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门 律学史略 1
第二门 弘一大师与备览 2
第三门 译注之因缘 3
第一章 译注的因缘 4
第二章 译注方式 4
第三章 译注所用版本 5
第四门 《译注》之纲要 5
第一章 四科名义 6
第一节 戒法 6
第二节 戒体 8
第三节 戒行 9
第四节 戒相 9
第二章 四科的原理 11
第一节 戒与体、行、相 11
第二节 法与体 11
第三节 行与相 11
第四节 相与法、体、行 12
第五节 受体与行 12
第六节 受随与感果 12
第三章 三名四科是佛教修证模式 13
第一节 戒法三名 13
第二节 戒律四科 14
第三节 三名与四科 14
例言 16
宗体篇 22
第一门 戒法 24
第一章 戒法总说 24
第二章 戒法大用 26
第三章 戒法名义 30
第四章 化制二教 32
第五章 戒善之别 33
第六章 遮性二戒 34
第七章 重受通塞 36
第二门 戒体 38
第一章 能领心相 38
第二章 正纳戒体 40
第三章 自誓师受 42
第四章 戒体多少 43
第五章 二体义名 44
第六章 依论出体 46
第一节 实法宗 46
第二节 假名宗 48
第三节 圆教宗 51
第三门 戒行 56
第一章 正明随行 56
第二章 断恶摄净 57
第三章 受随相资 58
第四章 因示舍戒 62
第四门 戒相 63
持犯篇 64
第一门 持犯总义 64
第二门 持犯名字 67
第三门 持犯体状 70
第四门 辨犯轻重 72
第一章 明起业之源 72
第二章 约三性示相 74
第一节 善心 74
第二节 不善心 75
第三节 无记心 75
第三章 结示伤叹 78
第四章 方便趣果 78
第一节 前方便 78
第二节 中根本 79
第三节 后方便 80
第五章 广斥愚教 80
忏悔篇 83
第一门 忏悔名义 83
第二门 忏悔之法 85
第一章 理忏 86
第一节 理忏名义 86
第二节 理忏三观 87
第二章 事忏 89
第三章 理事平等 91
威仪别行篇 93
第一门 敬佛仪相 93
第一章 先示敬仪 93
第二章 正明敬相 99
第一节 批评非法 99
第二节 坐立差异 100
第三节 修供时节 101
第二门 入寺法式 101
第一章 中国旧法 102
第一节 示正法 102
第二节 斥非法 104
第三节 清信女法 107
第二章 今师要术 107
第三门 造像塔寺 109
第一章 造像 109
第一节 通叙经像意 109
第二节 中国造立元缘 110
第三节 此方制度渐失 112
第二章 造塔 114
第一节 示名 114
第二节 显报 114
第三节 敬护 115
第四节 供养修治 116
第五节 造毁二报 120
第三章 造寺 122
第一节 应法生善 122
第二节 无法致损 122
第四章 离诸非法 125
第一节 受僧食物 125
第二节 谪罚可否 130
第三节 食肉 133
第二节 引小急制 136
第三节 通禁诸物 137
第四节 畜养猫狗 137
附录一 弘传南山律的著名律师 139
附录二 律典介绍 142
参考书目 145
后记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