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自序 1
第一编 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2
论儒学史上的“中”“和”之境 2
“中和”之思: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 14
经史才之薮泽也——黄宗羲的经学思想 27
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36
“自然视界”与意义世界——关于黄宗羲“盈天地皆气”与“盈天地皆心”关系的新诠 45
晚清理学狭小范阈的丰富和拓展——曾国藩哲学思想四题 55
儒家关于“意志无力”问题的主要线索 65
第二编 现代新儒学研究 78
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关于本体之建构 78
科学源出哲学——熊十力论科学何以可能 93
牟宗三的风骨 102
圆善之真可能——牟宗三圆善的证成及其意义,兼与冯耀明先生商榷 112
论良知的呈现 127
牟宗三“独体”思想研究 140
生命的学问——牟宗三论儒学之特征 152
超越“科玄论战”——“科玄论战”85周年祭 163
儒学之为“道德的宗教”——析牟宗三对宗教问题的论述 174
牟宗三西方哲学“三系论” 185
道德的形上学与“后形而上学时代”——牟宗三对传统形而上学困境的化解与超越 197
将孔、释、耶、穆及祖先揖入一堂——唐君毅之新宗教思想 209
形而中学乃中国的人文精神 218
“即世”而“出世”之“超世”——冯友兰的圣人观 222
张岱年哲学思想四题 233
第三编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248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哲学 248
论后现代主义的未知结构 257
哈佛学派儒学观的奠立、嬗变与成熟 265
后现代主义与儒学的对话 276
由“真我”到“良知”——牟宗三关于“良知”本体的建构 286
解释的开放性——迦达默尔解释学思想的魅力 297
基于开放性的创造性——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的价值 306
第四编 哲学理论研究 322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辨析 322
中国哲学术语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334
“中断性”语境下的儒学发展“三期说” 347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诠释理路 367
儒学是哲学,何必为宗教! 380
论国人的基本精神动源 384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393
论人格的结构和建构 402
哲学概念三解 409
“价值本体论”与“实践的形上学” 419
由“意义治疗”到“存有的治疗”——林安梧关于异化问题之崭新的思考 423
由“一心开二门”到“存有三态论”——儒学之一个新的发展向度 439
客体·主体与道体——论本体形态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