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市场经济条件优化生产力布局研究 1
上篇 市场经济条件优化生产力布局研究 29
第一章 我国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新趋势及对策建议 29
第一节 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新趋势及主要问题 29
第二节 上述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3
第三节 加快制造业布局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 35
第二章 产业政策与生产力布局 38
第一节 产业政策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影响的历史回顾和评价 38
第二节 现行产业政策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分析 41
第三节 完善产业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43
第四节 政策建议 44
第三章 金融干预与生产力布局: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 4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47
第二节 金融干预与城镇化:一个理论框架 49
第三节 金融干预与城镇化速度和质量关系的实证检验 55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6
第四章 公共服务应成为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政策工具 69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对生产力布局影响日益深化 70
第二节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状况 73
第三节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状况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分析 75
第四节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83
第五章 环境规制与生产力布局 86
第一节 我国区域环境规制发展趋势及特点 87
第二节 环境规制对生产力布局的作用 95
第三节 区域环境规制与生产力布局的主要矛盾 101
第四节 优化生产力布局的环境政策建议 107
第六章 城市规模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113
第一节 引言 114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115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117
第四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118
第五节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125
第七章 大企业在生产力布局中的作用 129
第一节 大企业在生产力布局中的一般规律 130
第二节 当前国外发达国家大企业空间布局演变的基本特点 132
第三节 我国大企业空间布局的现状与问题 135
第四节 促进大企业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政策建议 138
第八章 政绩考核与生产力布局 141
第一节 引言 141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难以优化的根本原因 142
第三节 政绩考核在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引导地方官员观念和行为中的作用 145
第四节 改进政绩考核工作以促进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优化 147
第九章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 151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中的生产力布局理论 153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中的生产力布局理论 153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与中国生产力布局的理论关系 157
下篇 发展战略和城镇化问题研究 163
第十章 稳增长、防通胀的关键在于提高非贸易部门的效率 163
第一节 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明显高于非贸易部门使得外需下降带来整体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下降 164
第二节 中国出口和可贸易部门的较慢增长将是未来的常态 167
第三节 国内消费与投资需求不足以抵消可贸易部门的持续疲软 169
第四节 提高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才是保持适当经济增速、抵御通货膨胀压力的长久之策 170
第十一章 中国未来的区域增长格局 174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 174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是推动区域增长格局演变的三大政策因素 178
第三节 近期内中国区域增长格局仍将延续目前的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格局,远期看这种态势将会发生变化 182
第十二章 新型城镇化如何解决人、钱、土地三大难题 193
第一节 人口流动障碍和经济增长潜力 194
第二节 金融干预和城市产业转型 195
第三节 土地过度资本化和城市空间拓展 196
第四节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197
第十三章 城市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的动机和收益 199
第一节 引言 199
第二节 我国城市的用地和供地结构 200
第三节 地方政府大量出让工业用地的动因 203
第四节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出让的收益比较 205
第五节 结论与相关政策讨论 210
第十四章 鄂尔多斯市房地产困境与城镇化健康发展 212
第一节 1998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 212
第二节 鄂尔多斯市“房地产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18
第三节 几点启示 220
第十五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历程、成就与问题 223
第一节 历程 224
第二节 成就与经验 231
第三节 问题与原因 236
第十六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所处阶段、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41
第一节 阶段判断 241
第二节 特征分析 244
第三节 趋势分析 246
第十七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布局、路径、类型研究 249
第一节 布局安排 250
第二节 路径设计 256
第三节 类型研究 258
第十八章 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建议 265
第一节 体制设想 265
第二节 机制重塑 267
第三节 立法完善 268
第四节 政策调整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