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利萍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0485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劳动力流动事关2亿多农村进城人口的生活和工作,是扰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子。本书从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交汇点这一个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西方和我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历史梳理,当下我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系统剖析,劳动力流动有效性理论等。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概念界定 3

一 教育 3

二 劳动力流动 4

三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12

一 研究方法 12

二 研究意义 14

三 研究的主要问题与逻辑结构 15

第二章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文献回顾 18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萌芽理论 18

第二节 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推拉作用理论 19

第三节 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分化作用理论 25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教育效应理论 35

一 劳动力流动具有提升个人人力资本的作用 35

二 劳动力流动具有提升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的作用 36

三 劳动力流动影响社会不同阶层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37

第五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三阶段理论 39

第三章 西方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历史沿革 45

第一节 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45

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45

二 工业化时期德国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57

三 工业化时期美国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65

四 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75

第二节 后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80

一 后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劳动力流动的状况 80

二 后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83

三 后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98

第四章 我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历史回溯 106

第一节 工业化孕育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106

一 工业化孕育时期劳动力流动的状况 107

二 工业化孕育时期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 112

三 工业化孕育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131

第二节 工业化启动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135

一 工业化启动时期劳动力流动的状况 135

二 工业化启动时期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 141

三 工业化启动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149

第三节 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150

一 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流动的状况 151

二 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相互作用 165

三 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174

第五章 我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77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基本状况 177

一 农村教育发展与劳动力流动的需求不相适应 177

二 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流动和阶层流动的需求不相适应 184

三 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机会不相适应 193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积极变化 200

一 各地区和各行业工业化水平差异为劳动力流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200

二 各级各类教育日益趋向于满足劳动力流动对教育的需求 207

三 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包容能力明显增强 215

四 惠农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坚实基础 228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 232

一 生存性问题突出 232

二 结构性问题突出 237

三 各类教育问题突出 246

四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循环系统 255

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理论 257

第一节 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方法论基础 257

一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以“人”为核心 257

二 人本发展理论 260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理论 262

一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模型和指标体系 262

二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主体 267

三 提高劳动力流动有效性的动力系统 276

四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估计步骤 279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估计 281

一 以本课题组调研资料为基础的劳动力流动有效性估计 282

二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估计的意义 297

第七章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协调 302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 302

一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不协调的经济根源 302

二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不协调的制度根源 315

三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不协调的教育根源 324

第二节 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对策 329

一 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总体思路 330

二 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具体对策 330

参考文献 354

附录 山西省进城务工人员调研问卷 367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