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五四」视野中的香港史书写 1
一、不同史观的香港研究 3
二、「五四」精神的多样性和两歧性 14
三、「五四」与「香港」的关系 16
四、研究「五四在香港」的意义 23
五、本书各章内容 32
第一章 五四运动的思想脉络 37
一、「五四」史上的香港与香港的「五四」史 39
二、定义「五四」:广义与狭义 42
三、「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的传播 52
四、「五四」学潮之扩散 60
五、五四运动的精神变调 64
六、五四运动的精神破产 68
七、小结 78
第二章 「五四在香港」的播散 83
一、从中心到边缘:「五四」的扩散 87
二、报道:「社论」的「五四」反响 88
三、报刊报道:「五四」排日风潮在港扩散和港府的防范措施 97
四、排日热潮在港升温:「持伞游街案」 102
五、「持伞游街案」后之舆论馀波 110
六、抵制日货之有限回响:街头行动与日货销情 115
七、小结 135
第三章 「五四在香港」论述重探 139
一、「五四在香港」的研究及反思 143
二、陈谦的「五四」回忆 150
三、重回历史场域 157
四、走出「五四在香港」的话语迷思 167
五、香港中史教科书上「五四运动」内容的时代变奏 198
六、「五四在香港」引发关于香港史书写的反思 212
七、小结 214
第四章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香港之「五四」回望与利用 217
一、由「国」而「地」:二战时期的香港「五四」纪念 221
二、从「由国而地」到「由地而国」:冷战时期的香港「五四」纪念 254
三、「由地而国」:六七十年代报刊的「五四」纪念文章 269
四、「即地即国」:面向「九七」的「五四」纪念 296
五、小结 310
终章 香港与「五四」的未竟理想 315
附录 323
附录一 香港五四纪念活动列表(1939-2013) 325
附录二《智识份子的道路——庆祝第四届五四文艺节纪念特刊》目录 380
附录三《文艺三十年》目录 382
附录四 五四认知问卷调查 384
附录五2004一2013香港五四青年节综述 411
参考资料及书目 418
后记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