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类学研究 1
甘草属(Glycyrrhiza L.)的订正 3
参考文献 51
第二章 形态学研究 59
甘草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61
粗毛甘草及其近缘种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70
新疆甘草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78
参考文献 85
第三章 细胞学研究 87
中国甘草属植物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89
新疆乌拉尔甘草居群染色体核型分析 98
参考文献 105
第四章 分子标记分析 107
甘草属(Glycyrrhiza L.)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分析 109
应用酯酶同工酶对甘草属长荚果系不同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113
甘草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的同工酶研究 120
胀果甘草复合体的等位酶分析 128
新疆乌拉尔甘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137
中国甘草属植物幼苗发育与等位酶研究 152
国产甘草属植物的RAPD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160
参考文献 167
第五章 传粉生物学研究 173
两种药用甘草开花、传粉特性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175
新疆甘草属的种间杂交 197
参考文献 200
第六章 生态环境与群落结构 203
中国甘草属植物的形态变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05
中国北部地区药用甘草的生态学特性及群落分类 212
新疆甘草属植物的生态分布及其经济利用 220
胀果甘草原生境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229
参考文献 235
第七章 甘草属植物分布区中心及其起源问题的探讨 237
甘草属植物地理分布、分布区中心及其起源 239
参考文献 274
第八章 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 279
甘草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成分 281
不同龄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和甘草酸的组织化学定位及消长规律研究 290
甘草化学成分提取溶剂与测定的研究 310
参考文献 322
第九章 甘草资源分析 333
我国药用甘草产地及原植物的研究 335
甘草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40
甘草种植业与科学利用和持续发展 347
参考文献 354
第十章 甘草栽培技术、组织培养及优良品种选育 355
甘草人工栽培技术 357
光果甘草新品种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366
光果甘草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 371
野生优质甘草的选育 393
参考文献 397
编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