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的范围 4
1.3 研究的背景 7
1.3.1 社会背景 8
1.3.2 立法背景 13
1.3.3 政策背景 18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1.4.1 研究目的 22
1.4.2 研究意义 23
1.5 已有研究综述 28
1.5.1 国内研究 28
1.5.2 国外研究 38
1.5.3 总结评述 41
1.6 主要研究方法 43
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概述 46
2.1 物权理论基础 46
2.1.1 物权制度简析 46
2.1.2 物权制度的价值 49
2.1.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物权意义 52
2.2 产权理论基础 54
2.2.1 产权的基本功能 55
2.2.2 产权的交易成本 58
2.2.3 产权保护的规则 61
2.3 人权理论基础 63
2.3.1 人权理论的结合 63
2.3.2 人权理论的发展 67
2.3.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人权价值 70
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历史演进考察 75
3.1 土地承包经营的实践创设 75
3.1.1 产生前的农地制度安排 75
3.1.2 土地承包经营的尝试 79
3.1.3 土地承包经营的推广 81
3.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政策化 84
3.2.1 政策的形成 84
3.2.2 政策的延续 87
3.2.3 政策的发展 89
3.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法定化 93
3.3.1 初始的确认 93
3.3.2 相关法界定 96
3.3.3 宪法的再确认 98
3.4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物权化 100
3.4.1 专门立法的产生 100
3.4.2 物权化初步形成 102
3.4.3 物权地位的确立 107
3.5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111
4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安排评价 117
4.1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规范 117
4.1.1 宪法规范 117
4.1.2 普通法律规范 120
4.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特征 125
4.2.1 立法的特色 125
4.2.2 公法的影响 128
4.2.3 内容的分散 131
4.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缺陷 134
4.3.1 自由流转的限制 136
4.3.2 土地征收的弊端 140
4.3.3 立法与实践脱节 143
5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权利关系分析 152
5.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153
5.1.1 直接经营权利 153
5.1.2 获取收益权利 155
5.1.3 有限处分权利 159
5.2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 163
5.2.1 两种权利的关系 163
5.2.2 权利主体的关系 166
5.2.3 发包方可能形成的不利影响 169
5.3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征收权 172
5.3.1 土地征收权的正当性 172
5.3.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对抗效力 174
5.3.3 土地征收权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 178
6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理念认知 185
6.1 农村制度建设的总体方向 185
6.1.1 农村发展制度保障的强化 185
6.1.2 维护农民权益的主旨精神 186
6.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96
6.2.1 财产权利的独立化 197
6.2.2 价值实现的市场化 199
6.2.3 身份属性的契约化 201
6.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发展目标 205
6.3.1 实现财产权的自由交易 206
6.3.2 改造保障性的原始功能 207
6.3.3 分享征地中的增值收益 207
7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对策构想 209
7.1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现实基础 209
7.1.1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 210
7.1.2 农民生存发展条件改善 211
7.1.3 土地价值实现方式多样 213
7.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基本思路 215
7.2.1 消除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 216
7.2.2 规范土地征收权的行使 217
7.2.3 明晰村集体的应有职能 219
7.2.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20
7.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主要内容 220
7.3.1 实现财产权利的自由流转 220
7.3.2 规范流转中的适度规模经营 228
7.3.3 形成保障生存发展的法律保护 236
7.3.4 完善配套保障制度 244
参考文献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