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
伤寒脉候 4
总论 4
分详 5
伤寒分经 8
六经 8
六经不拘日数 10
伤寒阴证 12
阴证似阳 12
阴毒 12
伤寒阳证 14
阳证似阴 14
阳毒 14
伤寒正法 16
六法大意 16
发表证 17
解肌证 17
和解证 18
涌吐证 18
攻里证 18
救里证 19
表里俱有证 19
表里俱无证 20
不可汗 21
不可下 21
不可吐 22
用火法 22
用水法 23
渍胸法 23
熨脐法 23
过经不解 24
汗后不解 24
下后不解 25
伤寒变法 27
三阴可汗 27
三阳可温 27
补中兼发 28
发中兼补 28
阴胜格阳 29
阳盛格阴 30
正伤寒证 32
伤寒 32
伤风 32
风寒两伤 34
温病 35
温疟 35
温毒 36
风温 36
热病 37
伤暑 37
伤湿(一名湿温) 37
中湿 38
风湿 38
寒湿 39
水气 39
合病 41
并病 42
两感 43
伤寒初证 46
头痛 46
身痛 47
发热 48
潮热 50
烦热 50
恶寒 51
背恶寒 51
恶风 52
似疟 52
寒热往来 53
不得汗 54
自汗 56
风温自汗 56
湿温自汗 56
自汗发痉 56
中暑自汗 57
伤寒自汗 57
虚劳自汗 57
阳明自汗 58
三阳合病自汗 58
阴证自汗 58
盗汗 58
头汗 59
手足汗 60
手足厥逆 60
伤寒杂证 62
头眩 62
郁冒 62
怫郁 63
戴阳 64
耳证 64
目证 65
鼻证 65
舌苔 66
咽痛 66
口燥咽干 67
渴 68
漱水不咽 69
咳嗽 70
喘 71
短气 72
烦躁 72
懊? 74
霍乱 74
呕吐哕 76
干呕(即哕症) 78
呃逆 78
胸胁满 79
结胸痞总论 81
结胸 81
痞 82
大腹满 82
少腹满 83
腹痛 83
胁痛 84
悸 85
动气 86
奔豚 86
筋惕肉瞤 87
战慄 87
瘈疭 88
刚痉柔痉 88
不仁 90
身痒 90
谵语 90
郑声 91
发狂(惊狂如狂附) 91
惊狂 92
如狂 93
发斑 93
发黄 94
衄血 96
吐血 97
蓄血 97
大便不通 98
大便自利 100
小便不利 101
小便自利 102
小便数 103
蛔厥 103
狐惑 104
多眠 104
不得眠 105
撮空 105
坏病 106
伤寒遗证 107
百合病 107
阴阳易 107
劳复 108
食复 108
瘥后昏沉 108
瘥后水肿 109
伤寒死证 110
失志 110
脏结 110
脏厥 111
除中 111
绝证总括 112
类伤寒证 113
内伤外感辨 113
内伤元气 116
内伤元神 119
内伤真阴 120
内伤真阳 123
内伤阴血 125
内伤食积 126
痰证 128
脚气 128
疮疡 131
妇人伤寒 133
经水适来 133
经水适断 133
胎前证 134
产后证 135
跋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