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播学视阈下当代贵州文学发展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海进著
  • 出 版 社: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083259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文学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了当代贵州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试图在此新的视角下构筑贵州“区域性文学话语场”,建立贵州文学、文化符号识别系统,凸显“贵州力量”,展现贵州历史文化传统、优美的山水风情和多民族和谐发展的时代精神。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理论融合,从大众传播理论与文学理论来探索区域性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实践路径,从当代贵州文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贵州文学发展的可行路径。

绪论:文学研究的传播学转向 1

第一章 当代贵州文学发展的历史机遇 18

第一节 当代贵州文学发展的机遇性 18

一、文化发展政策支持 18

二、文学传播机遇 19

三、文学观念的转变机遇 20

第二节 当代贵州文学发展的重要性 21

一、文学发展与文化机制 21

二、文学形象与黔人精神 22

三、文学话语与观念改造 23

第三节 当代贵州文学发展的必要性 26

一、强化“当代贵州”认同性的需要 26

二、塑造“新贵州”文化形象的需要 29

三、构建当代贵州“话语场”的需要 33

第二章 当代贵州文学的传播现状与反思 42

第一节 对外传播现状与反思 45

一、传播载体:纸质媒体的零星呈现没有整体性 45

二、传播内容:文学话语中的“贵州符号”识别系统缺失 49

三、传播理念:“纯文学”理念被大众消费意识疏离 53

四、传播效果:“沉默的螺旋”效应引发自我否定意识 56

第二节 对内传播现状与反思 58

一、区域传播:文学丧失区域性关照 59

二、媒介传媒:文学版块被动性收缩 60

三、受众传播:文学消费人文性潜藏 63

四、教育传播:文学教育工具性膨胀 65

第三章 当代贵州文学发展向文学传播转向的可行性分析 68

第一节 文学生产与文学传播的良性互动 68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传播的辩证关系 68

二、贵州文学形象与贵州仿像传播 71

三、贵州立体文学形态与“贵州符号”交叉传播 75

四、贵州文学区域性与传播印象的播散性 79

第二节 大众消费时代文学阅读的多样性 82

一、纸质阅读:在人文传统中品味当代贵州文学 83

二、网络阅读:在时空穿梭中介入当代贵州文学 84

三、声像阅读:在视听感官中想象当代贵州文学 88

四、跨媒体阅读:在立体场景中接近当代贵州文学 90

第三节 公共领域中的“话语场”要素 92

一、文字符号与声音 92

二、意义价值与范式 95

三、形象还原与景观 98

第四章 当代贵州文学发展向文学传播转向的重点 100

第一节 确立当代贵州文学传播的本体意识 100

一、贵州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 101

二、贵州喀斯特风情的吟咏 103

三、贵州多民族共同体的再现 104

四、贵州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碰撞 105

五、贵州新气象、新人文、新生态、新观念的传播 106

第二节 明确当代贵州文学传播的主体意识 108

一、新世纪贵州文学传播新动向:作家主动参与 109

二、新世纪贵州文学传播内容中的都市题材问题 111

三、当代贵州文学传播主体意识建构 113

第五章 当代贵州文学发展向文学传播转向的整体策略 118

第一节 文学传播体制变革策略 118

一、刊号的申报审批机制 118

二、文学刊物的监管机制 121

三、文学评奖机制、宣传机制 121

四、文学批评机制 126

五、建立书评制度 128

第二节 建立“扇形”文学传播模式 137

一、“扇形”文学传播模式内涵、结构形式 137

二、当代贵州文学发展采取的“扇形”文学传播模式的现实性 138

三、当代贵州文学“扇形”影响力的形成 138

四、当代贵州文学“扇形”文化格局 139

五、当代贵州文学“扇形”文学传播向“圆形”整体传播的趋势 140

第三节 建立文学层级差异传播的传播方阵 141

一、省级文学期刊的传播定位:本土性、多元性、现代性、精品性 142

二、市县文学期刊的传播定位:新气象、新现实、新精神、新人物 144

三、报刊副刊文学批评的传播定位:鲜活性、生动性、贵州当下性、精神导向性 145

四、电视文学的传播定位:历史性、民族性、区域差异性、文化厚重性 146

五、网络文学的传播定位:综合性、真实性、及时性 147

六、校园文学的传播定位:成长性、涵养性、储备性 149

第四节 跨媒体传播策略 150

一、作为文化学意义的跨媒体传播 151

二、跨媒体出版问题与对策 157

三、跨媒体传播背景下当代贵州文学的改编策略 163

第五节 教育传播策略 174

一、在高校教育中设置当代贵州文学课程、开展民汉双语译介 175

二、在中小学校教育中让当代贵州文学精品进教材、进课堂 178

三、在农村文化服务站中让当代贵州文学进生活 180

结束语:当代贵州文学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182

附录一:对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的思考 185

附录二:《贵州日报》副刊“27°黔地标”的版面编辑研究 193

参考文献 234

后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