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财政政策:过去六年的基本实践 3
1.1 启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背景 3
1.2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10
1.3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益 20
1.4 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本 39
2.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一个基本透视 51
2.1 经济形势: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 51
2.2 社会形势:各种矛盾犬牙交错,对稳定发展构成威胁 63
2.3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须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94
3.科学发展观赋予财政政策新内涵 107
3.1 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一个基本脉络 107
3.2 经济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112
3.3 公共财政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线索 119
4.谋划财政政策新思路 129
4.1 财政政策内涵与目标:演变脉络 129
4.2 以科学发展观定位财政政策目标 138
4.3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45
4.4 财政政策: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53
4.5 实现财政政策转向调整:从积极到中性 163
5.由积极转向中性:财政政策的转向调整 171
5.1 财政政策的转向调整:艰难的抉择 171
5.2 可能的作为空间:基本格局 179
5.3 逐步降低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 183
5.4 尽快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 190
5.5 转向调整:应当注意的问题 199
5.6 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管理 202
6.致力于推进“五个统筹” 209
6.1 公共服务:一个分析框架 210
6.2 财政政策与统筹城乡发展 212
6.3 财政政策与统筹区域发展 250
6.4 财政政策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264
6.5 财政政策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85
6.6 财政政策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11
6.7 简要的归纳 335
7.致力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343
7.1 支持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启动 343
7.2 推进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350
7.3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362
7.4 推动农村改革 374
8.致力于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387
8.1 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 387
8.2 财政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395
8.3 调整财政政策,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思路 400
9.一个建议:组建中国财政政策委员会 433
9.1 典型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决策机制的主要类型 433
9.2 组建财政政策委员会的必要性 438
9.3 组建财政政策委员会的可行性 441
9.4 组建中国财政政策委员会的备选方案 441
参考文献 445
附录1: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471
附录2:重庆市1998—2003年国债项目实施情况 483
附录3:贵州省1998—2003年国债项目实施情况 493
中国财政政策大事记(1978年1月至2004年6月) 511
部分财政经济发展指标 541
部分财政经济指标引言 541
主表 544
附表 559
技术注释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