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本书的选题意义、学术创新及研究概况 1
第一节 本书的理论方法、学术创新与框架结构 1
一、选题意义与学术创新 1
二、本书的基础理论 3
三、本书的研究写作方法及框架结构 10
第二节 丁韪良研究概述(1917-2013) 14
一、1950年以前的个人生平介绍与相关研究 15
二、1950-198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研究概况 19
三、1987-2013年中国大陆学术界研究成果及主要观点 21
四、台湾研究概况 37
五、美国等国研究概况 41
六、深入研究之浅见 48
第一章 丁韪良生平概述(1827-1916) 53
第一节 家庭背景与早期在华传教活动(1827-1868) 53
一、家庭背景与来华传教(1827-1850) 53
二、宁波传教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活动(1850-1860) 59
三、北京传教与《万国公法》的刊印(1862-1868) 69
第二节 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的教育活动(1869-1905) 78
一、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开拓与创新(1869-1895) 78
二、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参与及态度(1897-1900) 87
三、丁韪良与京师大学堂及湖北仕学院 93
第三节 晚年传教(1906-1916)、中国情结及档案概述 97
一、晚年著述与传教活动(1906-1916) 97
二、丁韪良的中国情结刍议 103
三、美国保存丁韪良档案史料概述 107
第二章 丁韪良的中国文化观 116
第一节 丁韪良的中国历史观 116
一、中国历史分期、民族冲突融合与未来崛起 118
二、中国的古代发明及「西国取法中华」的「西学中源说」 129
三、中国古代公法与外交研究的开拓者 133
四、中国近代史:从被迫开放到主动改革 141
五、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与具有远见卓识的预测 149
第二节 丁韪良的中国宗教观及传教思想 154
一、对中国「三教」与基督教关系的分析研究 154
二、对中国「祖先崇拜」的研究 167
三、「孔子加基督」的传教主张 175
四、传教著作《天道溯原》与《天道覈较》 179
第三节 丁韪良对中国文学及语言文字的研究 188
一、丁韪良对中国诗歌、散文作品的研究 189
二、丁韪良对中国书信、寓言及说(宣)教作品的研究 193
三、丁韪良编译写作的中国诗歌及文字作品 198
第三章 丁韪良与西方国际法在中国的奠基:《万国公法》之版本考证及历史价值研究 208
第一节 丁韪良翻译《万国公法》的背景及动机 208
一、翻译《万国公法》的背景及动机 208
二、《国际法原理》的作者及版本讨论 212
第二节 《万国公法》的翻译蓝本及相关问题新证 215
一、学术界对《万国公法》翻译蓝本的几种观点 215
二、《万国公法》翻译蓝本并非1836年版和1863年版 217
三、《万国公法》翻译蓝本为1855年版确证 223
四、学术界对《万国公法》的错误评论 230
第三节 《万国公法》的主要内容及刊印意义 235
一、《万国公法》的主要内容 235
二、《万国公法》刊印的影响 241
第四章 丁韪良与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 247
第一节 《星轺指掌》与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247
一、《星轺指掌》的翻译蓝本、原书作者及中文版刊印年代考证 248
二、《星轺指掌》的主要译校人员 252
三、《星轺指掌》的主要内容 254
四、《星轺指掌》刊印的历史意义 258
五、《星轺指掌》的消极内容 262
第二节 「得窥泰西往来交涉之道」的译著:《公法便览》 266
一、吴尔玺与《国际法研究导论》的版本 266
二、《公法便览》的翻译蓝本考证 270
三、《公法便览》的翻译人员及初刻本年代 274
四、《公法便览》的基本内容 277
五、《公法便览》的历史地位 283
第三节 「持论既公而不偏,叙事亦确而有据」的《公法会通》 288
一、《公法会通》的翻译蓝本及作者考证 289
二、《公法会通》的翻译者、特色、目的及版本 294
三、《公法会通》的主要内容 296
四、《公法会通》的历史地位 304
五、《公法会通》的消极内容 308
第四节 同文馆翻译的其他国际法著作 310
一、《陆地战例新选》介绍的国际战争法规 310
二、《法国律例》及《新加坡律例》、《公法千章》考证 316
第五节 丁韪良晚年的国际法作品 318
一、《公法新编》的编译过程、蓝本及原作者概述 319
二、《公法新编》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325
三、《邦交提要》表述的国际法思想及民主思想 331
第五章 丁韪良与晚清教育的近代化 341
第一节 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 341
一、出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 342
二、丁韪良对同文馆课程设置、学制方面的改革 348
三、丁韪良对中外教习的管理及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 353
四、丁韪良在招生及学生管理方面的改革 355
五、丁韪良与同文馆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358
六、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历史评价 361
第二节 丁韪良的中西教育观及改革科举制的主张 368
一、对中国教育轻视培养科学人才的分析 369
二、对中国科举选官制度的评述 372
三、《西学考略》对欧美、日本教育制度及现状的介绍 376
四、「借镜于人」:学习西方教育制度、改革科举制的思想 386
第六章 丁韪良向中国介绍的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及社会科学知识 391
第一节 京师同文馆时期编著的自然科学及英语书籍 391
一、《格物入门》及其增补版 391
二、《格物测算》及其他格致书籍 405
三、天文、历法与英语知识的介绍 411
第二节 丁韪良在报刊书籍中介绍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 413
一、丁韪良与《中西闻见录》的创刊 413
二、丁韪良在《中西闻见录》中介绍的自然科学知识 418
三、丁韪良在《中西闻见录》中对近代天文地理知识的介绍 423
四、丁韪良在《中西闻见录》中对晚清洋务新政及社会的介绍 428
五、丁韪良在《中西闻见录》中对各国社会、政治的介绍 431
六、「进化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 435
第三节 晚清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第一人 440
一、《富国策》的原作者及翻译蓝本 442
二、丁韪良翻译《富国策》的意图 444
三、《富国策》中关于生产与商品生产的理论 448
四、《富国策》中关于用财即消费理论 452
五、《富国策》中关于交易即产品的交换与分配理论 456
六、《富国策》的历史价值 459
第四节 近代来华西人第一部心理学著作:《性学举隅》 464
一、近代中国心理学开创之作:《性学举隅》的写作与刊印 464
二、「以究察人性为要」:《性学举隅》的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466
结 论丁韪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及晚清近代化的促进者 479
附录 493
一、丁韪良主要论著目录 493
二、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533
三、丁韪良研究成果汇编 547
四、丁韪良年谱简编 559
后记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