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13展览 1
转型后的艺术——俄罗斯当代绘画 3
心灵孤寂的憧憬——欧里根·雅克宁的油画 6
转向2003——《当代美术家》首届年度邀请展 12
另一种图像 12
都市中的嬉戏——熊莉钧和她的绘画 16
异质现场——汪建伟最新影像艺术展 20
嬉戏的图像——2006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群展) 22
被模糊的界限 22
版艺盛代——英国20世纪60年代版画 28
英国昨天的艺术与这里今天的空气 28
同感——当代新锐艺术家展(群展) 32
同感·同感——年轻的艺术 32
玻璃——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群展) 36
戏浪——当代艺术邀请展(群展) 38
外延的体验——一次与韦嘉的对话 40
混响——当代影像艺术展(美国、加拿大、中国) 50
混响于东西——关于影像 50
变脸——当代艺术展(群展) 56
变脸——写在策展前的话 56
碰撞——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试验的案例(群展) 59
碰撞:艺术版图的交互 59
你西我东——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群展) 65
差异的事实——有关“你西我东”的展览命题 65
神域——崔岫闻个展 72
俞可对话崔岫闻:关于《神域》的拍摄 72
2010—2011实验报告——张大力“极端现实” 79
艺术家访谈:关于“实验报告” 79
2010—2011实验报告——“交互的影像”王广义个展 89
对话王广义——关于在坦克库的实验报告 89
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 98
城市幻象——第三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 102
景观再造——中国当代艺术(匈牙利) 104
景观再造——中国新艺术的东欧之行 104
国际艺术体系视角 109
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日记 111
艺术回归大众的理想在何方——记第十一届文献展与穿越欧洲的国际新长征 116
强调地域特征的釜山双年展 121
威尼斯版图——风格迥异的国家馆 125
又见巴塞尔 133
传奇的艺术终端——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139
奥利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与阿其烈·波尼托·奥利瓦的对话 142
谁在拥有中国当代艺术——在巴塞尔博览会现场访谈收藏家乌利·郗克 147
评论 153
全球化视角下的思考 155
被忽略的“现场”——当前外国美术研究领域的缺憾 155
艺术进程的模式——双年展 159
没有事件的艺术事件 16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传媒 169
进退两难的尴尬:当代艺术的平面媒体转型 172
艺术介入社会的实验实践——农业展览馆的中国当代“丰收”艺术展 177
持续中的遗憾——我看2001成都双年展 180
场馆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无法言说的痛——俞可访谈 183
关于威尼斯中国馆的报告——威尼斯的中国馆只是隐喻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中的艰难处境 185
当代艺术二十年略影 187
西部风景——西南艺术二十年点将录 187
被嬉戏的传统 191
被潮流覆盖的艺术 196
被综合的水墨艺术 201
与中国农民结盟的艺术家——罗中立 206
纠缠《父亲》的前前后后 212
置换景观——读庞茂琨新作 216
过去一年的中国青年艺术 221
“广场”——张大力更新的标识 226
有意识的冒险——原弓的艺术 230
杂论 235
在“关于油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研讨会的发言 235
假期纪事之——东南亚人文艺术浅谈 238
假期纪事之二——东南亚人文艺术浅谈 240
艺术群落及艺术教育 243
坦克库,在实验中前行 245
本土化不妨在乡下——英国东米德兰地区的当代艺术图景 251
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背景下的美育 255
在想象中潜行——关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性教学的思考 264
写在一次实验课程中的话 268
关于现实主义温床的黄桷坪调查 270
杜塞尔多夫的倒影——寻找我们的艺术文化状态 272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