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经》研究新视界(代绪论) 1
关于“诗三百”整体性质的再确认 8
一、诗经学史上“民歌论”的主要源流及其评价 8
二、《诗经》中并无所谓的“民歌” 12
三、周王朝各类贵族的礼仪性“宴语”是《诗经》的主体 19
四、余论:如何正确看待《诗经》中的“人民性” 25
《诗经》“六诗”新考 28
一、诗经学史上对《诗经》中“六诗”的误释 28
二、“六诗”概念误释的历史根源及理论误区的“症结”剖析 33
三、《周礼》“六诗”的当代阐释及《诗经》现存“六诗”类分 40
《诗经》赋体诗新考 46
一、“赋”的诗经学概念的源流及证误 47
二、《诗经》中赋体诗的题材类型分析 53
三、《诗经》赋体诗艺术特色举要 64
《诗经》比体诗新考 72
一、作为修辞手法之“比”与作为诗歌体裁之“比”的同与异 72
二、《诗经》中比体诗的题材类型分析 77
三、《诗经》比体诗艺术特色举要 86
《诗经》兴体诗新考 100
一、关于“兴”的历史误读及当代新阐释 100
二、《诗经》中兴体诗的题材类型分析 105
三、《诗经》兴体诗艺术特色举要 112
《诗经》讽体诗新考 120
一、诗经学史上对“风”概念的混淆及“风”作为一种诗歌体裁的正确诠释 121
二、《诗经》中讽体诗的题材类型分析 128
三、《诗经》讽体诗艺术特色举要 141
《诗经》雅体诗新考 151
一、诗经学史上对“雅体诗”研究的成就及空白区 152
二、《诗经》中雅体诗的题材类型分析 155
三、《诗经》雅体诗艺术特色举要 175
《诗经》颂体诗新考 184
一、《诗经》之“颂”的“三位一体”特性 185
二、《诗经》中颂体诗的题材类型分析 189
三、《诗经》颂体诗艺术特色举要 197
《诗经》文章学成就新考 206
一、《诗经》在文章创作观念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07
二、《诗经》在中国文章体裁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12
三、《诗经》文章学成就对中国后世文章创作的影响 222
《诗经》修辞学成就新考 230
一、《诗经》的章法与句法修辞成就 231
二、《诗经》中的成熟“修辞格” 240
三、《诗经》中的意象群与成语丛 259
中国文学的形象思维诞生于《诗经》论 268
一、在《诗经》大部分诗作中,普遍注重了独特意象的精心选取与引比联类的巧妙运用 272
二、以借代、借喻和象征为代表的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 276
三、双声叠韵的韵律模式、叠词连绵词咏叹词组句的句法模式、重章易词反复咏唱的章法模式的有机运用 279
《诗经》中“形象思维”的形态构成 285
一、《诗经》“形象思维”的一翼: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特选物象进行拟人化描述来情绪化地表达作者的思维内容 287
二、《诗经》“形象思维”的另一翼:以“意象”蕴藏全诗的思想精髓,并统摄全诗的情感基调 297
三、《诗经》“形象思维”的“躯体”与“彩羽”:“重章易辞”的章节结构与“规整句式”中丰富多彩的“模态化”修辞格,使诗歌的情感向度和思想脉动趋于韵律化和色彩化 306
《诗经》中“元典现实主义”特色举要 313
一、《诗经》既钟情于“典型”,也实现了“事信而不诞”与“义贞而不回”相互牵手 315
二、《诗经》既注重表达“情态”,也实现了“情深而不诡”与“风清而不杂”比翼双飞 322
三、《诗经》既执著于干预“人间世”,又达到了“体约而不芜”与“文丽而不淫”交相辉映 329
《周南》、《召南》之“南”正义 337
一、南宋以来对《诗经》中两个“南”字的解释及其错误 337
二、晋代以来诗经学非主流学者对“南”为“南国”说所提出的异议 341
三、以《吕氏春秋》为基点重新审视二《南》 346
四、“周南”、“召南”之正解 350
《诗经》中的“黄鸟”意象与流寓群体 356
一、流寓者“美丽与哀愁”人生的一个“意象” 358
二、流寓者悲喜离合境遇的生动写照 364
三、流寓者扎根异域的成功实践 374
《诗经》名篇新诠(三题) 380
《郑风·褰裳》新诠 380
《秦风·蒹葭》新诠 385
《魏风·硕鼠》新诠 389
主要参考文献 394
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