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江南传教史 第2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龙鞶作;周士良译
  • 出 版 社:辅大书坊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9866221866
  • 页数:716 页
图书介绍:

卷一 明清易代之际的中国教务(1644年至1650年) 3

第一章 清朝的起源 3

第一节 女真 3

第二节 满清皇室的起源 5

第三节 满洲强盛之始 5

第四节 清人入关 7

附录一:清朝官修史书所载清帝世系 9

附录二:满洲的发祥地 10

第二章 清人遇汤若望于北京 12

第一节 北京住院免于火灾 12

第二节 汤若望获准留居北京内城 12

第三节 汤若望奉命修历供职钦天监 13

第三章 清人在西部诸省遇见传教士 15

第一节 在山西、陕西两省 15

第二节 清军灭张献忠 16

第三节 利类思、安文思被清兵虏送北京 18

附录:肃亲王 20

第四章 中部诸省 21

第一节 清兵抵南京 21

第二节 清兵进取两粤 21

第三节 清朝官员在广州与教士相遇 22

第五章 浙江与福建教务 24

第一节 杭州住院 24

第二节 清师入闽 25

第三节 王祁之乱 25

第四节 瞿西满与穆尼各所遭的艰险 26

第五节 泉州与福州各会口 27

第六节 艾儒略、阳玛诺在延平 28

第七节 郑成功带给福建的灾难 29

第六章 江南 30

第一节 清兵下江南 30

第二节 上海住院所遭的危险 30

第三节 徐光启家 31

第四节 常熟与松江各会口 32

卷二顺治朝(1644年至1661年) 36

第一章 顺治朝概况 36

第一节 北京的中央政府 36

第二节 征服各省 36

第三节 顺治朝与传教士 38

第二章 传教人员 39

第一节1644年的传教人员 39

第二节1652年教务情况 40

第三章 汤若望与朝廷的关系 46

第一节 汤若望的职衔 46

第二节 汤若望与皇帝、皇太后的私人关系 47

第三节 皇帝命令为汤若望改建教堂 49

第四节 汤若望劝导清世祖的种种努力 50

附录:清世祖赐汤若望「通微教师」称号的上谕 53

第四章 北京教务 55

第一节 龙华民逝世 55

第二节 利类思与安文思 55

第三节 汪儒望 57

第四节 穆尼各 58

第五节 汤若望获准邀新传教士至中国 59

第六节1659年汤若望再获准邀新传教士至中国 60

第七节 汤若望阻止毁灭澳门 63

附录一:佟姓一家 65

附录二:《白乃心与吴尔铎中亚行记》 67

第五章 顺治朝江南教务 70

第一节 传教人员 70

第二节 南京与运河沿岸各会口 71

第三节 上海与常熟住院 74

第四节 传教士的工作 76

第五节 崇明 77

第六节 甘弟达许太夫人 78

第七节 佟国器 80

第六章1650年至1664年间其它省份的教务 82

第一节 山东 82

第二节 山西 82

第三节 陕西 83

第四节 江西 83

第五节 浙江 85

第六节 福建 86

第七节 南部诸省 86

第八节 湖广、四川、河南 86

第九节1664年教务简表 87

第十节 传教事业自初创至1664年的总结 89

第七章1644年至1664年亡故的传教士 91

第一节1644年至1664年亡故教士简表 91

第二节 费奇观、毕方济、曾德昭 92

第三节 傅汎际、瞿西满 92

第四节 艾儒略、龙华民、阳玛诺 92

第五节 穆尼各(Smogolenski) 93

第六节 方德望、卫匡国、贾宜睦 95

第七节 穆尼各(Nicolas Motel)、乐类思、林公撒、苏纳、郎安德 96

第八节1655年至1664年殁于东来途中的传教士 97

附录:自明清易代(1644年)至杨光先发难时(1664年)为止,在中国的耶稣会士姓名表 98

卷三 杨光先发动教难(1664年至1671年) 104

第一章 康熙继任顺治 104

第一节 嗣君的选择 104

第二节 辅政大臣 105

第二章 教难的预兆 107

第一节 对天主教的隐恨 107

第二节 关于一个行星出现问题的控告案 107

第三节 关于殡葬时辰的第二次控告 108

第四节 安文思下狱 109

第三章 杨光先的控告获准 111

第一节 杨光先 111

第二节《辟邪论》 112

第三节《不得已》 112

第四章 审讯与判决 114

第一节 提审北京四教士 114

第二节 北京教士被捕下狱 115

第三节 第一次判决 116

第四节 汤若望判处绞刑 117

第五节 审讯第三项罪名:历法的错误 118

第六节 汤若望与信教官员五人判处死刑 120

第七节 审讯的结局 121

第八节 汤若望的开释与五监员的处死 123

第九节 许之渐与佟国器召至京师 124

第五章 各省的教难 126

第一节 各省取缔天主教 126

第二节 山东 127

第三节 山西 128

第四节 陕西 128

第五节 湖广 128

第六节 江西 129

第七节 浙江 130

第八节 福建 130

第九节 广东 131

第十节 江南 131

附录:1665年集合于北京的神父名单 135

第六章 广州的教士监狱 136

第一节 各省教士解送广州 136

第二节 教士集合于广州住院 137

第三节 郭纳爵与金弥格逝世 139

第四节 广州会议 139

第五节 耶稣会士闵明我 141

第七章 留居北京四教士所受的考验 143

第一节 杨光先占据汤若望的住院 143

第二节 汤若望的逝世 143

第三节 北京三教士的幽囚生活 144

第四节 杨光先的胜利 144

第五节 康熙帝亲政 145

第八章 教士回朝供职或重返各省 147

第一节1668年耶诞节朝廷以历法征询留京教士 147

第二节 教士召至宫中 148

第三节 南怀仁作公开的测验 149

第四节 南怀仁审查1669年的时宪书 149

第五节 观象台上的测验 150

第六节 北京教士设法解除禁令 152

第七节 昭雪汤若望与信教官员 153

第八节 葡萄牙使臣至北京 155

第九节 广州教士重新分行各省 156

附录:1669年耶稣会中国区会士名单 159

卷四 康熙帝的青年时代(1671年至1692年) 164

第一章 康熙朝政治史的概况 164

第一节 康熙朝的第二阶段 164

第二节 吴三桂之战 165

第三节 平定两广 168

第四节 平定台湾 168

第五节 满洲的组织 171

第六节 平定西域(西鞑靼地区) 171

第七节 中国与俄罗斯的第一次纠葛 172

第八节 康熙帝的家事 177

第二章 流戍的教士重返各省 180

第一节 流戍的教士返回原住院 180

第二节 上海潘国光茔地 182

第三节1673年的会士名单 186

第三章 北京的传教事业 191

第一节 人员 191

第二节 教士与皇帝本人的关系 193

第三节 康熙帝的宗教观 195

第四节 传教事业 197

第四章 江南教务 202

第一节 传教人员 202

第二节 天主对于初期传教工作的祝福 203

第三节 江南西部的教务 204

第四节 丹阳 205

第五节 五河教务的进展 206

第六节 崇明教务的发展 208

第七节 亡故的教士 211

第八节 许太夫人逝世 214

第五章 其它省份的传教事业 217

第一节 湖广 217

第二节 河南、山西、陕西、四川的教务 218

第三节 山东教务 221

第四节 江西教务 221

第五节 福建教务 222

第六节 浙江教务 223

第七节 传教百周年 223

第六章 教士的补充 226

第一节 传教士的忧虑 226

第二节 南怀仁的书信 228

附录一:南怀仁的画像 232

附录二:南怀仁致世界各地耶稣会公函 235

第三节 菲律宾耶稣会士被邀前来中国 248

第四节 为传教士开辟新路线的努力 250

第五节1673年至1692年间来华的耶稣会士 253

第六节 中国籍耶稣会士 256

第七节 其它修会的传教士 258

第七章 中国首任「代牧」主教 260

第一节「外方传教会」的发轫 260

第二节 任命中国传教区「代牧主教」两人及「总代理」一人 262

第三节 罗文藻主教 263

第四节 宣誓事件 263

第八章 法国耶稣会士传教事业的发轫 272

第一节 法王路易十四世派遣耶稣会士至中国 272

第二节 法国传教使团的第一批教士 273

第三节 自法国至北京的行程 274

第四节 法国耶稣会士在各省的最早事业 277

第九章1692年的上谕 280

第一节 南怀仁逝世 280

第二节1692年3月颁发的信教自由上谕 282

第三节 信教自由上谕颁布时中国传教区的情况 286

卷五 康熙朝的第三阶段,十五年的信教自由(1692年至1707年) 292

第一章 中国首任主教 292

第一节 康熙朝的第三阶段 292

第二节1575年至1735年间澳门历任主教 294

第三节 首任代牧主教 295

第四节 南京与北京的葡萄牙籍主教(1690年) 297

第五节 中国划分为十二个教会行政管辖区(1696年) 299

第六节 南京主教区 300

第二章1692年至1707年间中国传教区的工作人员 304

第一节 中国与欧洲的关系 304

第二节 传教人员的补充 306

第三节1699年耶稣会中国区的概况 314

第四节1701年中国教务概况 316

第三章 传教事业 324

第一节 京师及直隶 324

第二节 江南教务 327

第三节 湖广教务 331

第四节 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教务 332

第五节 山东教务 332

第六节 江西教务 333

第七节 浙江教务 333

第八节 福建教务 333

第九节 法国传教团的传教事业 334

附录一:北京法国耶稣会士的教堂 340

附录二:中国区耶稣会亡故会士表 341

附录三:亡故法国耶稣会士表 342

附录四:隆盛、毕嘉、李西满、陆希言、万其渊、万惟一、颜理伯七人墓志 342

第四章 枢机主教铎罗奉使来华 345

第一节 教宗设法同中国通使 345

第二节 礼仪问题 346

第三节 传教开始时的礼仪问题 347

第四节 福建西班牙籍会士最先提出疑问 350

第五节 罗马第一次决定 352

第六节1655年亚历山大七世的敕令 354

第七节1669年克莱芒九世的敕令 357

第八节 广州会议 358

第九节1693年阎当的命令 359

第十节 阎当1693年3月26日训令的分析 360

第十一节1700年北京教士请皇帝对于礼仪的意义作一声明 364

第十二节1704年11月20日克莱芒九世的决定 366

第十三节1701年铎罗奉使来华 368

第十四节 铎罗在北京(1705年12月4日至1706年8月20日) 371

第十五节 铎罗在南京(1706年12月17日至1707年3月17日) 374

第十六节 铎罗流放澳门 377

第十七节 铎罗与在华耶稣会士的纠葛 378

第十八节 铎罗擢升为枢机主教 383

第十九节1710年6月8日铎罗逝世 385

卷六 康熙朝末年(1707年至1722年) 388

第一章 本期传教区的情况 388

第一节 康熙朝的第四阶段 388

第二节 康熙帝上诉罗马 389

第三节领「票」事件 390

第四节 康熙朝最后十五年 394

中国区耶稣会新来教士简表 394

第五节1707年至1722年间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简表 396

第六节1707年至1723年间中国籍耶稣会士 397

第七节1717年会士名单上所列耶稣会住院 398

第八节1720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区概况表 400

第二章 北京与各省教务 401

第一节 北京教务 401

1717年企图驱逐教士事件 407

附录:巴罗:《中国游记》 408

第二节 江南教务 409

第三节 其它省份的传教事业 412

第四节 测绘中国地图 419

第三章 嘉禄奉使来华 423

第一节 罗马关于派遣特使的准备 423

第二节 中国怎样等待教廷特使 426

第三节 嘉禄在中国 429

第四章 康熙帝的逝世与传教士的亡故 434

第一节 康熙帝的逝世 434

第二节1707年至1722年间亡故的教士 435

一、中国区耶稣会亡故会士简表 435

二、亡故的法国耶稣会士简表 436

第三节 北京教士的亡故 437

第四节 各省亡故的教士 440

第五节 卒于传教区外的教士 442

卷七 雍正朝(1723年至1735年) 446

第一章 新帝即位 446

第一节 雍正即帝位 446

第二节「西堂」的肇始 446

第三节 新帝即位后的严厉措施 448

第四节 赵昌的失势与接受洗礼 449

第五节 苏努一家 451

第二章 禁教的上谕 460

第一节 福建开始禁教 460

第二节 北京下令全国禁教 461

第三节 禁教令的执行 462

第四节 被逐教士定居广州 466

第五节 禁教的原因 467

第三章1725年至1732年 469

第一节 禁教令后的教务情况 469

第二节 戴进贤与徐懋德 470

第三节1725年加尔默罗会士二人入使清廷 470

第四节 葡萄牙使臣来华(1726年至1727年) 471

第五节 开办「译学馆」(1729年至1744年) 472

第六节1730年的地震 472

第四章 雍正末年流放广州的教士移居澳门 474

第一节1732年8月流放广州的教士迁至澳门 474

第二节 皇帝召见京中教士 475

第三节 雍正末年北京耶稣会士的处境 476

第五章 各省教务 482

第一节 湖广教务 482

第二节 杭州与江南 483

第三节1724年至1735年间的中国耶稣会士 486

附录一:1724年中国区耶稣会概况 488

附录二:雍正朝(自1722年12月20日至1735年10月7日)法国耶稣会士 492

附录三:雍正朝(1722年至1735年)中国耶稣会士 494

卷八 乾隆朝(1736年至1795年) 498

第一章 乾隆朝的最初十年(1736年至1746年) 498

第一节 雍正帝的继任者 498

第二节1736年最早的禁教令 498

第三节1737年第一次教难 500

第四节1736年至1746年间北京的传教事业 501

第五节1735年至1746年北京三处教堂的人员 502

第六节1735年至1746年各省传教事业与工作人员 510

第七节 湖广教务 512

第八节 江南教务 514

第九节 中国籍耶稣会士(1735年至1746年) 519

第二章 教宗本笃十四世结束礼仪问题 522

第一节 乾隆初年传教士对待礼仪问题的情况 522

第二节 本笃十四世1742年7月5日《自此特殊》敕令 524

第三节 教宗本笃十四世1744年12月19日的诏书 530

第四节 礼仪问题中天主圣神的作用 530

附录一:1623年至1758年间教宗同中国的关系 535

附录二:庞嘉宾等携至罗马的中国证件 537

第三章1746年至1754年的流血教难 540

第一节 教难至于流血 540

第二节 福建柏伯多禄殉教 541

第三节 教难延及各省 544

第四节 江南教难 548

第五节1747年12月11日谈方济被捕 549

第六节1747年12月21日黄安多被捕 551

第七节 元和县与苏州府的第一次定谳 552

第八节 第二次判决,1748年2月14日至27日 553

第九节 两教士判处死刑,于1748年9月13日绞决 556

第十节 传教先生唐德光与黄斐理伯 557

第十一节1748年10月柏伯多禄四同事殉教 558

第十二节 殉教的标志 558

第十三节 南京五名耶稣会士被捕下狱 560

第四章 传教人员与事业(至1762年) 562

第一节 传教区进入新的环境 562

第二节1746年至1762年间在北京逝世的耶稣会士 563

第三节1746年至1762年间获准至北京的耶稣会士 566

第四节 北京的传教事业 569

第五节 各省传教人员与事业 573

第六节 湖广教务 575

第七节 江南传教人员与事业 577

第八节1746年至1762年间的中国籍耶稣会士 580

第五章 葡萄牙首相蓬巴尔的迫害与中国耶稣会的消灭(1762年至1775年) 584

第一节 澳门耶稣会士被捕(1762年7月) 584

第二节 自澳门至里斯本(1762年11月5日至1764年10月16日) 589

第三节 蓬巴尔的监狱 590

第四节 挽救传教区的初步努力 593

第五节1762年至1774年十二年中在北京逝世的会士 594

第六节1762年至1774年间新来的会士 596

第七节1762年至1774年间的中国籍耶稣会士 599

第八节1762年至1774年间的北京教务 600

第九节1768年至1769年的教难 602

第十节1762年至1774年间湖广、江西、河南诸省教务 604

第十一节1762年至1774年的江南教务 606

第十二节 耶稣会被取缔 607

第十三节 取缔耶稣会的消息传至北京 608

第十四节 蒋友仁、刘松龄逝世 614

第十五节1775年2月13日若瑟堂焚毁 614

第十六节1774年至1775年间晁俊秀的书信 615

第十七节 解散耶稣会的敕令公布 617

第十八节 中国最后一批耶稣会士 618

第六章 乾隆朝最后二十年(1775年至1795年) 622

第一节 为替代中国的耶稣会士而采取的最早措施 622

第二节 遣使会士接管耶稣会士的事业(1783年至1785年) 624

第三节1775年至1785年的中国教务 625

第四节1775年至1785年十年间的江南教务 632

第五节1784年至1785年的教难 637

第六节 天主教传至朝鲜 644

第七节 乾隆朝的最后十年( 1785年至1795年) 645

卷九 嘉庆朝(1796年至1820年)与道光朝至1840年 652

第一节 嘉庆、道光两朝的政治事件 652

第二节 前耶稣会士 655

第三节 北京传教事业的结束 657

第四节 殉教者(1795年至1840年) 661

第五节1795年至1840年间各省教务 664

第六节 结论 671

本编附录 675

附录一:《南怀仁告全体耶稣会士书》 675

附录二:《天主堂改为天后宫碑记》 676

附:第一册、第二册人名录 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