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历史典故的经济学解读 1
一、历史典故里的经济学效应 3
1.“敝帚自珍”的禀赋效应 3
2.“先入为主”的锚定效应 8
3.“门当户对”的参照依赖 12
4.“狐假虎威”的认知偏差 17
5.“淳于荐才”的类聚效应 24
6.“失之东隅”的副产品效应 28
7.“牛顿被套”的羊群效应 32
8.“伯乐相马”的名人效应 36
二、历史典故里的行为和选择 41
9.“杯酒释兵权”的博弈解读 41
10.“投其所好”的激励原 45
11.“破釜沉舟”的威胁悖论 50
12.“鱼目混珠”的考核困难 53
13.“滥竽充数”的搭便车行为 57
14.“朝令夕改”的信用代价 60
15.“东施效颦”的创新/模仿 63
16.“二桃杀三士”的反向激励 67
17.“鸿门宴”的成本决定 70
18.“烽火戏诸侯”的信息噪音 73
三、历史典故里的制度和权力 79
19.“指鹿为马”的绝对权力 79
20.“文种之死”的专权逻辑 82
21.“蒋纬国挨打”的权力本性 84
22.“苛政猛于虎”的政策暴力 87
23.“中饱私囊”的委托代理 90
24.“萧规曹随”的路径依赖 94
25.“焚书坑儒”的思想市场 97
第二篇 现实故事的经济学解读 101
一、现实故事中的行为和选择 103
26.“忠心耿耿”的替代难题 103
27.“眼高手低”的权衡之道 107
28.“大学被拆墙”的一厢情愿 110
29.“离婚失算”的理性难题 114
30.“建实偏离”的竞争策略 118
31.“汽车客运站”的价格歧视 123
32.“唐骏门”的声誉成本 125
33.“兴盛繁荣”的枪手市场 130
34.“兄弟算账”的产权界定 134
二、现实故事中的制度和权力 139
35.“遍地吃空饷”的制度失守 139
36.“超市计价收费”的制度安排 142
37.“高明被黑”的潜规则 146
38.“克己奉公”的权力健康 150
39.“局内局外人”的权力失衡 153
40.“设伏抓嫖”的权力加害 156
41.“死在编制里”的身份认同 159
42.“偷逃过路费”的特权影子 162
43.“万元公积金”的灰色收入 165
三、现实故事中的政策与趋势 169
44.“富豪变菜贩”的政企关系 169
45.“住建部爽约”的改革困局 171
46.“跨国公司变坏”的环境约束 173
47.“三一迁都”的经济之痛 176
48.“货币超发”的恶果潜因 179
49.“温和刺激”的无须出台 183
50.“中国式春节”的环境代价 188
后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