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土地复垦的定义与内涵 1
一、土地复垦的定义 1
二、土地复垦的内涵 2
第二节 土地复垦研究现状 3
一、国外土地复垦研究现状 3
二、国内土地复垦研究现状 5
三、灾毁土地复垦研究现状 7
第三节 土地复垦的特点 10
第四节 土地复垦的原则 11
一、“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 11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原则 11
三、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11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12
五、科学性及综合整治性原则 12
六、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的原则 12
七、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12
第五节 灾毁土地复垦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12
一、灾毁土地复垦的必要性 12
二、灾毁土地复垦的可能性 16
第二章 灾毁土地复垦基础理论 19
第一节 土地伦理 19
一、土地伦理理论起源 19
二、土地伦理理论的内涵 20
第二节 土壤重构理论 20
一、土壤重构的内涵 20
二、灾毁土地土壤重构的方法 21
第三节 水土保持理论 22
一、水土保持科学的内涵 22
二、水土保持与有关科学的关系 23
三、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内容 24
第四节 恢复生态学理论 25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 25
二、恢复生态学的内涵 25
三、灾区生态恢复 26
第五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27
一、景观生态学的内涵 27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 28
第六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30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由来 30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31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 31
第三章 灾毁土地分类 33
第一节 灾毁土地分类依据 34
第二节 灾毁土地分类 35
一、按灾毁土地成因分类 35
二、按灾毁土地类型分类 38
三、按灾毁土地采取的工程性质分类 40
四、按损毁程度分类 41
第四章 灾毁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 42
第一节 灾毁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42
第二节 不同成因灾毁土地特征分析 45
一、地震作用损毁土地特征 45
二、洪水损毁土地特征 46
三、地质灾害损毁土地特征 49
四、后期营力作用损毁土地特征 54
第三节 灾毁土地土壤组成特征 55
一、灾毁土地物理特征 55
二、土壤化学特征 56
第四节 灾毁土地适宜性评价 61
一、评价体系建立 61
二、适宜性评价——以北川县地震损毁土地为例 64
第五章 灾毁土地复垦潜力评价 71
第一节 灾毁土地潜力分析 71
一、地震作用损毁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71
二、洪水损毁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71
三、地质灾害损毁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72
四、后期营力损毁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73
第二节 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 75
一、极限条件法 75
二、层次分析法 75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80
四、可拓法 82
五、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85
第三节 灾毁土地复垦潜力评价 87
一、层次分析评价法下的潜力评价 88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下的潜力评价 99
三、可拓法下的潜力评价 101
四、评价结果 103
第六章 灾毁土地复垦模式与关键技术 104
第一节 灾毁土地复垦管理模式 104
一、各主管部门的职责 104
二、土地复垦管理的任务 104
三、土地复垦管理模式 105
第二节 灾毁土地复垦技术模式 109
一、地震作用损毁土地复垦模式 110
二、洪水损毁土地复垦模式 112
三、地质灾害损毁土地复垦模式 113
四、后期营力损毁土地复垦模式 117
第三节 灾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18
一、滑坡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18
二、泥石流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21
三、崩塌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22
四、堰塞湖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22
五、地面塌陷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22
六、地震作用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25
七、损毁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25
八、临时占地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27
九、洪水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 128
第七章 其他工程补充技术要求 129
第一节 土地平整工程补充技术要求 129
一、田坎修筑 129
二、表土剥离与回填 130
三、土壤改良 131
四、挡土墙 132
第二节 灌溉与排水工程补充技术要求 133
一、截流沟 133
二、排水沟 134
三、蓄水池 135
四、涵洞 136
五、谷坊 136
第三节 田间道路工程补充技术要求 137
一、路基 137
二、路面防滑 137
三、防护墩 139
第四节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补充技术要求 139
一、埂坎防护林 140
二、护路护沟防护林 140
三、护岸护坡防护林 141
四、居民防护林 141
第八章 灾毁土地生态修复 142
第一节 灾毁土地生态修复方法 143
一、微生物修复 143
二、动物修复 144
三、植物修复 145
四、联合修复 146
五、生态化学修复 147
六、生态工程修复 147
七、生态农业修复 147
第二节 灾毁土地生态修复技术 148
一、生态袋防护技术 148
二、格构防护技术 150
三、生态坝防护技术 151
四、客土喷播技术 152
五、挂镀锌铁丝网客土喷播植草技术 154
六、等离子喷播技术 155
七、渗水膜技术 156
八、聚水保技术 157
第九章 灾毁土地复垦效益分析与评价 158
第一节 灾毁土地复垦效益评价方法 158
一、主成分分析法 158
二、德尔菲法 161
三、能值分析法 162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 164
一、灾毁土地复垦经济效益评价总体思想 164
二、灾毁土地复垦资金来源 165
三、灾毁土地复垦费用的主要构成 165
四、灾毁土地复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166
五、灾毁土地复垦经济效益评价的意义 167
六、灾毁土地复垦的经济效益评价 167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172
一、灾毁土地复垦社会效益评价的意义 172
二、从宏观定性角度分析灾毁土地复垦的社会效益 173
三、从微观定量角度分析灾毁土地复垦的社会效益 173
第四节 生态效益评价 177
一、灾毁土地复垦生态效益评价的意义 178
二、灾毁土地复垦生态效益评价 178
第五节 综合效益评价 181
一、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82
二、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183
第十章 实例分析 186
第一节 项目概况 186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87
二、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90
第二节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90
一、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190
二、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析 191
三、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91
四、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192
五、水资源分析 196
六、土地适宜性评价 200
七、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00
第三节 灾毁土地复垦工程规划 201
一、规划目标 201
二、建设标准 201
三、规划方案 203
第四节 工程设计 205
一、土地平整工程 205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 209
三、田间道路工程 215
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217
第五节 投资及效益 218
一、项目投资 218
二、效益分析 219
附图 225
第一部分 损毁土地照片 225
第二部分 损毁土地复垦中及复垦后照片 237
参考文献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