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陈耕 1
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实践之比较&何池 5
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试探中元节文化传承之渊源与保护&汤漳平 14
试论闽台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层特征——以福建民间信仰“非遗”为例&段凌平 28
闽台地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表述&黄耀明 33
传承与保护的纠结——以闽东北畲族文化为观察要点&林校生 42
关于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展示区保护的若干思考——以泉港区山腰、峰尾文化生态保护展示区保护为例&刘伟琼 48
深化两岸闽南民间信俗交流的对策&林晓峰 邓文金 57
西湖溪谷地的客家聚落空间与宗教神圣中心&潘朝阳 75
闽台“大神尪”傩舞的文化人类学阐释&郑玉玲 94
台湾客家义民爷信仰的特色&林光华 105
试论金门的王爷文化——以沙美万安堂为例&王振汉 111
台湾新北市三峡、莺歌、树林区民间宗教信仰的相关考察&王国良 124
花坛白沙坑迎花灯活动渊源初探&谢英从 137
妈祖谶谱考释&林国平 144
三平祖师建寺与三坪崇蛇新探&郭志超 158
从海洋史视角看闽南中元祭的文化内涵&王日根 169
从漳台地名看传统民俗活动“抢孤”&涂志伟 178
闽台两地开漳圣王巡安民俗传承与保护刍议&汤毓贤 193
漳州浦头港端午节“扒龙船”信俗的调查报告&钟建华 200
华安县大地村的请火巡香——玄天上帝信仰在山区&罗臻辉 207
唐代与唐前西王母信仰&陈炜 陈庆元 221
台湾民间的另类创作:神人共体的扶鸾诗&钟云莺 233
山海崇拜·祭仪书写·生态文明:台湾原住民文学论述&向忆秋 248
闽南文化的世界性特征&陈支平 261
“福佬人”的闽南文化身份与身份认同&安拴虎 267
从族际关系变迁看台湾客家宗族的时代适应——以西湖溪流域聚落为例&黄丽生 275
清代台湾客家六堆义民的评价问题&谢重光 304
从福建南安的“炉内潘”到新加坡的“潘家村”:南洋华人宗族村落的个案研究&曾 玲 314
水圳经济学——从《宜兰厅管内埤圳调查书》看清代宜兰的社会经济&林正芳 332
台湾举人与清代台湾各地庙学&杨齐福 354
大学之道在小区的实践及其影响——以台湾及澳洲之基础忠恕道院为例&李玉柱 364
浅议提线木偶的起源和木偶戏在闽南的传播&吴文文 378
于劳动中孕育出的艺术情愫——同安区莲花镇莲花褒歌调查报告&林舒婷 382
基于文化资源的妈祖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张蓓蓓 389
漳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意义&吴其生 397
从“击壤”到“打寸子”——兼谈闽南传统民间游戏的保护与传承&郑晨寅 401
漳州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以五代祖师何阳堂为例&李弢 410
19世纪两本西文文献对漳州音系的描写——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音系和戴尔编撰《福建漳州方言词汇》音系&马重奇 418
由实验分析看漳州方言阴平调的结构变异&杨秀明 430
规训超越与特殊身份建构:朱子《家礼》与儒家“治平”理想的家族式实践&王建红 441
金门灯号调查研究&叶钧培 454
孔子与族群政治&杨儒宾 467
黄道周《刘招》考论&陈良武 473
盛世麟凰:黄道周的忧国情怀&陈启钟 481
道家哲学思想对林语堂的影响&胡明贵 490
全球化视野中的朱子学&朱人求 497
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综述&李弢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