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1937——1942) 5
第十一章 抗战文艺的动向 5
一 新的情势与新的组织 5
二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13
三 通俗文艺与大众化问题 19
四 “民族形式”的论争 24
五 思想斗争 30
六 创作趋向 37
第十二章 为祖国而歌 42
一 战声的传播 42
二 诗的主流 46
三 “七月诗丛”及其他 60
四 抒情与叙事 64
五 “诗的艺术” 72
第十三章 战争与小说 79
一 战时城市生活种种 79
二 变动中的乡镇与农村 89
三 新人与新事 100
四 战争与人民 114
五 经历与回忆 123
第十四章 抗战戏剧 134
一 剧运与剧作 134
二 抗战与进步 143
三 敌区与后方 151
四 历史故事 161
第十五章 报告·杂文·散文 175
一 报告文学 175
二 杂文 183
三 散文随笔 189
第四编 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1942——1949) 199
第十六章 新的人民文艺的成长 199
一 文艺界整风前后 199
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05
三 工农兵群众文艺活动 209
四 国统区文艺运动 220
五 思想斗争 232
六 关于“主观”问题的论争 239
七 创作趋向 245
八 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 249
第十七章 人民翻身的歌唱 259
一 工农兵群众诗 259
二 长篇叙事诗 272
三 政治讽刺诗 285
第十八章 新型的小说 296
一 解放区农村面貌 296
二 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 306
三 部队与战争 316
四 工厂与生产 327
五 腐烂与新生 335
六 烦闷与愤怒 340
第十九章 歌剧与话剧 350
一 新歌剧的产生 350
二 新歌剧 356
三 新话剧 369
四 国统区话剧 385
第二十章 报告·杂文·散文 396
一 通讯报告 396
二 杂文 410
三 散文游记 417
重版后记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