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道义论的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颜青山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8125964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要旨是以分析现象学的方式解决康德的形式主义难题,并获得一种价值道义论的理论模型;这种考察涉及理由(形式规则)与行动的关系,并以价值作为它们的中介。全书包括导言和9章。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有扎实的论证,由此建立了自己独到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为道德哲学新疆界的开拓做了积极的尝试。

导论:一种分析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基础 1

1.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 3

1 本质与形式 3

2 区分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的方法论原则 5

3 本质直观为形式直观奠基 8

2.名称的意向性 11

4 专名的意向性:指称对象 12

5 谓词的意向作用:指称概念的本质 13

6 陈述的意向作用:指称事态 15

7 判断的意向作用:指称真值 17

3.意义意向性与道德名称 19

8 伦理命题的意义问题与“意义”的单位 20

9 “意义”作为意向性能力 23

10 伦理命题的意义与道德名称 25

11 道德名称论在元伦理学中的位置 29

第一章 道德图林机:重述康德道德哲学 37

1.“康德—图林佯谬”及其消除 38

12 “图林测试”与“理性存在” 38

13 康德—图林佯谬 41

14 康德—图林佯谬的消除 44

2.道德图林机的构建 47

15 图林机的意志性 47

16 图林机指令的逻辑类型 50

17 消除指令的假言性:道德图林机的构建原则 53

18 随机性与意志自由 56

3.道德图林机的克隆与康德的绝对律令 59

19 克隆康德机:条件与原则 59

20 康德机第一定律 61

21 康德机第二定律 64

22 康德机第三定律 66

第二章 图林机动物:康德难题及其解答 70

1.道德图林机的困难与康德道德哲学的难题 70

23 道德(经验)何以可能? 71

24 图林困境与康德难题的一致性 74

25 图林机“知道”自己说真话吗? 78

2.图林机动物:理解的结构 81

26 非条件反射图林机动物:没有理解能力 82

27 条件反射的图林机动物:向理解能力过渡 85

28 反思性图林机动物:健全的理解能力 89

29 一个小结:理解结构中的意向性与因果性 95

第三章 意向因果性与实践知性:从理由到行动 101

1.意向性与因果性 101

30 塞尔的意向因果性方案及其困难 102

31 对塞尔方案的改进 106

2.意志与动机的区分 109

32 “应该”与“要”的区分:义务与责任 109

33 意志与动机 114

3.行动势与实践知性:从理由到行动 119

34 意志作为“行动势”:意志脆弱与实践理性的能动性 120

35 实践知性 124

第四章 价值的意向性分析 135

1.当代价值论的一般背景 136

36 价值论及其经典问题 136

37 主观论和客观论 141

38 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 143

39 一元论与多元论 145

2.价值的意向性模型 146

40 价值作为本质:对象的“值” 146

41 意志指称价值:价值的形式化说明 150

42 价值的内容:价值的质料方面 154

3.价值的意向性活动:直观与抉择 156

43 价值直观与理解 156

44 反思与价值抉择 160

第五章 内在价值与有机整体原则 168

1.不同的内在价值概念 168

45 内在价值的古典思想 169

46 基于合适态度的内在价值论 171

47 依随于内在属性的内在价值论 174

48 内在价值论的概念体系 177

2.重新理解内在价值 180

49 不同内在价值概念之间的一致性 180

50 辩护内在价值 186

3.内在价值的有机整体原则 192

51 价值计量问题 193

52 有机整体原则 196

53 有机整体原则的次级策略及其困难 200

54 部分价值形成整体价值的机制问题 204

第六章 基于价值的应得与合适态度 212

1.价值的实在性与规范性 213

55 道德专名的意义与指称 213

56 价值的实在性和规范性 217

57 对弗雷格—吉奇难题的回应 220

2.价值所应得的合适态度 224

58 合适态度论的难题 224

59 价值应得的合适态度 227

3.基于态度合适性的“好”“坏”与“对”“错”关系 233

60 价值“孤立法”分析中的意向性 234

61 “愧”与“悔”的孤立法分析 237

62 “所愧”与“所悔”的孤立法分析:“坏”与“错” 240

63 “好”“坏”’与“对”“错”的非还原关系 243

第七章 价值道义论:一种“厚”的道义论 250

1.价值道义论的现象学模型 250

64 纯粹形式原则作为意向活动方式:价值在原则中显示 251

65 意向强度:边际效用的道义论改造 257

66 快乐作为价值:价值道义论对义务与效用的兼容 263

2.孟子的价值道义论原则:“本心原则” 270

67 孟子的“舍生取义”论证 271

68 孟子的“本心”与“本心原则” 274

69 孟子的本心原则向康德人性公式的还原 277

70 本心原则中的价值论原则 280

3.从理性存在到德性存在 283

71 德性即力量 283

72 高阶品质对理由的要求:品质的规范还原 288

第八章 可辩护性原则:在道德理由与道德经验之间 295

1.对道德相对主义挑战的回应 295

73 道德相对主义的哲学论调 296

74 对道德相对主义的一个哲学反驳 299

2.可辩护性原则:道德理由与道德经验 303

75 道德判断之超越性:文化语境作为二阶性谓词 303

76 康德原则的两个说明:对弱相对主义的宽容 307

77 理论伦理学与实践伦理学:可辩护性原则与可普遍化原则的关系 311

78 价值为规则奠基:真诚包含比说真话更多的东西 313

3.可辩护性原则的经验性策略 315

79 差别原则与可辩护性:差别辩护策略 315

80 可辩护性与道德两难:意志冲突程度策略 319

81 可计算的快乐:功利原则作为一种经验策略 323

第九章 道德的人择原理 330

1.纯粹理性的人类学基础 331

82 哲学人类学方法的先天性 331

83 分析性的人类学基础 335

84 分析词项的人类学基础:领受额(quantia) 339

2.对相对主义道德人类学原理的反驳 344

85 相对主义的道德人类学 344

86 对道德相对主义人类学论调的思想实验反驳 347

87 对基于生存必要性的道德人择原理的反驳 351

3.道德人择的中性原理 355

88 道德人择的中立性原理 356

89 积极规则的人类学基础 358

90 德性的人类学基础 361

参考文献 372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