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杂技艺术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作璋主编;刘玉荣,刘德增,李予济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4260268
  • 页数:6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图书规划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稿从先秦至民国结束(1949),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生、发展、繁荣的过程。全稿分为六编,分别是: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近现代。此稿具备了以下特点:资料详实,仅参考文献即达300余种;内容丰富,既有杂技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也有表演形式和各种技巧的记述,还包括杂技组织、流派、礼俗制度、艺人生活轶事等内容;文图并茂,有彩色插图101余幅,内文插图331余幅,对文字加以辅助,展现了杂技表演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古为今用,不仅记述了中国杂技艺术的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为今后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和艺术营养。是一本迄今为止详尽而全面记述中华杂技艺术的鸿篇巨著。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杂技 2

概述 2

第一章 上古三代杂技的起源与雏形 5

第一节 杂技与渔猎活动 5

一、杂技与飞石索的关系 5

二、杂技与鱼叉鱼镖的关系 7

三、拟声工具对杂技的影响 8

四、杂技与“飞去来器”的关系 9

五、杂技与弹弓弓箭的关系 9

第二节 杂技在生产劳动中孕育成长 13

一、农业手工业与杂技 13

二、畜牧生产与动物的驯养 15

第三节 远古战争与角抵角力 21

一、角抵 21

二、“讲武之礼”与射御、士举鼎 22

第四节 拟兽形象的出现 23

一、祭祀中的拟兽形象 23

二、驱傩中的拟兽形象 25

三、百兽率舞 26

第五节 古优、古乐舞和远古游戏对杂技的影响 29

一、古优、古乐舞对杂技的影响 29

二、远古游戏蕴含的杂技技巧 32

第六节 幻术与傀儡戏 33

一、周穆王与化人 33

二、偃师的傀儡戏 34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杂技的发展 35

第一节 歌舞杂技的兴起 35

一、民间歌舞与杂技 35

二、都市文化的繁盛与杂技艺人卖艺 37

三、诸侯王对声色的追求 38

四、士阶层的崛起与杂技的关系 40

五、岩画中的杂技图像 40

第二节 不断形成的杂技技艺 41

一、耍弄技 41

二、顶技 43

三、橦技 44

四、投掷技 46

五、力技和口技 48

六、角抵 49

七、俳优 52

八、幻术的出现 55

九、动物驯化的发展 56

第三节 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 61

一、斗鸡走狗 61

二、射雉弹鸟 62

三、秋千长跷 63

四、击剑 64

第四节 伎艺人的生活及社会地位 66

一、牛马不如的生活 66

二、生命没有保障 69

三、主人的私有财产 71

第二编 秦汉时期的杂技 74

概述 74

第一章 秦汉杂技的发展 76

第一节 早期的乐舞百戏 76

一、秦罢讲武之礼为角抵百戏 76

二、汉武帝扩大乐府及大型乐舞队伍的出现 77

第二节 汉代出现的杂技热 79

一、帝王显贵对杂技的崇尚 79

二、民间对杂技的喜好 83

第三节 汉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杂技 84

一、杂技与外交活动 84

二、中外杂技的相互影响 85

第四节 汉代辞赋中对杂技的描述 87

一、张衡《西京赋》中的杂技 88

二、李尤、曹植辞赋中的杂技 91

第五节 汉代杂技的表演形式 92

一、宴乐百戏 92

二、广场献艺 94

三、行进表演 94

四、院落百戏 95

第二章 众技纷呈的汉代杂技 97

第一节 汉代杂技的主要技艺 97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 97

二、幻术 143

三、马上技艺 148

四、动物戏 149

第二节 汉代杂技的艺术特色 154

一、独特的技巧 154

二、追惊逐险的表演 154

三、求新出奇的技艺 155

四、华丽的服饰道具 156

五、乐舞技的综合体现 157

第三节 艺人的生活及社会地位 158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杂技 162

概述 162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技 164

第一节 杂技的缓慢发展 164

一、在战乱中曲折发展的杂技 164

二、多民族杂技的汇合 168

三、南北杂技的不同风格 169

第二节 杂技的主要技艺 170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 170

二、幻术 179

三、马上技艺 186

四、动物戏 186

第三节 杂技与社会文化 189

一、杂技与封建统治 189

二、杂技与宗教 190

三、杂技与乐舞 191

四、杂技与文化生活 192

五、杂技的社会地位 192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杂技 193

第一节 杂技的兴盛 193

一、宫廷杂技渐趋兴盛 193

二、杂技管理机构的增设 196

三、民间杂技的发展 197

四、南北杂技的融合 200

五、多中心的杂技 201

六、杂技演出的盛况 201

第二节 杂技的各种形式及艺术风格 206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 206

二、幻术 224

三、马上技艺 228

四、动物戏 229

第三节 中外杂技的大交流 234

一、中国杂技东传日本 234

二、“天竺伎”的传入 238

三、波斯幻术的传入 239

第四节 杂技与社会文化 240

一、杂技与封建统治 240

二、杂技与宗教 243

三、杂技与乐舞 244

四、杂技与文化生活 245

五、杂技的社会地位 247

第四编 宋辽金元时期的杂技 250

概述 250

第一章 宋代的杂技 252

第一节 杂技的繁荣昌盛及特点 252

一、宋代杂技昌盛的原因 252

二、民间杂技的繁荣 255

三、政治性降低,娱乐性增强 256

四、新节目的涌现 257

五、官民协作联合演出 258

六、开放性与交流性的民族杂技大融合 259

第二节 各具特色的演出形式 260

一、富有特色的广场演出——“诸军百戏” 260

二、宫廷杂技表演——圣寿节献艺 265

三、大赦时杂技乐舞表演 267

四、元宵盛会中的杂技表演 267

五、观酺百戏 270

六、艺人的作艺场所 272

七、“路歧人”与撂地卖艺 280

八、村落百戏 281

第三节 杂技的主要技艺 282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 282

二、幻术 296

三、马上技艺 299

四、动物戏 300

第二章 辽金元时期的杂技 305

第一节 辽金时期的杂技 305

一、射柳与击鞠 306

二、少数民族的杂技 308

第二节 元代的杂技 309

一、元代杂技的衰落 309

二、元代的杂技技艺 312

附录 记载杂技资料较多的著述 320

一、调露子《角力记》 320

二、陈旸《乐书》 322

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324

四、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324

五、耐得翁《都城纪胜》 324

六、赵昇《朝野类要》 325

七、吴自牧《梦粱录》 325

八、周密《武林旧事》 326

九、马端临《文献通考》 326

十、《宋史·乐志》 328

第五编 明清时期的杂技 330

概述 330

第一章 明清杂技的发展 332

第一节 杂技发展的新特点 332

一、宫廷杂技的衰落 332

二、民间杂技的繁荣 335

第二节 民间的杂技活动 336

一、行香走会 336

二、江湖卖艺 347

三、走堂会 349

第三节 戏剧表演中的杂技技艺 350

一、戏剧中串演杂技幻术的原因 350

二、神话剧中的杂技 351

三、武打戏中的杂技 352

四、文戏中的杂技 352

五、黄梅戏和徽班中的杂技 353

六、戏剧中的幻术与机关布景 356

第二章 明清杂技的艺术成就 358

第一节 宫廷杂技 359

一、明代宫廷中的杂技 359

二、清代宫廷中的杂技 361

第二节 民间杂技的表演技艺 366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 366

二、幻术 390

三、马上技艺 398

四、动物戏 400

第三节 农民起义军中的杂技艺人 409

一、杂技艺人的悲惨生活 409

二、杂技艺人与农民起义 411

附录 记载杂技资料较多的著述 414

一、王圻及其子王思义《三才图会》 414

二、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414

三、陈眉公《神仙戏术》 414

四、蒲松龄《聊斋志异》 415

五、张潮《虞初新志》 415

六、徐珂《清稗类钞》 415

第六编 近现代杂技 418

概述 418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晚清时期的杂技 420

第一节 杂技的缓慢发展 420

一、杂技发展面临的困境 420

二、宫廷杂技的冷落 422

第二节 江湖杂技表演技艺 424

一、常见技艺表演 424

二、晚清的戏法及唐再丰的《鹅幻汇编》 444

三、动物戏 449

第三节 民间民俗活动中的杂技技艺 459

一、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杂技技艺 459

二、其他民间民俗活动中的杂技技艺 462

第四节 吴桥和宁津地区的杂技 468

一、吴桥的杂技门派 468

二、宁津的杂技活动 469

第五节 杂技艺人的隐语——“春典” 473

一、“春典”的产生及作用 474

二、“隐语”与“春典” 475

三、“春典”中的“放块”说 475

第六节 中外杂技的交流与融合 476

一、外国马戏魔术进入中国 476

二、中国杂技艺人到国外演出 483

三、中外杂技的相互融合 488

第二章 民国时期杂技的发展 492

第一节 舞台杂技魔术 492

一、舞台杂技的发展 492

二、舞台魔术的发展 505

三、魔术知识的传播活动 513

第二节 民间杂技马戏的发展 517

一、杂技马戏班团的发展 517

二、演出设施的更新和多种经营方法 521

三、马戏班团的表演技艺 523

第三节 杂技艺人的作艺场所 531

一、北京天桥的杂技活动 531

二、上海游乐场所中的杂技活动 551

三、天津“三不管”及附近地区的杂技活动 559

四、开封相国寺的杂技活动 569

五、汉口新市场及其杂技活动 574

第四节 抗战期间杂技艺人的爱国行动 576

一、杂技艺人的义演与捐献活动 576

二、“卖口”中的抗日宣传 577

三、百人舞狮团 578

四、魔术表演中的抗日宣传 578

第五节 中外杂技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579

一、外来马戏表演及有关马戏内容的影片 579

二、在国外演出的中国杂技艺人及班团 584

三、中外杂技的合作演出 587

四、中外魔术的交流及相互影响 590

第六节 延安杂技 600

一、延安杂技的萌芽 600

二、延安业余杂技团 601

三、延安杂技团 603

四、延安西北儿童剧团 605

五、延安杂技的特点及表演技艺 605

附录 609

附表1 晚清及民国时期来华演出的部分外国马戏魔术班团及艺人 609

附表2 晚清及民国时期活动在社会上的我国部分杂技魔术班团及艺人 615

附表3 晚清及民国时期我国杂技魔术班团及艺人演出的部分杂技魔术节目 618

结束语 620

大事记 623

参考文献 629

图版与插图目录 638

后记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