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言 1
2 广东森林生态观测网络化布局研究 3
2.1 布局原则 3
2.2 布局依据 3
2.2.1 气候分区 3
2.2.2 温度梯度 4
2.2.3 降水梯度 4
2.2.4 植被类型分区 4
2.2.5 水系分布 5
2.3 选址特点 5
2.4 总体分布 5
3 广东森林生态专项定位研究 7
3.1 森林小气候 7
3.1.1 观测方法 7
3.1.2 观测指标及观测设备 8
3.1.3 观测结果 8
3.2 森林土壤 14
3.2.1 观测方法 14
3.2.2 观测指标和观测设备 14
3.2.3 观测结果 15
3.3 森林水文 20
3.3.1 观测方法 20
3.3.2 观测指标与观测设备 21
3.3.3 观测结果 21
3.4 森林群落 27
3.4.1 观测方法 27
3.4.2 观测指标与观测设备 27
3.4.3 观测结果 29
4 广东森林生态定位网络系统研究的科学问题 33
4.1 广东沿海防护林防护效应 33
4.1.1 研究意义 33
4.1.2 研究方法 33
4.1.3 研究结果 37
4.2 东江流域水源林水文生态功能 40
4.2.1 研究意义 40
4.2.2 研究方法 43
4.2.3 研究结果 43
4.3 广东森林固碳增汇 50
4.3.1 研究意义 50
4.3.2 研究方法 51
4.3.4 研究结果 52
4.4 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 58
4.4.1 研究意义 58
4.4.2 研究方法 58
4.4.3 研究结果 59
4.5 森林净化大气效应 69
4.5.1 研究意义 69
4.5.2 研究方法 70
4.5.3 研究结果 71
5 讨论与结论 74
5.1 广东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网络 74
5.2 观测研究与服务功能评估 74
5.3 后续研究 75
参考文献 76
附件 “聚焦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系列报道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