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地下水系统演化进展 2
1.2.2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现状 5
1.2.3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进展 7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9
1.3.1 研究内容 9
1.3.2 研究方法 9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12
2.1 自然地理概况 12
2.1.1 地理位置 12
2.1.2 气象 13
2.1.3 水文 13
2.2 区域地质概况 15
2.2.1 地层 15
2.2.2 地貌 17
2.2.3 构造 20
2.3 地下水系统分析 21
2.3.1 地下水系统特征 21
2.3.2 地下水类型及第四系含水介质特征 22
2.3.3 第四系地下水流动系统 24
第3章 地下水动力场的时空演化 28
3.1 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 28
3.1.1 地下水位年内动态类型 28
3.1.2 地下水位年际动态特征 30
3.2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演化 33
3.2.1 三门峡市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发展 34
3.2.2 陕县城区和灵宝老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发展 36
3.3 开采条件下区域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 36
3.3.1 地下水埋藏条件的演化 37
3.3.2 地下水流场的演化 37
3.4 影响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因素分析 37
3.4.1 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对演化的控制 38
3.4.2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影响 38
3.4.3 气象因素对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影响 38
第4章 地下水水化学场的时空演化 41
4.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1
4.2 地下水水化学场时空变化特征 43
4.2.1 地下水水质评价及其特征 43
4.2.2 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 46
4.2.3 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演化的原因分析 50
第5章 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演化机理 54
5.1 地下水Fe离子升高机理研究 54
5.1.1 地下水Fe离子形成机理 54
5.1.2 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55
5.2 地下水总硬度升高机理研究 63
5.2.1 地下水硬度分布特征 63
5.2.2 地下水硬度升高的机理分析 64
第6章 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 68
6.1 评价模型——DRASTIC模型 68
6.2 DRASTIC模型的评分过程 69
6.2.1 地下水埋深(D) 69
6.2.2 含水层净补给量(R) 70
6.2.3 含水层介质(A) 72
6.2.4 土壤介质(S) 73
6.2.5 地形(T) 74
6.2.6 包气带(I) 75
6.2.7 水力传导系数(C) 77
6.3 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其防治措施 78
6.3.1 有效控制城市污染 80
6.3.2 实施清洁地表水回灌 80
6.3.3 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地下水开采 80
6.3.4 加强管理 81
参考文献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