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理由 1
一、理论意义 2
二、实践意义 3
三、个人意义 4
第二节 研究现状 6
一、大学课程研究 6
二、大学课程决策及其相关研究 8
三、大学决策研究 18
四、已有研究成果的启示 20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21
一、研究目标 21
二、研究内容 21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22
一、概念界定 22
二、研究方法 26
第二章 决策背景:转向幕后的探幽发微 32
第一节 决策诸模式:课程决策的理论滋养 34
一、全面理性模式 34
二、有限理性模式 36
三、渐进主义模式 37
四、决策模式的融合:趋近“帕累托最优” 38
第二节 地方性:历史与现实描述 40
一、学校变迁与课程决策传统 40
二、区域基本情况 43
三、地方性:理论阐释与事实呈现 53
第三节 蔓延着的改革意识形态 66
一、改革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建构 66
二、学校“改革”史 69
第三章 决策内容:国家控制下的大学自主 74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演变轨迹 75
一、大学自主权扩大:并非只是传说 75
二、大学主导?问号背后的忐忑 77
第二节 我国大学课程的国家控制策略 79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嵌入” 80
二、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规范的制约 88
三、其他公共课程的规定 94
四、教学评估和项目建设的导引 96
第三节 地方性大学的课程决策内容 100
一、培养目标决策 100
二、专业设置决策 106
三、课程体系决策 117
第四章 决策主体:权力魅影中的显现与“定格” 127
第一节 中国大学课程决策主体溯源 128
一、晚清时期 130
二、民国时期 133
第二节 当前大学课程决策主体:权力透镜下的扫描 136
一、何谓权力 136
二、课程决策主体:操纵大学课程的“少数人” 138
三、课程决策主体的运作特征分析 150
第三节 大学课程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追求 164
一、大学课程决策的利益相关者 164
二、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课程利益冲突 165
三、决策主体多元化追求中的悖论 168
四、学生参与课程决策,何以可能 170
第五章 决策过程: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缠绕 177
第一节 课程决策的触发 179
一、触发机制 179
二、决定的“诞生” 181
第二节 课程决策的程序设计 183
一、课程决策的启动 183
二、课程决策的实施 186
三、课程决策结果的合法化 188
第三节 课程决策过程中的行动策略 191
一、权力与关系:撬动课程决策的“黑箱” 191
二、决策者的行动策略 196
三、“关系”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200
第四节 决策“陷阱”:镜像政治分析的尝试 202
一、镜像政治分析视角概述 203
二、课程决策的镜像化分析 205
第六章 决策评价:在“改革”与“混乱”之间 212
第一节 决策评价为什么会这么难 213
一、决策评价 213
二、决策评价的阻抗因素 215
第二节 课程决策评价的类型 216
一、决策结果评价:对课程的评价 218
二、决策过程评价:对决策的评价 221
第三节 完善课程决策评价的对策建议 225
一、选择合适的评价者 225
二、遵循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227
三、创建良好的评价沟通氛围 228
四、合理运用评价报告 229
结语 来自决策“实地”:欲说还休未曾休 231
参考文献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