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制度经济学概论 1
1.1 制度基础知识概述 2
1.1.1 制度的内涵 2
1.1.2 制度的构成 3
1.2 制度的起源 6
1.2.1 制度从无到有 6
1.2.2 在特定制度环境中新制度的起源 6
1.2.3 已经存在的制度的更新 7
1.3 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8
1.3.1 稀缺性假设 8
1.3.2 新经济人假设 9
1.3.3 其他有关假设 11
1.4 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 13
1.4.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3
1.4.2 演绎法与归纳法 14
1.4.3 博弈论 15
1.4.4 成本-收益分析 17
本章小结 19
思考题 19
延伸阅读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19
第2章 产权理论 38
2.1 产权的基本概念 39
2.1.1 产权的定义 39
2.1.2 产权的类型 41
2.1.3 产权的基本属性 45
2.1.4 产权的功能 48
2.2 产权结构与产权制度 50
2.2.1 产权结构 50
2.2.2 产权制度 52
2.2.3 产权结构与产权制度结构 53
2.3 外部性问题 54
2.3.1 外部性的含义及分类 55
2.3.2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57
2.3.3 外部性内在化 58
2.4 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 62
2.4.1 产权的原始模型 62
2.4.2 存在利益集团的产权模型 67
2.4.3 存在国家的产权模型 71
2.5 科斯定理 74
2.5.1 科斯第一定理 75
2.5.2 科斯第二定理 80
2.5.3 科斯第三定理 84
本章小结 84
思考题 85
延伸阅读 康芒斯的产权思想 85
第3章 交易成本理论 88
3.1 交易的基本概念 89
3.1.1 交易概述 89
3.1.2 交易的维度 92
3.1.3 交易的分类 93
3.2 交易成本的基本概念 96
3.2.1 交易成本的内涵和外延 96
3.2.2 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 98
3.2.3 交易成本的分类 102
3.3 交易成本的测量 103
3.3.1 宏观层面交易成本测量 103
3.3.2 微观层面交易成本测量 104
3.4 交易成本分析范式 106
3.4.1 作为分析范式的交易成本理论 106
3.4.2 交易成本分析范式的基本思路 108
3.5 交易成本的应用 109
3.5.1 交易成本与纵向联合理论 110
3.5.2 交易成本与技术转让理论 111
3.5.3 交易成本与跨国公司理论 111
3.5.4 交易成本与民主 112
3.5.5 交易成本与土地契约选择 114
本章小结 115
思考题 115
延伸阅读 科斯的原创性贡献 115
第4章 契约理论 117
4.1 契约理论的基本概念 118
4.1.1 契约的含义 118
4.1.2 契约与交易的关系 119
4.1.3 契约的类型 120
4.1.4 治理结构 121
4.2 契约理论的分支 123
4.2.1 完全契约理论 123
4.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132
4.3 契约理论各分支的争论 137
4.3.1 不完全契约理论对其他分支的批评 137
4.3.2 交易成本理论对其他分支的批评 137
4.4 契约理论各分支的融合 139
4.4.1 契约理论的联系与统一 139
4.4.2 契约理论分支不断趋于融合 140
4.5 契约理论的应用 141
4.5.1 基于契约理论的政策性税收筹划 141
4.5.2 基于契约理论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模式 143
本章小结 145
思考题 146
第5章 企业理论 147
5.1 企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48
5.1.1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企业的起源 148
5.1.2 新古典企业理论 150
5.1.3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 152
5.2 企业性质理论 154
5.2.1 科斯的企业性质理论 154
5.2.2 团队生产理论 155
5.2.3 资产专用性理论 156
5.2.4 间接定价理论 158
5.3 企业治理机制 158
5.3.1 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158
5.3.2 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 160
5.3.3 激励理论 161
5.3.4 激励与约束 162
5.3.5 企业治理机制理论 164
5.4 企业博弈理论 165
5.4.1 现代企业中的囚徒困境 165
5.4.2 企业博弈的要素 166
5.4.3 企业博弈的类型 167
5.4.4 企业演化博弈 171
5.4.5 企业博弈理论评析 173
本章小结 174
思考题 174
第6章 国家理论 175
6.1 国家的起源及变迁 176
6.1.1 国家的内涵 176
6.1.2 国家的起源 178
6.2 国家的职能及目标 184
6.2.1 国家的职能 184
6.2.2 国家的目标 187
6.3 国家模型 188
6.3.1 芬德雷和威尔逊的规范模型 188
6.3.2 诺思的国家模型 189
6.3.3 巴泽尔的国家模型 191
6.4 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194
6.4.1 诺思悖论 194
6.4.2 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203
6.4.3 产权失灵 207
本章小结 209
思考题 209
延伸阅读 国家理论的争论和发展 209
第7章 制度变迁理论 215
7.1 制度变迁的相关定义 216
7.2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217
7.3 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218
7.4 制度变迁的动因和方式 221
7.4.1 制度变迁的动因 221
7.4.2 制度变迁的方式 222
7.5 制度变迁的过程 226
7.5.1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226
7.5.2 制度变迁的时滞 226
7.5.3 路径依赖问题 227
本章小结 229
思考题 229
第8章 法律的经济分析 230
8.1 法律的经济分析概述 231
8.1.1 形成及发展 231
8.1.2 主要内容 233
8.1.3 研究方法 237
8.2 法律制度影响理论 238
8.2.1 基于传统经济学的法律制度影响理论 238
8.2.2 基于科斯定理的法律制度影响理论 242
8.2.3 基于博弈分析的法律制度影响理论 247
8.3 法律制度变迁理论 254
8.3.1 法律制度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 254
8.3.2 法律制度变迁的需求 255
8.3.3 法律制度变迁的供给 257
8.3.4 法律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 258
8.3.5 法律制度变迁滞后 259
本章小结 260
思考题 260
第9章 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261
9.1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思考 262
9.1.1 马克思制度分析的方法论 262
9.1.2 马克思制度分析的人性假设 263
9.1.3 马克思制度分析的价值观 264
9.2 马克思产权理论 264
9.2.1 财产权、所有权、产权及所有制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 265
9.2.2 产权的统一与分离 265
9.3 马克思的企业制度理论 266
9.3.1 企业制度演进 267
9.3.2 马克思的独资企业理论 269
9.3.3 马克思的合作制理论 271
9.3.4 马克思的公司制理论 272
9.4 马克思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理论 273
9.4.1 分工、交往与制度的起源 273
9.4.2 制度变迁的动力 274
9.4.3 制度变迁的共有信念 276
9.5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277
9.5.1 方法论及分析方法 277
9.5.2 制度及其构成 278
9.5.3 产权 279
9.5.4 制度变迁 280
本章小结 281
思考题 281
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