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3
1.1 研究动机 3
1.1.1 选题依据 3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
1.2 文献综述 10
1.2.1 品牌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1
1.2.2 国内外品牌审美的相关研究综述 16
1.3 研究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38
1.3.1 建构知识观与哲学假设 39
1.3.2 研究策略与研究方式 41
1.3.3 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44
1.3.4 研究路径与论文框架 54
1.4 创新点 56
1.4.1 理论创新 56
1.4.2 实践创新 57
1.4.3 方法创新 57
第2章 品牌美学理论的构架 61
2.1 品牌美学的由来 61
2.1.1 功能利益为导向的市场营销 62
2.1.2 形象识别为导向的市场营销 63
2.1.3 感官体验为导向的市场营销 65
2.2 品牌美学的学科归属 67
2.2.1 元美学(认知论美学) 68
2.2.2 形式法则美学(普通美学) 70
2.2.3 实用美学 71
2.3 品牌美学的定义 73
2.3.1 品牌美学的研究对象 74
2.3.2 品牌美学的定义描述 75
2.3.3 品牌美学的存在必然 76
2.4 品牌美学的构成 86
2.4.1 理论品牌美学 88
2.4.2 应用品牌美学 93
2.4.3 历史品牌美学 105
2.4.4 品牌美学的研究方法 105
2.5 品牌美的哲学思考 107
2.5.1 品牌美的概念 107
2.5.2 品牌美的实践尺度 137
2.6 品牌美学的价值 148
2.6.1 经营价值 148
2.6.2 消费价值 148
2.6.3 传播价值 150
第3章 品牌审美沟通研究模型的创建 153
3.1 品牌审美沟通模型的理论基础 153
3.2 品牌审美沟通模型的构建 156
3.3 品牌审美沟通模型的要素 158
3.3.1 品牌审美媒介 158
3.3.2 品牌审美文本 161
3.3.3 品牌审美符码 166
3.3.4 品牌审美语境 168
第4章 品牌美学应用工具的构成 175
4.1 品牌美学的应用范畴 175
4.1.1 产品(服务)设计 175
4.1.2 传播创意 176
4.1.3 环境规划 176
4.2 品牌审美沟通与品牌审美符码 176
4.2.1 符号与品牌审美沟通 177
4.2.2 符码与品牌审美沟通 179
4.2.3 品牌审美符码 182
4.3 品牌审美符码的构成 183
4.3.1 主题要素 185
4.3.2 风格要素 196
4.3.3 品牌审美符码的构架及阐释 204
4.4 案例佐证——ROBAM 215
4.4.1 符码要素解读 216
4.4.2 符码系统构成 222
第5章 品牌美学在品牌管理中的应用 227
5.1 品牌资产与品牌审美溢价 227
5.1.1 品牌资产 227
5.1.2 品牌资产与品牌审美溢价的关系 229
5.2 品牌管理流程与品牌美学管理流程 231
5.2.1 品牌管理流程 231
5.2.2 品牌管理与品牌美学管理的映射关系 237
5.2.3 品牌美学管理流程 238
5.3 案例研究:HOLLISTER 242
5.3.1 感觉认知 242
5.3.2 情感体验 245
5.3.3 象征意义 247
5.4 品牌美学管理的应用原则 247
5.4.1 可记忆性 247
5.4.2 有含义性 248
5.4.3 可转换性 248
5.4.4 可适应性 248
5.4.5 可保护性 249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253
6.1 研究结论及发现 253
6.1.1 品牌美学与品牌审美溢价 253
6.1.2 品牌美学的理论构建 253
6.1.3 品牌审美沟通模型 254
6.1.4 品牌审美体验的因素构成 254
6.1.5 品牌美学管理与品牌管理的映射关系 254
6.1.6 品牌审美符码系统 255
6.1.7 品牌感知资产保护 255
6.2 研究的贡献 255
6.2.1 理论方面的贡献 255
6.2.2 实践方面的贡献 256
6.2.3 研究方法的贡献 256
6.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的建议 257
6.3.1 研究局限 257
6.3.2 未来研究建议 257
参考文献 260
博士论文相关成果 281
后记 284
跋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