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设计与社会 1
1.1 设计社会学的四大属性 2
1.1.1 设计伦理属性 2
1.1.2 设计人文价值 5
1.1.3 设计生态价值 8
1.1.4 设计社会属性 10
1.2 传统设计伦理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6
1.2.1 从儒家伦理的“仁”看现代设计道德的“以人为本” 16
1.2.2 从道家伦理看现代设计 18
1.2.3 从墨家伦理的“利天下”看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实用主义” 22
1.3 设计“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 24
1.3.1 设计“以人为本” 24
1.3.2 通用设计 28
1.3.3 关注由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问题 30
1.4 设计中的伦理因素与设计应用 33
1.4.1 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3
1.4.2 广告设计中的伦理因素与设计应用 35
1.5 设计的社会责任 37
1.5.1 设计师的设计道德 37
1.5.2 企业的设计道德 38
第2章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40
2.1 中国古代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 40
2.2 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史中的政治思想 46
2.2.1 先秦的造物工艺与政治意识 46
2.2.2 设计艺术与大一统的帝王意识 48
2.2.3 图腾与政治象征符号 56
2.3 中国传统设计的伦理思想 68
2.3.1 儒家思想与古代造物的基本关系 68
2.3.2 道家设计伦理概说 74
2.3.3 墨家设计伦理概说 76
第3章 西方设计思想 79
3.1 西方奴隶制下的设计思想 79
古希腊城邦的政治思想与设计艺术的公民文化 79
3.2 西方封建社会的设计思想 83
3.2.1 设计艺术与中世纪政治、宗教的二元主义 83
3.2.2 设计艺术中的绝对君权与皇家风格 86
3.3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设计思想 89
3.3.1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思潮 89
3.3.2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后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91
3.4 西方现代设计艺术思潮 94
3.4.1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95
3.4.2 新艺术运动 96
3.4.3 装饰艺术运动 98
3.4.4 美术革命 99
3.4.5 俄国的构成主义 100
3 4.6 风格派 100
3.4.7 流线型设计 101
3.4.8 反设计运动 102
3.4.9 高技术风格 103
3.4.10 波普设计 103
3.4.11 国际风格 104
3.4.12 后现代主义 105
3.4.13 解构主义设计思潮 106
第4章 设计与政治 108
4.1 现代设计史中的政治冲突与政治权力导向 108
4.1.1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设计运动与设计风格 108
4.1.2 俄国构成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符号 114
4.1.3 社会主义国家的平面设计:树立社会主义政治观念与国家形象 122
4.1.4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设计政策与平面设计发展 123
4.2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与冲突下的现代设计史 126
4.2.1 现代主义的诞生:资产阶级的“敌人” 127
4.2.2 国际主义风格:现代主义设计对金钱与权力的妥协 136
4.2.3 现代主义设计之后的设计方向与设计思考 137
4.3 民族运动与现代设计 141
4.3.1 民族运动与民族主义 141
4.3.2 种族主义运动 142
4.3.3 文化民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设计艺术 144
4.4 现代设计中的种族意识 145
4.4.1 视觉设计与种族歧视 145
4.4.2 包豪斯与纳粹的种族主义 146
4.4.3 族群融合的设计模式 148
第5章 设计与审美心理 149
5.1 设计与心理学 149
5.1.1 感觉与设计 149
5.1.2 情感化设计 151
5.2 设计的审美 152
5.2.1 设计的审美愉悦 153
5.2.2 设计的审美教育 156
5.3 中国设计美学观 158
5.3.1 以和为美 158
5.3.2 意境之美 159
5.3.3 “重己役物”的造物观 160
5.4 西方设计美学观 160
5.5 设计与美学 163
5.5.1 设计与审美 164
5.5.2 设计的审美特征 164
5.6 设计美的范畴 166
5.6.1 功能之美 166
5.6.2 形式之美 170
5.6.3 技术之美 174
第6章 设计与性别 176
6.1 女性主义 176
6.2 女性设计师 181
女性设计活动的影响 181
6.3 女性消费主义与设计 189
6.3.1 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189
6.3.2 女性消费观与女权主义 192
6.4 为女性群体的设计 194
6.4.1 产品设计中的女性意识 194
6.4.2 插画设计中的女性意识 198
6.4.3 女性服装设计 199
6.5 伴随女性主义运动浪潮的设计艺术 204
6.5.1 女性主义海报设计 204
6.5.2 住宅设计与女性主义 206
第7章 设计与经济 209
7.1 设计的经济属性 209
7.1.1 设计的经济特征 209
7.1.2 艺术设计与市场 210
7.1.3 设计创造经济价值 214
7.1.4 设计中的经济意识 216
7.2 设计与产品生命周期 217
7.3 设计的市场 221
7.3.1 市场细分 221
7.3.2 目标市场 222
7.4 设计与消费的关系 222
消费社会的商业模式 223
7.5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226
第8章 设计与宗教 229
8.1 设计与基督教 229
8.1.1 基督教的“神圣”设计 230
8.1.2 走向世俗的基督教设计 233
8.1.3 现代基督教设计 236
8.2 设计与佛教 239
8.2.1 汉传佛教建筑设计的“本土化” 240
8.2.2 社会变革与佛教建筑设计 241
8.3 设计与伊斯兰教 244
8.3.1 伊斯兰教和建筑设计 244
8.3.2 伊斯兰教和装饰设计 251
8.3.3 伊斯兰教和服装设计 253
第9章 设计与教育 255
9.1 设计教育的历史回顾 256
9.1.1 西方设计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256
9.1.2 中国的设计教育的确立与发展 262
9.1.3 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268
9.2 设计教育的理论、方法、伦理研究 275
第10章 设计与城市 278
10.1 城市与公共空间 278
10.1.1 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化 279
10.1.2 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 280
10.2 城市广场的功能与设计原则 281
10.2.1 城市广场的功能 282
10.2.2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 287
10.3 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 294
10.4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298
第11章 设计与生态 301
11.1 生态设计的定义及产生的背景 301
11.1.1 生态设计产生的背景 302
11.1.2 生态设计的定义 304
11.2 生态设计的内容 306
11.2.1 “极简主义”设计 306
11.2.2 永续设计 308
11.2.3 新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310
11.3 绿色设计的应用实例 312
11.3.1 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实例 312
11.3.2 录色建筑设计的应用实例 316
第12章 设计与大众传播 320
12.1 设计传播中的三要素 320
12.2 设计与大众传媒 321
12.2.1 平面媒介 322
12.2.2 网络媒介 329
12.2.3 公共艺术 337
第13章 设计与批评 346
13.1 设计批评的概念 346
13.2 设计批评的源流 348
13.3 设计批评的主体与对象 349
13.3.1 设计批评的主体 349
13.3.2 设计批评的对象 351
13.4 设计批评的标准 353
13.4.1 功能性标准 353
13.4.2 文化性标准 354
13.4.3 价值性标准 355
13.5 设计批评的意义 356
13.6 基于社会学视野的设计批评功能 358
13.7 中国当代设计发展与设计批评 363
13.8 设计批评的特征规律 365
第14章 设计与安全 368
14.1 设计与安全的关系 368
14.1.1 “安全”与安全科学 368
14.1.2 设计与人类安全 371
14.2 设计类型与设计安全 373
14.2.1 产品设计与安全 374
14.2.2 环境设计与安全 383
参考文献 394
后记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