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通史 修订本 第12册 第8篇 近代史 下 清史后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致平著
  • 出 版 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89
  • ISBN: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

第五章 清代的政治制度 1

第一节 官制(行政制度) 3

一、中央官制 4

附:清代诸官制简表 4

(一)中央诸官的职掌 8

(甲)内阁 8

(1)殿阁大学士 9

(2)协办大学士 9

(3)学士兼礼部侍郎 9

(4)侍读学士 9

(5)中书科 9

军机处 9

内庭行走 10

(乙)六部 10

(1)各部职员 10

(2)六部分司职掌 11

(丙)三府 14

(1)宗人府与詹事府 14

(2)内务府 14

1.七司 15

2.三院 15

太监 16

(丁)四院 16

(1)翰林院 17

(2)都察院 17

(3)太医院 18

(4)理藩院 19

(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0

(1)总理大臣 20

(2)总理衙门上行走 20

(3)总理衙门章京 20

(4)南北洋大臣 21

(5)总理衙门附属机构 21

(己)五寺 21

(庚)两监 22

(1)国子监 22

(2)钦天监 23

(辛)一司——通政使司 23

(壬)侍卫处与鑾仪卫 23

(癸)清末所改行之新官制 25

(二)品阶 25

(甲)文阶 25

(乙)武阶 26

(三)封爵与俸禄 27

(甲)满洲亲王宗室 27

(乙)功臣世爵 28

(丙)一般俸禄 29

附:俸禄简表 31

(四)铨敍考核与敍迁 33

二、地方官制 34

附:清代地方官制简表 34

普通地方行政系统简表 35

(一)清代地方行政区划 35

附:地方行政区划系统表 36

(二)一般普通地方行政区的官制 37

(甲)省级 37

(1)总督与巡抚 37

(2)承宣布政使司 38

(3)提刑按察使司 38

(4)提督学政 39

(5)盐运使 39

(乙)诸道 39

(丙)府级 39

(1)顺天府(京府) 40

(2)诸府 40

(3)直隶州 40

(4)直隶厅 41

(丁)县级 41

(1)散州 41

(2)厅 41

(3)县 41

(戊)幕宾之制 41

(三)特别地方行政区的官制 42

(甲)满洲发祥地 43

(1)盛京 43

1.盛京将军 43

2.盛京五部 43

3.奉天府 43

4.其他府州 44

(2)吉林与黑龙江 44

(乙)内外蒙古 44

(1)内蒙诸部 44

(2)多蒙诸部 46

(3)内外蒙古的官制 47

1.自治官 48

2.中央遣派之驻防大臣 48

3.宗教领袖 49

(丙)新疆 50

(1)自治官 50

1.札萨克 50

2.伯克 50

(2)中央遣派之驻防大臣 51

(丁)青海 52

(1)自治官 52

(2)宗教领袖 52

(3)中央遣派之驻防大臣 52

(戊)西藏 52

(1)自治官 53

(2)中央遣派之驻防大臣 53

(己)西南土司 54

第二节 兵制 54

一、八旗兵 55

(一)八旗兵的缘始 55

(二)八旗兵的职守与编制 56

(甲)中央禁卫军 57

(1)御前侍卫 57

(2)八旗骁骑营 57

(3)八旗前锋营 57

(4)八旗护军营 58

(5)八旗步军营与巡捕营 58

(6)内府三旗 59

(7)火器营、健锐营与虎枪营 59

(8)护陵园军 60

(乙)地方驻防军 60

(1)驻防军的缘始 60

(2)驻防军的防区 60

(3)驻防军的编制 61

(三)八旗兵的盛衰 61

二、绿营兵 63

(一)绿营兵的缘始 63

(二)绿营兵的编制 63

(三)绿营兵的盛衰 64

三、乡勇 65

(一)乡勇的缘始 65

(二)乡勇的编制 66

(甲)朱孙诒初所拟订之团练条规 66

(乙)曾国藩奉命总办之官团 67

(1)营规 67

(2)陆营编制 67

(3)水师营编制 68

(4)营饷 68

(三)乡勇的演变与其盛哀 68

(四)乡勇与防练 69

四、新建陆军 71

(一)新军的建立 71

(二)新军的编制 71

(三)新军的饷额 72

(四)全国常备兵的建置计画 72

(五)新军的结局 73

五、水师与新建海军 74

(一)清初江防与内河防务概况 74

(二)长江水师 75

(三)清初海防概况 76

(四)新建海军 77

第三节 法制 79

一、法典 80

(一)大清律的编制 80

(二)大清律的篇目 81

(三)律例的纷歧 82

二、刑法 82

(一)五刑之制 83

(二)刺字、缘坐与刑具 84

(三)赎刑 85

三、法官 86

(一)中央司法机构 86

(二)地方司法机构与诉讼程序 86

四、清末之新法改制 87

(一)中国司法主权之被破坏与其挽救 87

(二)新法律之修订与颁行 88

第四节 教育 89

一、清代的旧式教育 89

(一)中央学校 89

(甲)国子监 89

(乙)京师之满清官学 91

(1)宗学 91

(2)觉罗学 91

(3)八旗官学 92

(二)地方学校 92

(甲)各省府州县官学 92

(乙)社学与义学 93

(丙)书院 93

二、清代晚叶的新式学校 95

(一)高等教育 96

(二)中等教育 96

(三)初等教育 96

(四)实业教育 97

(五)女子学堂 97

附录: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概略 97

第五节 选举 98

一、六途出身 98

二、科举 103

(一)文举 103

附北京贡院图 106

(二)武举 107

(三)特科制举 108

(四)科举的废除 108

第六节 赋税与币制 109

一、赋税 109

(一)田赋 109

(甲)田地的类别 109

(1)民田 109

(2)屯田 110

(3)旗田 110

(4)官田 111

(乙)田赋的徵收 111

(1)两税法与上下忙 111

(2)黄册与鱼鳞册 111

(3)税率与钱粮 112

(4)复用一条鞭法 112

(5)火耗 113

(6)串票 113

(二)官卖 113

(甲)盐 113

附:产盐区之行盐引简表 114

(乙)茶 116

(丙)矿冶 117

(三)通过税 118

(甲)常关税 118

附:常关简表 118

(乙)海关税 119

附:洋关简表 120

(丙)厘金 121

(四)杂税 121

(甲)牙税 121

(乙)契税 122

(丙)落地税 122

二、币制 122

(一)铜币 122

(二)银币 123

(甲)银锭 123

(乙)银元 124

(三)纸币 124

附:清代钱币(择要)图例 125

第六章 清代的学术思想与文艺 135

第一节 书籍的整编与刊印 137

一、清代的官编群书 137

插图: 146

北京紫禁城内之文渊阁 146

文源阁之四库全书封面及内容之一页 147

二、清代的官刻与殿版 149

三、清代私家印行之大部丛书 150

第二节 清代的经学与理学 151

一、清初的经学家与理学家 152

二、清代中叶乾嘉之际的经学家 167

三、清代乾嘉考据学家的治学态度 181

四、经今文学的兴起 183

五、清代晚叶的经学家 186

(一)正统派的经学家 186

(二)今文派的经学家 191

(三)文理致用之学 195

第三节 清代的史地学 196

一、官修之史地书 196

(一)清代史官之修起居注、实录与国史 196

插图 196

清太祖实录之一页 196

满汉文清穆宗本纪封面 196

(二)方略馆所修之方略 197

(三)官修之明史 197

(四)官修之政书 199

(五)大清一统志的纂修 199

二、清代的史地学家与其著述 200

(一)清初盛世的史地学家 200

(二)清代中晚叶的史地学家 209

(三)清末金文与甲骨文的研究及西域汉简与敦煌石室的发现 215

附注释 217

第四节 清代的文学 217

一、古文与诗词 217

(一)清初韻文四大家 217

(二)清初古文三大家 218

(三)格调派诗人沈德潜 220

(四)性灵派诗人袁枚与江左三大家 220

(五)乾嘉时各树一帜的诗人 222

(六)桐城派古文 225

(七)阳湖派古文 226

(八)文学批评家金人瑞 227

(九)龚自珍与曾国藩 228

(一○)清代两大词人 229

(一一)清末的诗文作家 231

二、剧曲 235

(一)清初四大家 235

(二)乾嘉时的作家 238

(三)清代晚叶的作家 239

(四)地方戏剧的兴起与清末皮黄之独盛 241

三、小说 242

(一)言情小说 242

(二)社会小说 246

(三)笔记与志異小说 248

(四)侠义小说 250

(五)歌唱俗文学 251

第五节 清代的科学 252

一、清代的初期科学 252

(一)清初西洋传教士的继续东来与康熙帝的重视科学 252

插图:南怀仁铜像 253

(二)西洋传教士对于科学的介绍与贡献 254

插图:留存于北京观象台之清初天文仪器 255

(三)国人对于西洋科学的研究 256

二、清代晚期的科学 257

(一)晚清之天算学者 257

(二)晚清介绍西方科学之两大翻译家 258

(三)清末一位中国大工程师——詹天佑 259

插图:詹天佑像与平绥铁路青龙站所立之铜像 260

三、清代的医学 260

(一)清代著名的国医 261

(二)清代的西医学 263

第六节 清代的艺术 264

一、书画 264

(一)书法 264

(二)绘画 267

(甲)清代的重要画家 267

(乙)清代的院画 276

(三)有关书画之著述 278

二、工艺 278

(一)如意馆的皇家工艺 279

(二)清代的瓷器工艺 279

(三)清代的琺瑯工艺 280

(四)清代的琉璃工艺 281

(五)清代的一般雕镂艺术与印刷版刻 281

(六)清代的织绣工艺 282

三、建筑 283

(一)宫殿 283

(二)坛庙 286

(三)陵墓 288

(四)园苑 289

(五)寺宇 294

附插图: 296

书画: 296

刘墉行书 296

翁方纲行书 296

邓石如隶书 296

成亲王隶书 296

阮元隶书佛经 296

赵之谦书法三种(楷、隶、篆) 296

何绍基隶书 296

吴大澂篆书 296

吴昌硕书法两种(篆、行) 296

释道济(石涛)画山水 296

石涛与王元祈合绘之竹石 296

王元祈画山水 296

八大山人画山水 296

僧弘仁(渐江)画山水二幅 296

僧髠残画山水 296

金农画山水 296

郑燮(板桥)画竹石 296

李鱓画年年富贵图 296

金廷标画曹大家授书图(彩色) 296

陈书画岁朝图(彩色) 296

恽格(南田)画古柏 296

华喦画花鸟 296

沈南苹画松鹿 296

戴熙(醇士)画山水 296

吴让之画花果 296

改琦(七芗)画仕女 296

费晓楼画仕女 296

吴昌硕画枇杷 296

任伯年画东坡与朝云图 296

工艺: 296

翠玉白菜(彩色) 296

乾隆时制粉彩葫芦瓶(彩色) 296

康熙窑五彩镂空香薰(彩色) 296

清代的刺绣(彩色) 296

建筑: 296

北平紫禁城皇宫之平面图(彩色) 296

紫禁城皇宫平面鸟瞰图(彩色) 296

紫禁城角楼(彩色) 296

颐和园万寿山全景(彩色) 296

颐和园长廊(彩色) 296

颐和园十七孔桥与铜牛(彩色) 296

圆明园未毁前之海晏堂图、圆明园毁后之废墟景象 296

热河避暑山庄之午门与宫内园亭 296

避暑山庄附近之寺庙 296

须弥福寿庙全景(彩色) 296

普宁寺与普乐寺 296

雍和宫之万福阁(大佛楼) 296

香山之碧云寺(远眺金刚宝座) 296

黄寺之班禅喇嘛塔 296

西陵之石坊 296

西陵神道桥 296

西陵中之泰陵全景 296

第七章 清代的民生社会 297

第一节 民生概况 297

一、人口与户籍 299

(一)人口 299

附录:清代历朝官方记录之人口消长统计择要简表 303

(二)户籍 305

(甲)籍别 305

(1)普通户籍 305

(2)特种户籍 306

(乙)户别 307

(丙)清初推行的保甲法 308

二、民生经济 308

(一)国家经济概况 309

(甲)清初国库之盈虚 309

(乙)经济生产 310

(丙)清代晚叶经济的崩溃 313

(二)人民经济概况 316

(甲)时代前后民生经济之不同 316

(乙)种族地域民生经济之不同 317

(丙)职业性质民生经济之不同 319

插图:晚清洋行钜商(买办)之服装神态与清末北京正阳门前市廛 325

附注释 325

第二节 宗教信仰 326

一、佛教 327

(一)正统佛教 327

(二)喇喇教 329

插图:西艺达赖所居之布达拉宫 330

西艺喇嘛吹喇叭为达赖开道图 330

西藏喇嘛教之彩绘佛像 330

喇嘛之金漆藏文佛经 330

二、道教 330

三、回教 332

四、基督教 333

附:清初来华之传教士简表 334

附注释 340

第三节 社会风俗与礼仪语言 340

一、满汉的风俗与礼制 340

(一)概说 341

(二)婚姻 343

(三)死丧 344

(四)祭祀 347

(甲)国家祀典 347

(1)大祀 347

(2)中祀 347

(3)群祀 348

(4)清朝对于孔圣与关圣的崇祀 348

插图: 349

山西解州之关帝庙——庙前之石坊与木坊 349

庙内之关帝像与御书楼 349

(乙)地方祀典 349

二、全国语文 351

(一)汉语系 351

(甲)官话区 352

(乙)方言区 352

(二)阿尔泰语系 353

(甲)蒙古语 353

(乙)突厥语 353

(三)藏缅认系 354

三、社会阶级 354

(一)种族阶级 354

(二)贱民的解放 355

(三)奴隶制度 355

四、食衣住行(日常生活) 357

(一)中原的汉人与满人 357

插图: 358

清代妇女之服装旗袍与袄裙(二图)(彩色) 358

清代品官大员之服饰 358

清代富贵之南方汉人便礼服装(二图) 358

(二)边疆民族 361

(甲)蒙古人 361

插图: 361

蒙古之喇嘛、王爷与新婚夫妇(三图) 361

(乙)新疆的回人 362

插图: 364

新疆一缠回之家庭 364

缠回妇女 364

新疆南部山地中之回人 365

新疆一哈萨克人家庭 365

(丙)西藏人 365

插图: 366

西藏神巫 366

西藏拉卜楞寺之喇嘛与贵族妇人 367

西藏一般之妇女及新婚夫妇(三图) 368

(丁)西南山区的苗傜僮夷 370

五、中原之节令娱乐 375

附:本篇主要参考书目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