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古典诗歌鉴赏和教学指要 3
第一节 鉴赏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3
一、整体性原则 3
二、多样性原则 5
三、主体性原则 7
四、启发性原则 7
第二节 鉴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10
一、熟读成诵会诗意 10
二、咬文嚼字悟神韵 15
三、驱遣想象品意境 21
四、沿波讨源探诗情 23
五、细研技巧见匠心 28
第二章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举隅 52
第一节 写景抒情诗鉴赏 52
一、概述 52
二、鉴赏举隅 54
物我双会 意蕴不尽——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赏读 54
以酣畅壮语抒满腹忧情——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赏读 56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鉴赏 58
古雅清淡 情韵深长——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品鉴 60
体察入微 描写传神——刘方平《夜月》赏读 62
含蓄蕴藉 诗韵悠长——白居易《夜雪》赏读 63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白居易《杭州春望》鉴赏 64
为君扶病上高台——刘禹锡《始闻秋风》赏读 66
宦情羁思寂寞心——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品鉴 68
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赏读 70
一首沁人心脾的抒情小曲——张可久小令《凭栏人·江夜》赏读 71
第二节 山水田园诗鉴赏 73
一、概述 73
二、鉴赏举隅 75
雄健苍劲 意境高远——曹操《观沧海》赏析 75
一首空灵淡远、充满禅意的田园诗——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品鉴 78
一首情趣清高的山水隐逸诗——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品读 80
一幅明丽、隽永的山村画——项斯《山行》赏析 82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品读 84
第三节 托物寓意诗鉴赏 86
一、概述 86
二、鉴赏举隅 88
出乎自然 诗味隽永——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品读 88
庐山瀑布寓壮志——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品鉴 90
云间雁影飞鸣声——杜甫《孤雁》品读 91
意在象外 用常得奇——白居易《白云泉》品鉴 93
流莺伤春不忍听——李商隐《流莺》品读 95
形神毕肖 情趣盎然——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品鉴 96
杜鹃声声寄哀情——吴融《子规》和余靖《子规》比较赏读 98
遗貌取神 托意遥深——陆龟蒙《白莲》品读 100
巧笔传神写海棠——郑谷《海棠》赏析 101
劝君须惜少年时——唐诗《金缕衣》品鉴 103
占尽风情向小园——读林逋的《山园小梅》 104
托物寄兴 以菊明志——郑思肖《寒菊》品读 106
情景交融 形神兼备——李清照咏梅词赏读 108
咏蝉三绝 异彩纷呈 110
美不胜收菊花诗 113
第四节 写人叙事诗鉴赏 114
一、概述 114
二、鉴赏举隅 116
北方民歌的典范之作——读《木兰诗》 116
一首悲楚激越的现实主义“史诗”——杜甫《兵车行》赏读 119
感情激越 神识超迈——李白《行路难》(第一首)浅析 124
怎一个“泪”字了得——李商隐《泪》赏读 128
第五节 咏史怀古诗鉴赏 130
一、概述 130
二、鉴赏举隅 132
一首悲壮激越的人生之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读 132
今古相接 风神不凡——李白《谢公亭》品鉴 133
吊古伤今铸伟词——刘禹锡《金陵怀古》品鉴 134
怀古绝唱撼人心——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品读 136
第六节 送别怀思诗鉴赏 139
一、概述 139
二、鉴赏举隅 141
一首格调高昂的送别诗——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郎》品赏 141
语约情悲 词婉旨切——杜甫《月夜》赏析 143
月明人远思悠然——王建《十五夜望月》品读 144
奇思妙想酿诗情——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赏读 146
壮士解腕何足惜——陆龟蒙《别离》品鉴 147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李频《湖口送友人》品读 149
词浅而情深 语约而意丰——张籍《秋思》赏读 150
第七节 边塞征战诗鉴赏 152
一、概述 152
二、鉴赏举隅 154
奇峻壮美 亢热激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品读 154
察其骨韵 赏其风神——高適《燕歌行》品读 156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品鉴 160
第八节 浪漫游仙诗鉴赏 162
一、概述 162
二、鉴赏举隅 163
一首华丽奔放的浪漫主义杰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163
优雅缥缈 瑰丽奇伟——李白《古风》(其十九)品鉴 167
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游仙诗——李贺《天上谣》赏鉴 169
第三章 古典诗歌教学设计简说 173
第一节 诵读体味式教学设计 174
一、概述 174
二、设计举隅 176
《将进酒》教学设计 17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180
第二节 系统讲授式教学设计 188
一、概述 188
二、设计举隅 190
咏史怀古诗专题教学设计 190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197
第三节 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 200
二、设计举隅 205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5
《蒹葭》教学设计 211
第四节 比较阅读式教学设计 214
一、概述 214
二、设计举隅 216
《送友人》《雨霖铃》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216
《满江红》与《小重山》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222
第五节 活动体验式教学设计 227
一、概述 227
二、设计举隅 229
《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 229
《踏莎行·雾失楼台》教学设计 233
附录 239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屈原《离骚》思想内容透析 239
汉乐府民歌艺术论 244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256
后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