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贺裳论唐诗 1
一、王绩 1
二、骆宾王 2
三、王勃 2
四、杨炯 2
五、卢照隣 2
六、陈子昂 3
七、杜审言 3
八、沈全期 3
九、宋之问 4
十、刘希夷 5
十一、崔融 5
十二、张说 5
十三、苏頲 5
十四、张九龄 6
十五、张若虚 6
十六、萧颖士、元次山 6
十七、李华 7
十八、崔颢 7
十九、崔国辅 7
二十、王维 8
二十一、储光羲 8
二十二、丘为等 9
二十三、王缙 10
二十四、孟浩然 10
二十五、张子容 11
二十六、刘?虚 11
二十七、王昌龄 12
二十八、李白 13
二十九、杜甫 14
三十、高适 岑参 18
三十一、李颀 19
三十二、常建 20
三十三、元结 20
三十四、沈千运 孟云卿 21
三十五、刘长卿 21
三十六、钱起 22
三十七、郎士元 23
三十八、李嘉祐 23
三十九、韩翃 24
四十、韦应物 24
四十一、卢纶 25
四十二、皇甫冉 皇甫曾 26
四十三、李端 26
四十四、严维 27
四十五、耿? 28
四十六、司空曙 28
四十七、顾况 28
四十八、李益 29
四十九、于鹄 30
五十、戎昱 31
五十一、戴叔伦 31
五十二、羊士谔 32
五十三、李涉 32
五十四、柳宗元 33
五十五、刘禹锡 36
五十六、韩愈 39
五十七、任华、卢仝 42
五十八、孟郊 43
五十九、李贺 43
六十、张籍 王建 46
六十一、白居易 49
六十二、元稹 50
六十三、李绅 53
六十四、贾岛 54
六十五、姚合 54
六十六、朱庆馀 55
六十七、周贺 55
六十八、张祜 56
六十九、杜牧 56
七十、李群玉 58
七十一、温庭筠 59
七十二、李商隐 62
七十三、刘沧 65
七十四、许浑 65
七十五、邵谒 66
七十六、马戴 67
七十七、项斯 67
七十八、刘驾 68
七十九、喻凫 68
八十、于濆 69
八十一、许棠 69
八十二、李洞 70
八十三、无可 71
八十四、罗邺 71
八十五、罗隐 71
八十六、皮日休 陆龟蒙 72
八十七、薛能 73
八十八、李中 74
八十九、林宽 郑纵 74
九十、曹松 75
九十一、方干 75
九十二、崔涂 张乔 张蠙 75
九十三、李昌符 77
九十四、郑谷 77
九十五、秦韬玉 78
九十六、刘兼 78
九十七、韦庄 78
九十八、吴融 李咸用 79
九十九、杜荀鹤 80
一○○、贯休 80
一○一、李建勋 81
一○二、王周 81
一○三、胡曾 82
结语 82
第二章 贺裳论宋诗 83
一、王禹偁 83
二、寇准 84
三、李建中 杨徽之 赵湘 84
四、王操 84
五、潘阆 85
六、魏野 85
七、曹良弼 鲁交 85
八、林逋 86
九、惠崇 87
十、宇昭 87
十一、杨亿 钱惟演 刘筠 88
十二、晏殊 88
十三、李宗谔 89
十四、二宋 89
十五、韩琦 赵汴 90
十六、蔡襄 90
十七、余靖 91
十八、欧阳修 91
十九、苏舜钦 92
二十、梅尧臣 93
二十一、陶弼 94
二十二、李观 95
二十三、王安石 95
二十四、王珪 98
二十五、舒亶 98
二十六、司马光 99
二十七、范纯仁 100
二十八、刘敞 100
二十九、邵雍 101
三十、曾巩 101
三十一、鲜于侁 102
三十二、刘攽 102
三十三、郑獬 103
三十四、文仝 103
三十五、苏轼 104
三十六、苏辙 106
三十七、秦观 108
三十八、晁补之 108
三十九、黄庭坚 109
四十、陈师道 110
四十一、张耒 111
四十二、贺铸 112
四十三、晁冲之 112
四十四、孔文仲 112
四十五、徐积 113
四十六、唐庚 113
四十七、韩驹 114
四十八、惠洪 114
四十九、李纲 115
五十、汪藻 115
五十一、刘子翬 116
五十二、朱松 116
五十三、沈与求 117
五十四、吕本中 117
五十五、曾几 118
五十六、陈与义 陈渊 118
五十七、周必大 120
五十八、朱熹 120
五十九、陈傅良 121
六十、叶适 121
六十一、刘宰 122
六十二、吴龙翰 洪适 122
六十三、裘万顷 123
六十四、尤袤 124
六十五、杨万里 124
六十六、范成大 125
六十七、陆游 126
六十八、四灵 128
六十九、严羽 129
七十、赵蕃 130
七十一、刘克庄 130
七十二、江湖诗 131
七十三、王镃 132
七十四、文天祥 132
七十五、林景熙 133
七十六、唐泾 134
七十七、谢翱 134
结语 134
第三章 贺裳论诗 137
壹、诗的内涵 137
一、论理与不论理 137
二、末流之变 138
三、三偷 138
四、翻案 140
五、咏史 141
六、艳诗 143
七、咏物 145
八、咏事 147
九、用意——用典 147
十、佳句各有所宜 149
十一、诗嫌于尽 149
十二、改古人诗 150
十三、集句 152
十四、和诗 153
贰、诗之技巧 154
一、一联工力不均 154
二、前后失贯 155
三、字法 155
四、属对 157
五、音调 159
六、诗魔——吟诗限字 161
参、批评之批评 161
一、宋人议论拘执 161
二、野客丛谈 165
三、瀛奎律髓 165
四、刘辰翁 166
五、高英秀 166
六、苕溪渔隐 167
七、升菴诗话 167
八、顾华玉 170
九、艺苑卮言 171
十、诗家直说 173
十一、袁中郎 174
十二、诗归 175
十三、谭评苏诗 180
结语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