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佛教文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普慧著
  • 出 版 社: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081385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古文学研究》其中之一。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纵横两个方面,对南朝佛教的发展、佛教思想的衍变,以及南朝几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与佛教的密切关系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揭示了佛教对南朝文学多方面的影响,全面地描述了佛教与中古文学的关系面貌。

导论 1

第一章 佛教的发展与晋宋思想文化的特质 10

第一节 南下、过江高僧对东晋文化的影响 11

第二节 刘宋帝王与文人的佛教活动 25

第三节 文人参与的佛学讨论及刘宋学术文化重“义理”的特质 32

第二章 佛教哲学与晋宋山水文学 40

第一节 山水审美的产生与宗教的联姻 43

第二节 般若学与山水文学 48

第三节 净土思想与山水文学 61

第四节 涅槃学与山水文学 72

第三章 齐梁文人的佛教活动及其佛学思想 88

第一节 齐梁文人的佛教实践活动 89

一、接交名僧 90

二、盛办法会 93

三、实践戒律 95

第二节 齐梁文人的佛学思想 98

一、佛教神不灭论 98

二、二谛义与法身义 101

三、夷夏之辨与佛道之争 105

四、三教并用与三教归一 108

第四章 齐梁文人崇佛诗歌之创作 111

第一节 引佛语入诗歌 112

一、禅 113

二、梵 114

三、慧 116

四、尘、六尘 118

五、法 119

六、净 121

第二节 表现佛教“空”义的诗歌 123

第三节 游写佛寺的诗歌 129

第五章 诗歌声律与佛教 138

第一节 诗歌声律的发生与发展 139

第二节 汉语反切及声韵对佛教梵语、梵呗的借鉴 146

第三节 诗歌四声说的形成与佛经转读、佛教悉昙 156

第六章 梁陈宫体文学与佛教 167

第一节 “宫体”之释名及南朝浮艳文风 168

第二节 天竺生殖文化与佛典艳事 172

第三节 中土传统的生殖文化与晋宋齐梁的浮艳之风 186

第四节 宫体文学中的色欲空相 192

第五节 陈代宫体作家与佛教 202

第七章 佛教与五朝叙事小说及“世说体”、史传文学 210

第一节 小说的叙事性结构与佛教 212

第二节 佛教故事、譬喻对志怪小说的影响 218

一、人生观和道德观 219

二、时空观 226

三、情节、叙述人 230

四、奇特的想象 234

第三节 佛教与“世说体”及史传文学 236

第八章 南朝文论思想与佛教 248

第一节 佛教禅智论与东晋南朝的审美虚静说 248

一、虚静说的提出 248

二、慧远的禅智论 249

三、慧远禅智论对审美虚静说的升华 254

四、宗炳对审美虚静说的贡献 259

五、刘勰对审美虚静说的贡献 262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成书及其与佛教成实学 267

一、《文心雕龙》成书时间考证 267

二、刘勰向沈约献书时间考证 268

三、刘勰与沈约之关系 269

四、刘勰直接献书于沈约之因 271

五、《文心雕龙》与佛教因明学 272

六、《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 275

七、《文心雕龙》与《成实论》之关系 277

第九章 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 282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与佛典的翻译 282

一、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人对佛教的接受 282

二、佛典翻译的兴起与翻译的标准 283

第二节 佛教对文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287

一、佛教的时空观与立体思维 287

二、佛教的人生观:空、幻、梦、苦 291

三、佛教的死亡观:无常、涅槃、轮回 296

第三节 佛教与文学活动 304

一、文人崇佛文学 304

二、佛教与文学集团 311

三、佛教与文学流派 317

第十章 佛典文学及其影响下的本土文学变化 324

第一节 佛教元典文学 324

第二节 佛典翻译概况 328

第三节 汉译佛典文学 331

第四节 佛典汉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37

第十一章 禅宗六祖惠能与文学 345

第一节 惠能与其碑铭的三位文人作者王维、柳宗元、刘禹锡 345

一、王维的第一碑 345

二、柳宗元、刘禹锡的第二、第三碑 352

第二节 禅宗六祖名讳小考 360

附录一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 376

附录二 释“普慧” 392

主要参考文献 398

主要人名索引 419

后记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