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常用名词与术语 1
1.1 基本术语 1
1.1.1 地震烈度 1
1.1.2 基本烈度 2
1.1.3 设防烈度 3
1.1.4 设防目标 3
1.1.5 设防标准 4
1.2 周期 5
1.2.1 自振周期T 5
1.2.2 基本周期T1 5
1.2.3 设计特征周期Tg 5
1.2.4 场地卓越周期Ts 5
1.2.5 场地脉动周期Tm 6
1.3 比值 6
1.3.1 阻尼比 6
1.3.2 扭转周期比 7
1.3.3 扭转位移比 8
1.3.4 层间刚度比 9
1.3.5 刚重比 13
1.3.6 剪重比 15
1.3.7 轴压比 18
1.3.8 剪跨比 24
1.3.9 剪压比 25
本章参考文献 32
第2章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与设防标准 33
2.1 分类原则 33
2.1.1 基本要求 33
2.1.2 分类依据 34
2.2 抗震设防类别的界定 36
2.3 抗震设防标准 37
2.4 各行业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40
2.4.1 医疗建筑 40
2.4.2 应急避难场所建筑 41
2.4.3 体育建筑 42
2.4.4 文化娱乐建筑 42
2.4.5 教育建筑 43
2.4.6 商业建筑 44
2.4.7 高层建筑 44
本章参考文献 45
第3章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46
3.1 抗震设防目标 47
3.2 抗震设防范围及依据 51
3.3 建筑结构布置 52
3.3.1 建筑结构形体 52
3.3.2 规则性判断 56
3.4 防震缝 68
3.5 结构体系 71
3.5.1 结构体系 71
3.5.2 结构构件 75
3.5.3 构件连接 76
3.6 结构材料与施工 78
3.6.1 关于结构材料的专门要求 78
3.6.2 关于施工技术的专门要求 81
3.7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82
3.7.1 总体要求及任务分工 82
3.7.2 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锚固 84
3.7.3 框架结构填充墙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86
第4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92
4.1 场地地基的典型震害 92
4.2 场地 97
4.2.1 场址选择 97
4.2.2 场地地震效应 102
4.2.3 局部地形的影响 109
4.2.4 关于勘察工作的要求 111
4.2.5 场地类别划分算例 113
4.3 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 115
4.3.1 抗震设计要求 115
4.3.2 抗震验算范围 117
4.3.3 验算的原则和方法 118
4.4 土壤液化及抗液化措施 120
4.4.1 液化判别的范围及要求 120
4.4.2 液化判别方法 121
4.4.3 液化等级的划分 124
4.4.4 抗液化措施 126
4.4.5 液化的横向扩展影响 130
4.4.6 液化判别算例 130
4.5 桩基 136
4.5.1 桩基抗震验算范围 136
4.5.2 桩基抗震验算要求 136
4.5.3 液化土桩基的抗震设计要求 139
第5章 结构抗震计算与分析 141
5.1 结构计算分析的基本要求 141
5.1.1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内容 141
5.1.2 结构分析模型 142
5.1.3 P-△效应 144
5.1.4 电算要求 147
5.2 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则 152
5.3 结构抗震计算方法 154
5.4 设计反应谱 162
5.5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65
5.5.1 鞭梢效应 165
5.5.2 最小地震力控制 168
5.5.3 土结相互作用 171
5.6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172
5.6.1 底部轴力法 172
5.6.2 静力法 174
5.6.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175
5.7 截面抗震验算 177
5.7.1 验算范围 177
5.7.2 荷载组合 178
5.7.3 承载力验算 181
5.8 抗震变形验算 182
5.8.1 多遇地震的弹性变形验算 182
5.8.2 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185
本章参考文献 192
第6章 多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 193
6.1 一般规定 193
6.1.1 适用高度 193
6.1.2 高宽比 198
6.1.3 抗震等级 200
6.1.4 防震缝 216
6.1.5 嵌固部位 219
6.1.6 基础 222
6.2 框架结构 225
6.2.1 梁柱偏心及单跨框架结构 225
6.2.2 楼梯抗震设计 230
6.2.3 承重体系 231
6.2.4 框架梁的抗震设计 231
6.2.5 框架柱的抗震设计 245
6.3 抗震墙结构 268
6.3.1 墙体布置原则 269
6.3.2 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273
6.3.3 墙体厚度 274
6.3.4 轴压比控制 275
6.3.5 设计内力调整 276
6.3.6 抗震墙配筋 279
6.3.7 连梁设计要求 294
6.3.8 短肢剪力墙 301
6.4 框架-抗震墙结构 304
6.4.1 一般规定 304
6.4.2 框架和抗震墙抗震等级的确定 308
6.5 板柱-抗震墙结构 310
6.5.1 结构布局 310
6.5.2 计算要点 312
6.5.3 楼板构造措施 315
6.6 筒体结构 318
6.6.1 一般规定 318
6.6.2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专门要求 321
6.6.3 筒中筒结构的专门要求 325
本章参考文献 328
第7章 砌体结构房屋 329
7.1 一般规定 329
7.1.1 总高度和总层数控制 329
7.1.2 层高控制 334
7.1.3 高宽比控制 334
7.1.4 横墙间距控制 335
7.1.5 局部尺寸控制 336
7.1.6 建筑结构布置 338
7.2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措施 342
7.2.1 构造柱的设置与构造 342
7.2.2 圈梁的设置与构造 349
7.2.3 楼屋盖的构造 352
7.2.4 墙体拉结 353
7.2.5 楼梯间的构造 354
7.2.6 基础 355
7.2.7 横墙较少丙类砌体房屋的加强措施 355
7.3 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356
7.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358
7.4.1 一般规定 359
7.4.2 构造措施 361
附录A 平面复杂建筑不设防震缝设计方法及实例 369
附录B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梯构件的影响效果分析 377
附录C 楼层受剪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 387
附录D 罕遇地震下结构薄弱楼层弹塑性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 392
附录E 结构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 395
附录F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选用表 409
附录G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疑问解答(摘录) 415
附录H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条文部分)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