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选题的动机与意义 1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与述评 8
一 中外近代乡村社会的宏观研究 8
二 中观层面的近代华北乡村区域研究 9
三 近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研究 12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诠释与辨析 24
一 合作与合作社 24
二 合作组织·合作经济·合作制度 30
三 合作运动·合作主义·社会主义 33
四 制度变迁·社会变迁·乡村社会变迁 40
第四节 方法论的探讨与分析架构 44
一 方法论的探讨 44
二 本书的框架结构 45
第五节 资料搜集与运用 47
第一章 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历史背景 50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合作主义思潮 51
一 合作运动在西方 51
二 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的合作主义思潮 54
三 早期合作运动——知识界的合作社团活动 64
第二节 近代中国与华北的乡村社会经济状况 70
一 近代农村社会经济史分析——“三农问题”的历史解读 71
二 华北农村“普遍贫穷”的社会生态 80
第二章 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华洋义赈会的合作防灾试验 97
第一节 华北大旱与华洋义赈会 97
一 “民九大旱”——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导火索 98
二 华洋义赈会——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播种机 100
第二节 河北合作防灾试验 110
一 组社基本过程 111
二 经营管理制度 114
三 华洋义赈会的合作教育 123
第三节 近代农村合作运动的“一支独秀” 126
一 河北合作防灾实验的特点及其成功秘诀 126
二 初期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障碍或缺陷 128
三 华北农村初期合作事业的影响 131
第三章 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多元化发展 136
第一节 多元指导下的华北农村合作运动 136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合作政策 137
二 地方政府农村合作政策的初步实施 143
三 乡村建设团体的合作实验 149
四 农贷机关与农村信用合作的发展 159
第二节 华北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合作 170
一 华北各省农村合作的实施概况 170
二 农村合作社的扩展——以华洋义赈会为中心 173
三 合作教育——农村合作运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179
第三节 农村合作社的比较:华北和江南 181
一 数量落后 182
二 质量领先 183
第四节 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行政上的主要问题 186
一 中央及地方合作行政与促进机关的设立 186
二 合作行政上的主要问题 188
第四章 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空前发展 198
第一节 政府对农村合作的规范发展 198
一 合作运行机制及其职能划分 199
二 合作立法及《合作社法》的颁布 203
三 全国合作事业讨论会 209
四 全国合作行政的初步统一 210
第二节 县政建设实验与农村合作运动 212
一 县政建设实验的酝酿与启动 213
二 定县农村合作实验——县单位合作制的创立 215
三 邹平学制与农村合作 231
第三节 华北农村的合作事业 244
一 河北省的信用合作事业 244
二 山东省的农村信用合作事业 252
第四节 华北农村合作运动的总体考察 256
一 华北农村合作社的时空分布结构 256
二 华北农村合作社的发育特征 259
第五章 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一) 266
第一节 合作组织与地方宗族(家族) 267
一 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动 268
二 对《河北合作》内容的历史考察 274
三 贺家营合作社——宗族社的案例分析 278
第二节 商资归农的历史考察 284
一 商资归农的原因 285
二 商资归农的发展过程 287
三 商资归农与农村合作的关系 291
第三节 合作放款研究 297
一 放款手续与放款时期 297
二 放款种类与放款金额 299
三 放款用途与放款期限 302
四 放款利率 306
第六章 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二) 309
第一节 从农村合作到乡村社会改造 309
一 促进乡村教育 311
二 改良农业生产,增强农民生产力 315
三 提倡移风易俗,促进乡村进步 316
四 加强公共服务,建立保障机制 321
第二节 农村合作医疗的诞生 326
一 合作医疗诞生的社会土壤 327
二 定县“县单位三级医疗保障实验” 328
三 合作医疗的正式“出笼” 330
结语 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华北农村合作运动 333
一 时代的需要 335
二 历史的错失 337
参考文献 339
后记 348
出版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