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奠定国学的基石——汉字 1
第一节 永远流传的语言符号 1
第二节 仓颉造字与李斯统一文字 2
第三节 带有表情的文字 4
第四节 六书与小学 5
第二讲 汉字的演变 7
第一节 从甲骨文到篆书 7
第二节 从隶书到魏碑 8
第三节 楷书与行书 10
第四节 草书 11
第三讲 古代书籍制度 12
第一节 了解书籍制度的重要 12
第二节 书籍的产生 12
第三节 甲骨与金石时代 14
第四节 简册书籍 16
第五节 卷轴制度 20
第六节 册页制度 21
第四讲 古代目录学 24
第一节 何谓目录学 24
第二节 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概况 25
第三节 系统目录的建成 26
第四节 《七略》的内容 27
第五节 《汉书艺文志》的编订 29
第六节 《七志》与《七录》的编订 30
第七节 中古时期四分法目录的建立 31
第八节 《隋书经籍志》的编订 32
第九节 历代各朝的史志目录 33
第十节 清代的官修目录 34
第十一节 《四库全书》的内容 35
第十二节 《四库全书》的收藏 36
第十三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订 37
第十四节 私家藏书目录 38
第十五节 私人撰写的目录 39
第十六节 张之洞《书目答问》 40
第十七节 小说、丛书、类书目录概貌 42
第十八节 目录知识的运用 43
第五讲 版本学与校勘学 45
第一节 要有一定的版本知识 45
第二节 为避免错字的麻烦 45
第三节 避免删节的问题 46
第四节 各种版本的名称 47
第五节 有关版本的术语 49
第六节 关于版本的其他问题 51
第七节 何谓校勘学 52
第六讲 学术思想的发端与百家争鸣 54
第一节 阴阳观念与术数 54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 55
第三节 筮卜与龟卜 57
第四节 百家争鸣的出现 58
第五节 老子及道家 59
第六节 墨翟及墨家 61
第七节 韩非子与法家 63
第七讲 孔子与《论语》 65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年与生日 65
第二节 孔子的生平 66
第三节 孔子儒家思想的来源 68
第四节 周礼依然是社会制度的主流 69
第五节 鲁国是保存礼乐文化最完备的国家 70
第六节 孔子时期确实面临礼崩乐坏的严重危机 72
第七节 《论语》的成书 74
第八节 孟子与荀子 75
第八讲 五经四书简说 78
第一节 “五经四书”概念的由来 78
第二节 《诗经》 79
第三节 《尚书》 80
第四节 《礼经》 82
第五节 《易经》 83
第六节 《春秋》 85
第七节 《四书》 88
第九讲 博大精深的史学(上) 89
第一节 自觉的历史意识 89
第二节 先秦史籍 90
第三节 史书里程碑——《史记》 91
第四节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93
第十讲 博大精深的史学(下) 95
第一节 编年体史书 95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 96
第三节 政书类 97
第四节 传记类 99
第十一讲 浩如烟海的文学(上) 101
第一节 文学的概念 101
第二节 上古神话 101
第三节 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 102
第四节 屈原与楚辞 103
第五节 汉代的辞赋和政论散文 105
第六节 两汉乐府诗 106
第七节 建安风骨 108
第八节 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 108
第九节 太康繁荣 109
第十节 田园诗鼻祖陶渊明 111
第十一节 山水诗先驱谢灵运 112
第十二节 永明体之价值 113
第十二讲 浩如烟海的文学(中) 114
第一节 辉煌盛世的文学 114
第二节 盛唐诗歌 115
第三节 中唐诗歌 116
第四节 晚唐诗歌 117
第五节 韩柳古文 117
第六节 传奇及唐前小说 118
第七节 宋代婉约词的嬗变 119
第八节 宋代豪放词的嬗变 120
第九节 宋代诗歌 121
第十节 宋代散文 121
第十三讲 浩如烟海的文学(下) 123
第一节 元曲 123
第二节 明代小说 123
第三节 清代小说 125
第四节 明清戏剧 126
第五节 明清诗文 127
第六节 近代文学 129
第七节 近体诗格律常识 130
第十四讲 古代教育 135
第一节 原始教育状况 135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学校 135
第三节 学在官府 137
第四节 私学的兴起 138
第五节 汉魏六朝的太学 139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的官学 142
第七节 唐代教育的全面繁荣 142
第八节 宋代书院的兴起与体制 144
第九节 书院的发展与演变 145
第十节 书院的教学活动 146
第十一节 书院的学风 147
第十二节 元明两代的教育概貌 149
第十三节 清代的学校教育 150
第十四节 私学与启蒙教育 151
第十五讲 选士与科举 153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选贤授能 153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举贤才 154
第三节 两汉的“察举”与“征辟” 156
第四节 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157
第五节 隋唐的科举取士 158
第六节 唐代进士考试全过程 161
第七节 宋代对科举的改革 164
第八节 元明清的科举 165
第九节 明清的八股文 167
第十六讲 古代职官 170
第一节 要基本掌握职官制度 170
第二节 “治天事”之“官” 170
第三节 商王朝的内外职官 171
第四节 西周的“内服”和“外服” 173
第五节 西周及春秋时的官职 175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的世官制 176
第七节 秦的职官制度 177
第八节 两汉的中央官制 179
第九节 魏晋的职官制度 180
第十节 隋代对官制的改革 181
第十一节 唐代的三省六部 181
第十二节 宰相制与宰相机构 184
第十三节 御史台与九寺五监 185
第十四节 隋唐的地方官制 186
第十五节 宋至清的中央官制 186
第十六节 监察官员与馆阁大学士 188
第十七节 宋至清的地方行政长官 189
第十七讲 天文与历法 191
第一节 对天地起源的思考 191
第二节 对日、月、星辰的认识 192
第三节 对天体结构的认识 193
第四节 三种宇宙图形 194
第五节 观象授时 196
第六节 对日月星的观测 197
第七节 阴阳合历的形成 199
第八节 二十八宿与分野 201
第九节 古代纪年法 202
第十节 月日表示法 204
第十一节 一天内记时法 206
第十八讲 古代地理 208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208
第二节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 208
第三节 行政区划的形成过程 210
第四节 西周的五服与乡遂制 211
第五节 州郡制——秦至南北朝的行政区划 212
第六节 道路制——隋、唐、宋的行政区划 213
第七节 行省制——元、明、清的行政区划 215
第八节 古代地理沿革资料的利用 217
第九节 有关古代地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8
第十九讲 古代服装与佩饰 221
第一节 冠饰 221
第二节 服饰 223
第三节 履类 226
第四节 佩饰 227
第五节 炊具与食器 227
第六节 饮酒器 229
第二十讲 古代节日习俗 232
第一节 元日 232
第二节 人日与上元 233
第三节 社日、寒食与清明 234
第四节 上巳与端午 236
第五节 伏日与七夕 237
第六节 中元与中秋 238
第七节 重阳 239
第八节 冬至与腊日 240
第九节 除夕 241
第二十一讲 古代的居处与车马 243
第一节 传说中的巢居与穴处 243
第二节 原始社会中的民房 243
第三节 商周时代的民房 245
第四节 古代宫室与贵族住宅 246
第五节 堂与室 247
第六节 庭院与室内 248
第七节 都邑与城郭 250
第八节 古代车马略谈 252
第九节 车上的主要部件 253
第十节 战车与车战 254
第十一节 御者及其他车上人员 255
第二十二讲 古代饮食 257
第一节 古人就餐习俗 257
第二节 米饭类主食 258
第三节 面食与点心 259
第四节 副食中的肉 261
第五节 副食中的羹 262
第六节 饮料与酒 263
第七节 唐代的酒 264
第八节 饮茶习俗漫谈 265
第九节 陆羽与《茶经》 266
第十节 唐人饮茶方式与习俗 266
第二十三讲 古代常用器物 268
第一节 圭表与日晷 268
第二节 漏刻 269
第三节 香篆与其他计时器 271
第四节 席与筵 272
第五节 床榻与几案 273
第六节 幕帐与屏风 275
第七节 镜与镜台 276
第八节 旗与剑 277
第九节 十八般兵器概说 280
第二十四讲 古代婚姻 281
第一节 古代婚姻形式的演变 281
第二节 母系向父系氏族制转化时期的婚姻 283
第三节 从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 284
第四节 古代婚姻的社会作用 285
第五节 封建婚姻对妇女的迫害 287
第六节 封建婚礼的主要形式 288
第七节 古代婚姻的类型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