术 115

一、VITEK-Ⅱ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116

二、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117

三、MicroSca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118

第五章 消毒与灭菌 121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及要求 121

一、消毒与灭菌 121

二、消毒剂与灭菌剂 122

三、抗菌剂、防腐剂与保存剂 123

四、抑制作用与杀灭作用 123

五、消毒的种类 123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124

一、消毒与灭菌方法 124

二、消毒与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34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 136

一、消毒剂 136

二、环境因素 137

三、微生物 138

第六章 消毒学试验技术 140

第一节 消毒药械鉴定测试的项目 140

一、消毒剂鉴定测试的项目 140

二、消毒器械鉴定测试的项目 142

三、消毒药械鉴定测试的要求 142

第二节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及活菌计数 143

一、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 143

二、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45

第三节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47

一、除药的目的和原则 147

二、除药的方法 147

三、中和剂鉴定试验 148

第四节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151

一、试验分组 151

二、定量杀菌试验种类 151

三、定量杀菌试验的评价规定 153

四、注意事项 153

第五节 病毒灭活试验 153

一、病毒灭活滴度测定 154

二、残留消毒剂化学中和法的鉴定试验 155

三、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 157

四、噬菌体f2灭活试验 158

第七章 细菌学卫生检验种类及标准 161

第一节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细菌学检验 161

一、血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161

二、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162

三、穿刺液和引流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162

四、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163

五、脓液和分泌物标本细菌学检验 164

六、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164

七、生殖道标本细菌学检验 165

八、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 166

第二节 食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 167

一、样本的采集与送检 167

二、细菌学检验 167

三、卫生标准 168

第三节 药品细菌学检验及限度标准 170

一、样本的采集与送检 170

二、细菌学检验 171

三、卫生标准 172

第四节 化妆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 173

一、样品的采集与送检 173

二、细菌学检验 173

三、卫生标准 174

第五节 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 174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74

二、细菌学检验 174

三、卫生标准 175

第六节 公共场所及用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 175

一、空气细菌学检验 175

二、公共卫生用品细菌学检验 176

三、卫生标准 176

第七节 消毒及卫生用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 177

一、医疗用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 177

二、生活卫生用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 179

第八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82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原则 182

一、细菌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182

二、细菌的分类单位和命名 183

第二节 细菌分类方法 183

一、生物学特性分类法 184

二、遗传学分类法 184

第三节 细菌分类系统 185

一、需氧及兼性厌氧致病细菌分类 185

二、厌氧性细菌分类 191

三、与人类感染有关的支原体分类 193

四、与人类感染有关的衣原体分类 193

五、与人类感染有关的螺旋体分类 193

六、与人类感染有关的立克次体分类 193

七、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分类 193

第九章 革兰阳性球菌 195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95

一、分类 195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195

三、细菌学检验 197

四、细菌鉴别 200

五、防治原则 201

第二节 链球菌属 203

一、分类 20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03

三、细菌学检验 205

四、细菌鉴别 207

五、防治原则 209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209

一、分类 209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10

三、细菌学检验 211

四、细菌鉴别 212

五、防治原则 213

第四节 肠球菌 213

一、分类 21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13

三、细菌学检验 214

四、细菌鉴别 215

五、防治原则 217

第十章 革兰阴性球菌 218

第一节 脑膜炎奈瑟菌 218

一、分类 21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18

三、细菌学检验 219

四、细菌鉴别 220

五、防治原则 220

第二节 淋病奈瑟菌 221

一、分类 221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22

三、细菌学检验 223

四、细菌鉴别 224

五、防治原则 224

第十一章 革兰阳性杆菌 225

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 225

一、分类 225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25

三、细菌学检验 227

四、细菌鉴别 228

五、防治原则 230

第二节 蜡样芽胞杆菌 230

一、分类 230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30

三、细菌学检验 231

四、细菌鉴别 232

五、防治原则 233

第三节 肉毒梭菌 233

一、分类 23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34

三、细菌学检验 235

四、细菌鉴别 236

五、防治原则 237

第四节 白喉棒状杆菌 237

一、分类 23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38

三、细菌学检验 239

四、细菌鉴别 240

五、防治原则 240

第十二章 革兰阴性杆菌 242

第一节 埃希菌属 243

一、分类 24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44

三、细菌学检验 245

四、细菌鉴别 248

五、防治原则 251

第二节 变形杆菌属 252

一、分类 252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52

三、细菌学检验 253

四、细菌鉴别 254

五、防治原则 255

第三节 志贺菌属 255

一、分类 256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56

三、细菌学检验 257

四、细菌鉴别 260

五、防治原则 261

第四节 沙门菌属 261

一、分类 262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62

三、细菌学检验 264

四、细菌鉴别 269

五、防治原则 269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269

一、分类 270

二、鼠疫耶尔森菌 270

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274

四、假结核耶尔森菌 276

五、其他耶尔森菌 277

第十三章 弧菌属 278

第一节 霍乱弧菌 278

一、分类 27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79

三、细菌学检验 282

四、细菌鉴别 285

五、防治原则 288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288

一、分类 28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88

三、细菌学检验 290

四、细菌鉴别 292

五、防治原则 293

第十四章 其他细菌 295

第一节 军团菌属 295

一、分类 295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95

三、细菌学检验 296

四、细菌鉴别 297

五、防治原则 298

第二节 假单胞菌属 298

一、分类 29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298

三、细菌学检验 299

四、细菌鉴别 301

五、防治原则 302

第三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 302

一、分类 30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03

三、细菌学检验 304

四、细菌鉴别 305

五、防治原则 305

第四节 李斯特菌属 306

一、分类 306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06

三、细菌学检验 307

四、细菌鉴别 308

五、防治原则 309

第五节 布鲁菌属 309

一、分类 309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09

三、细菌学检验 310

四、细菌鉴别 312

五、防治原则 312

第六节 弯曲菌属 312

一、分类 31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13

三、细菌学检验 314

四、细菌鉴别 315

五、防治原则 316

第七节 气单胞菌属 316

一、分类 317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17

三、细菌学检验 318

四、细菌鉴别 320

五、防治原则 321

第八节 分枝杆菌属 321

一、结核分枝杆菌 322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 329

三、细菌鉴别 331

四、防治原则 333

第九节 放线菌属 333

一、分类 334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34

三、细菌学检验 335

四、防治原则 336

第十节 螺杆菌属 336

一、分类 336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37

三、细菌学检验 338

四、细菌鉴别 340

五、防治原则 340

第十五章 螺旋体属 343

第一节 分类 343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属 343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34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44

三、微生物学检验 344

四、防治原则 348

第三节 密螺旋体属 348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34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49

三、微生物学检验 350

四、防治原则 352

第四节 疏螺旋体属 353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35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53

三、微生物学检验 354

四、防治原则 355

第十六章 立克次体 356

第一节 概述 356

一、分类 356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57

第二节 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359

一、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359

二、检验程序 359

三、检验方法与结果 359

四、防治原则 362

第三节 重要的致病性立克次体 362

一、普氏立克次体 362

二、莫氏立克次体 363

三、恙虫病东方体 363

四、贝纳柯克斯体 363

第十七章 衣原体 365

第一节 概述 365

一、分类 365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65

第二节 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367

一、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367

二、检验程序 368

三、检验方法与结果 368

四、防治原则 370

第十八章 支原体 372

第一节 概述 372

一、分类 372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372

第二节 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374

一、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374

二、检验程序 374

三、检验方法与结果 374

四、防治原则 377

附录 主要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379

参考文献 40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