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一、背景与问题 1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 5
三、研究定位和选点 10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五、问卷与抽样调查 14
六、章节安排 16
第一章 理论回顾与分析框架 17
一、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理论 17
(一)十大阶层论 18
(二)“七阶层说” 19
(三)社会断裂论 21
(四)倒丁字型社会结构理论 23
(五)四个利益集团理论 24
(六)阶层关系双重再生产理论 26
(七)阶层认知相对剥夺论 28
二、关于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的研究 29
(一)中产阶级的特征 30
(二)中产阶级的构成与规模 31
(三)中产阶级的社会与政治功能 35
三、关于社会流动 37
(一)功能及合理性标准 38
(二)基本规则与制度干扰 39
(三)社会阶层固化 40
四、社会政策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 42
(一)社会分层与福利国家 42
(二)我国现行保障制度及其调节功能 50
(三)目前阶层分化问题与政策建议 59
第二章 阶层分化:个体维度 62
一、个人收人与社会分层 62
(一)人均收入推算 64
(二)五等分方法 65
(三)收入的人口分层形态 67
(四)个人收入变化 72
二、教育与社会分层 75
(一)学历分层标准 76
(二)学历分层结构 78
三、职业与社会分层 80
(一)基本情况 82
(二)五类职业分层 84
(三)职业代际流动 87
四、南江的中产阶级 88
五、主观收入分层 91
(一)收入分层认同 91
(二)影响主观收入分层的因素分析 92
第三章 阶层分化:家庭维度 97
一、家庭收入与社会分层 98
(一)家庭人均收入估算 100
(二)五等分法 100
(三)家庭收入的人口分层形态 103
二、家庭消费与社会分层 104
(一)基本情况 105
(二)五等分法 106
(三)家庭支出分层形态 107
(四)耐用消费品与社会分层 108
三、教育与社会分层 112
(一)学历与家庭社会分层 113
(二)学历与低收入 114
(三)学历与消费贫困 115
四、南江的中产家庭 116
五、家庭收入主观分层 117
(一)家庭收入分层认同 117
(二)影响家庭收入主观分层的因素分析 119
六、家庭社会地位分层 122
(一)家庭社会地位分层自评 122
(二)家庭社会地位变化 123
(三)影响家庭社会地位自评的因素分析 126
第四章 阶层分化与阶层意识 130
一、社会阶层与阶层意识 130
二、社会阶层分化原因 134
(一)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因素 135
(二)年龄与社会分层原因 139
(三)信仰与阶层分化原因 140
(四)学历与社会分层原因 141
(五)收入与阶层分化原因 143
(六)社区干部与阶层分化原因 144
三、阶层归属的影响因素 145
(一)阶层归属要素 145
(二)年龄与阶层归属影响要素 148
(三)学历与阶层归属影响要素 149
(四)收入与阶层归属影响要素 150
(五)信仰与阶层归属影响要素 151
四、阶层分化的程度 153
(一)总的情况 153
(二)年龄段与阶层分化程度 154
(三)学历与阶层分化程度 154
(四)信仰与阶层分化程度 155
(五)个人收入与阶层分化程度 155
(六)社区干部与阶层分化程度 156
五、阶层分化的严重程度 157
(一)总的情况 157
(二)年龄段与阶层分化严重程度 158
(三)信仰与阶层分化严重程度 158
(四)学历与阶层分化严重程度 159
(五)个人收入与阶层分化严重程度 159
(六)社区干部与阶层分化严重程度 160
(七)收入差距容忍度 161
六、阶层意识与社会意识 163
第五章 阶层分化:问题与反制 165
一、阶层分化引起的社会问题 165
(一)总的情况 166
(二)年龄段与社会问题 167
(三)学历与阶层分化问题 168
(四)信仰与阶层分化问题 169
(五)收入与阶层分化问题 170
(六)职业与阶层分化问题 171
(七)社区干部与阶层分化问题 172
二、最不能容忍的社会现象 173
(一)最反感的社会现象 173
(二)学历与最反感的社会现象 175
(三)收入与最反感的社会现象 176
(四)职业与最反感的社会现象 177
三、最底层居民的改革愿望 179
(一)基本情况 179
(二)学历与最底层民众改革愿望 180
(三)职业与最底层民众改革愿望 181
(四)家庭收入与底层民众改革愿望 183
(五)社区干部与底层民众改革愿望 183
四、社会政策的反制效果 184
(一)医疗保险 185
(二)养老保险 188
(三)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线 191
五、阶层关系调节与社会政策改进 195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201
一、关于社会分层结构 201
二、关于社会流动 202
三、关于阶层意识 203
四、关于阶层关系调节政策 205
五、困境与出路 206
(一)社会政策如何改进 206
(二)工会制度如何改革 209
(三)第三部门如何释放活力 210
六、研究的不足 212
参考文献 213
鸣谢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