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陇原二十年 陈宗立新闻作品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宗立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9007394
  • 页数:681 页
图书介绍:《采访陇原二十年——陈宗立新闻作品集》是作者优秀作品的整理集结,该书真实记录了陇原大地20年来的发展变迁。全书分为十一个部分:政治篇、访谈篇、文化篇、教育篇、科技篇、经济篇、人物篇、社会篇、人才篇、生态篇、救灾篇。是作者在光明日报甘肃记者站工作近二十年,大量作品中的一部分。作者陈宗立同志是新闻战线的一名老战士、资深老记者。在光明日报甘肃记者站工作20年,他工作积极、认真,忠于职守,跑遍陇原大地,抓住地方特色,挖掘新闻、精心写作,写出了大量好新闻。现从他采访陇原二十年的大量作品中精心挑选出300多篇文章,70多万字,汇集成册、出版,意义重大。

政治篇 3

贾彻邓小平重要谈话是全党大事 3

甘肃:摒弃内陆意识 重振丝路雄风 5

兰州:冲出内陆 跳跃发展 7

暖和湾的春天——访甘肃省天水市暖和湾村 9

让党旗永远熠熠生辉——记建行兰州铁路支行营业部党支部 10

跑官要官——坚决不给 突击提拔——不予承认 12

甘肃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工作 13

谱好“人”字曲 唱好“人”字歌——兰州铁路分局党委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甘肃富裕必由之路 16

改进软环境 吸收硬投资 18

“三问”聚民心——甘肃平凉土坝村党支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小记 20

欠发达省份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1

甘肃“走向基层”理论对谈活动效果好 22

兰州铁路局开展互动式思想交流 24

创建“诚信铁路” 25

会宁:彩笔绘出新画卷 27

西宁:高原古城绘新图 29

兰州军区党委机关分析评议动真格 31

甘肃务求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32

甘肃:非公企业给政府“打分” 33

西部论坛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34

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兰州大学多举措促进先进性教育活动纪实 36

陇原山区曹石村三年巨变步小康 37

兰州市“治庸”计划让“太平官”难当 38

倾心培养“学习型”“技术型”农民 40

陇原逢甘霖——甘肃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乡镇、入社区”宣讲活动纪实 41

甘肃:集中力量为民办好十四件实事 43

理论宣传工作的新尝试——甘肃平凉市开展对话活动侧记 44

甘肃华亭开展“双诺整推”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46

甘肃:“四破”除旧“五立”布新 49

访谈篇 53

抓好八项教育,努力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谈精神文明建设 53

“我们面临着又一次机遇”——访中科院兰州分院研究员詹文龙 55

选准立足点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访甘肃工业大学校长洪毅教授 56

做好西部文章——访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 58

实施“三五工程”推进人才兴院——访甘肃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孙杰 60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大开放 62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精神动力——访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西林 64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主题——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长乔晨生一席谈 65

扎扎实实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访兰州铁路局党委宣传部长王旺斌 66

一代名记者和英语教育家——访黄席群教授 68

语言文字立法是百年大计——访毕可生 70

实施“三步走”战略 创建高水平大学——访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校长袁占亭教授 72

一枝一叶总关情——访甘肃省委书记、省长陆浩 74

文化篇 79

汉代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累累 79

大西北:“花儿”的海洋 81

专家学者聚会天水 伏羲故里话伏羲 82

甘肃实施丝绸之路文化长廊建设方案 84

硬笔书法是中国一切书法的母体 85

荟萃艺术精品 弘扬民族文化——热烈祝贺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 87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兰州拉开帷幕 89

新唱西出阳关曲 91

《阿来巴郎》受赞誉 92

风从陇原来——甘肃民间文艺荟萃表演侧记 93

海外和台湾艺术团登台亮相 94

黄梅戏倾倒金城人 95

白塔山上看黄河文化 96

一切为了读者——记敦煌市石室书轩 97

敦煌学研究进入繁荣时期 98

甘肃鲁土司衙门旧址受瞩目 100

《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出版——有力论证西藏属于中国 102

甘肃文物保护迈上新台阶 103

抓紧编写大地湾发掘报告 104

敦煌:中国的文化奇迹 106

中国西部罗马城根本不存在 110

计算机把敦煌文物带入新世纪——“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储与再现”通过验收 112

永登发现善本《资治通鉴纲目》——秘藏尘封三百七十余年 113

甘肃和政发现大批古动物化石群 114

甘肃平凉唱响主旋律文化 115

甘肃倾力构建文化大省 116

敦煌莫高窟编号洞窟新增243个——揭开敦煌莫高窟北区神秘面纱 118

甘肃泾河两岸惊现百里石窟长廊 120

传承历史文明 打造文化兰州 121

甘肃全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以民俗文化带动文化产业 124

《红楼梦稿》为曹雪芹手稿 125

甘肃酒泉发现西凉王李暠墓 127

书画之乡兴起书画产业 128

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在兰州建成 130

洮岷“花儿”唱响陇原 131

加强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32

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方兴未艾 134

甘肃文学艺术创作呈现繁荣景象 136

长城:三分之一完好 三分之一残破 三分之一湮灭 138

通渭榜罗:《七律·长征》诗诞生地 146

我国早期秦文化考古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148

追寻大秦帝国的初创历史——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 150

富不读书暂时富 穷不读书永远穷——甘肃省图书出版服务”三农”纪实 151

探寻中华龙文化之“根”——周宜兴委员谈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153

刘福和他的刘山三陇曲剧团 155

建设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 156

秦腔博物馆将在兰州建立 158

《读者》:一本杂志和她所创造的奇迹 159

书香满农家——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纪实 164

杂技剧《敦煌神女》成功首演 京剧《丝路花雨》获中国戏剧节金奖 166

丝绸之路将于2010年申遗 167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开始“冲刺” 168

“非遗”元素兰州庙会唱“主角” 172

甘肃:千台大戏激活农村文化春水 174

甘肃:抓好舞台精品 促进院团改革 176

回族有了自己的“四库全书 179

甘肃缘何掀起文物保护风暴 180

西北“花儿”向世界“非遗”冲刺 185

甘肃为14颗佛祖舍利安家 188

甘肃:距“戏剧大省”还有多远 189

甘肃首演《百合花开》到农村 193

陇原农家飘书香 194

教育篇 201

向特困生伸出温暖的手——西北师大“共青团助学行动”纪实 201

爱心行动在延伸 203

众人助学火焰高 205

兰州大学:大笔书写西部文章 207

甘肃中医学院贴紧地方经济办专业 209

西北师大实施学分制受瞩目 210

教育春风化细雨 千树万树梨花开 211

兰州大学:做好西部大文章 214

立足基层 办好电大——甘肃电大总结推广岷县经验 215

甘肃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氛围 217

梁一仁和他的国学私塾 219

甘肃省高校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台 222

甘肃: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期满后安排就业 223

大学毕业生何以“回炉”读中专 225

甘肃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 229

会宁一中赞 230

宏图报党恩 志远为国强——甘肃会宁一中“宏志班”纪实 231

“京剧进校园”活动成为育人重要载体 233

会宁:今写教育史奇迹 235

甘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100%全覆盖 237

科技篇 241

镍都金川依靠科技腾飞 241

首次建立两个核素衰变纲图 242

世界罕见:我国首次准确预报滑坡灾害——黄茨大型滑坡监测预报成果通过鉴定 243

屈建军研究员揭开“鸣沙”之谜 245

我国冰芯研究成果丰硕 246

他们为中国南极长城站首次发电 247

我国草原毒草治理技术有突破——“灭狼毒”“灭棘豆”通过验收鉴定 249

科技兴市促经济 西部开发创一流 250

培养科学精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侧记 253

他们是幕后英雄——记甘肃省气象局神舟六号发射现场保障服务组 255

X射线探伤将进入无胶片时代 257

兰州建立“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 258

甘肃:围绕特色产业 培育推进自主创新 259

中国针灸(国际)学术交流会暨皇甫谧文化节在甘肃灵台举行 261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研制成功 262

甘肃河西走廊:星火产业的燎原之势 263

我国重离子浅层治癌研究获重大进展 265

经济篇 269

兰炼精神 兰炼人 269

棉花不再一片白——生态彩色棉在敦煌吐絮 271

人人身上有指标 千斤重担大家挑——连城铝厂在逆境中扭亏增盈 272

甘肃最大破产企业是怎样起死回生的——来自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 273

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中组部、中央金融工委青年专家国情考察团在甘肃考察记 276

中国镍钴的世纪展望 278

兰新:西部升起的一颗新星 280

昔日苦瘠甲天下 今朝致富路己通——甘肃省定西地区扶贫开发纪实 282

中国新八大菜系亮相 敦煌菜被戴上新军桂冠 286

80%的国内市场份额是怎样得来的 287

西部最大的炼化基地在崛起——兰州石化公司重组改革纪实 289

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呈良好发展势头——甘肃“河西走廊风能产业带”已成为最大风电项目 291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平凉共谋发展 293

小土豆是怎样变成大产业的 294

魅力洮砚:名贵特 296

兰州:年货讲绿色 298

慧眼识得黄河奇石 300

为节能减排舍得花钱——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金川公司侧记 303

甘肃安定:马铃薯走向全国 305

镍都金昌:循环经济带来新跨越 307

甘肃:着力打造河西“风电走廊” 309

甘肃:建设河西风电走廊 311

敦煌葡萄香飘四方 313

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和他与一所大学的情缘 314

人物篇 319

有机分析开拓者——记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陈耀祖 319

青藏高原恋歌——记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李吉均教授 320

生命的火花——记共产党员、残疾青年作家刘水 321

用手“走”出来的路——记共产党员、残疾青年作家刘水 325

痴情不改在山乡 328

地委书记卖字 330

“河王”走过的路——记著名河流发育史专家、地矿部研究员杨联康 331

一身清廉勇创业 332

她演过南丁格尔——访护理专家、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教授 336

伟人路易·艾黎——纪念路易·艾黎诞辰100周年 338

陇原赤子秦富华 341

军嫂张海兰 奉献无私的爱 343

“我还没有干够” 345

“教坛保尔”张学成 348

向张学成学习 352

张学成和贤“内助” 354

情暖李园子 356

“教坛保尔”张学成 谱写人生新篇章 357

治沙愚公石述柱 359

甘为人梯当伯乐——记甘肃省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孙杰研究员 361

大漠飞天敦煌梦——记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 363

古代文史研究的“多面手”——记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逵夫教授 366

用智慧践行“司法为民”——记“中国法官十杰”、甘肃张掖甘州区法院院长韩经荣 368

把科技种子撒进农民心田——记甘肃白银市白银区科技局局长魏公河 370

豁出一辈子 做好一件事——记全国劳动模范、甘肃民勤县宋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石述柱 372

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 374

用爱心之灯照亮生命——记第四十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亚丽 376

赵廉:土乡致富的带头人 378

雪域高原写人生——记青海省邮政运输局驾驶员陈庆福 380

甘南草原上的马背女乡医——旦正草 381

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追记甘肃省陇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勇 383

勇做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387

要以李勇为榜样不断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389

舍得一人脏 换得万人洁——记兰州市七里河市政设施维修所管道疏浚班班长杨菊英 390

武新周:海拔高处养路工 392

为了让牧民看好电视 394

房锋生:用拐杖托起山里人的希望 395

在温情的土地上幸福成长——兰州大学多元化资助体系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 397

做生活的强者 399

张晓教会我们怎样担当 401

黎秀芳:中国的“南丁格尔” 402

董明巧的“花儿”生活 407

段文杰:大梦敦煌六十年 409

王亚丽:甘肃的“南丁格尔” 415

张晓:孝心感动天下 417

好政策温暖我全家 419

“每个农民都盼望读到好书” 421

“家乡的土豆需要我” 423

常永义:大学教授的“恋农情结” 425

王育华:从甘南草原走出的藏族特色材料专家 431

一位青年企业家的新农村梦想——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甘肃中天集团董事长陈耀祥 433

从“挑货郎”到“洮砚王” 436

从“苦瘠甲天下”到致富奔小康 438

铁骨卫士王志睿 440

奉献之歌美如画 442

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444

高凯:从黄土地的乡愁中走来 446

“治沙愚公”柴在军 448

东乡最美的马兰花——记捐地办学的乡村女教师马兰 450

社会篇 455

一桥打开西大门——史学家高度评价第二亚欧大陆桥 455

兰州:私人电话热起来 456

社会用字混乱状况堪忧——国家语委在兰州检查工作时指出必须标本兼治 457

从“苦甲天下”到奔向小康——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十年出现奇迹 458

一场风波 两个启示——武威“兼并风波”沉思录 460

寄信须符合标准 463

甘肃人告别苦咸水——“活龙王”用科技制服“土地神” 464

兰州:广告横幅满街头 465

兰州:喜用假发作扮装 466

兰州大医院门诊量为何锐减 467

平凉人钟情孔繁森 “北方狼”羞愧走他乡 469

兰州:少儿器乐热中见冷 470

兰州牛肉面的奥秘 472

甘肃查处“吃钢吞铝的硕鼠” 473

兰州接诊六千余“补碘”不良反应学童 475

甘肃:向“舆论监督难”挑战 477

这样的干部为何易地做官? 478

甘肃省委书记怒斥统计虚假 480

记者为消费者鸣不平竟遭殴打 481

征求意见建议 欢迎舆论监督——甘肃省委书记省长与记者座谈 482

转制——科研院所的必由之路 483

舞剧《大梦敦煌》引发版权官司 485

历史性的跨越——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见闻 486

甘肃筹资二亿元推广“金塔模式” 488

舞蹈《千手观音》引发版权之争 490

《千手观音》版权之争在文艺界引起不同反响 491

版权部门详解《千手观音》版权之疑 492

柔情侠骨构和谐——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甘肃榆中县公安局 494

兰州:“火树银花”映黄河 496

玉门:“农村钟点工” 497

甘肃万名干部下基层化解矛盾 498

甘肃严肃查处天水高考替考案件 499

甘肃天水高考集体替考案告破 500

甘肃天水“高考替考案”相关负责人受到处理 502

母亲水窖给干旱陇原带来福音 503

透视兰州“百日整治” 504

人才篇 511

人才:在市场上竞争 511

内陆省份如何吸引人才?——访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 512

兰州军区总医院“孔雀”不再东南飞 514

甘肃为知识分子一展才华创佳境 515

为甘肃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访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文学 517

兰州理工大学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成效显著 519

甘肃省公选副厅级后备干部结束 520

破解西部开发中的人才困局 521

生态篇 527

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在抗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527

应重视鸣沙旅游资源开发 528

西北沙尘暴为何又起? 530

敦煌鸣沙山多年不鸣再鸣惊人——我国已掌握鸣沙恢复与再造技术 531

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刻不容缓 532

祁连森林:河西走廊的命根子 534

井打多了也成灾 536

沙海明珠亦喜亦忧 538

千古奇观月牙泉形成和萎缩之谜揭开 540

沙漠化治理需要新思路 541

“沙产业”前景广阔 544

“丝路明珠”麦积山璀璨依然 545

让黄河上游岸绿水清——甘肃省保护母亲河生态建设见闻 546

惜水如金建家园 548

让黄河上游绿水长流 550

水权改革让张掖实现节水与发展“双赢” 551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希望——记“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甘肃省泾川县 552

拯救沙漠孤岛,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555

河西走廊生态危机可否缓解 560

甘肃:斥资19亿元拯救敦煌生态 561

甘肃:顺应规律 走出新路 563

敦煌:逐步远离“楼兰”境地 566

甘肃:探索走出生态困境之道 569

甘肃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572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煤都华亭“亮剑”破解环保难题 573

兰州地质灾害缘何频繁发生 575

救灾篇 581

“全国人民都是我的亲人” 581

宝成线109隧道大抢救 582

韩国建:灾区义务消毒“老班长” 584

民族团结 共铸忠诚——记奋战在甘肃文县救灾一线的汉藏族战士 586

陇南:愿生者安康逝者安息 589

许伟:年轻校长 灾区脊梁 590

“就是用双手刨,也要把路打通”——记甘肃省公路局局长赵彦龙 592

灾区学生的“中尉校长” 594

抗灾一线的“90后” 596

陇南:帐篷端午情更浓 598

李树德:医生必须与时间赛跑 599

端午节,和解放军一起过 601

勇救同学的“小赖宁”——童世强 602

银镰闪闪收割忙——记甘肃省文县地震灾区夏收见闻 603

特殊婚礼 605

田宇:用行动诠释“大爱” 606

同谱大爱曲 此情可感天——甘肃省抗震救灾纪实 608

为孩子撑起一把希望之伞——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开办“帐篷学校”纪事 611

抗震救灾中的坚强堡垒 613

曲柄年:勇救小同学的好少年 615

党旗在 手术台就在——甘肃舟曲县人民医院党支部抗震救灾纪实 617

帐篷学校的大学生“炊事兵” 619

灾区冬天暖洋洋 621

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623

除夕夜,灾区暖意融融 624

给英雄少年拜个年 625

甘肃陇南十万农户换新家 626

“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和医院”——深圳市对口支援甘肃文县灾后重建见闻 628

住上新房暖洋洋——甘肃文县地震灾区群众安全越冬纪实 629

让水河畔:新曙光 新家园 新生活 631

灾区农民的新年货——甘肃文县地震灾区见闻 632

唱响红歌过大年 635

甘肃文县:文体娱乐迎新春 636

春节山村喜洋洋 638

农民怀揣技艺打工忙 640

灾后重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641

甘肃文县:安居乐业唱新歌 643

附录 647

真正的人民记者——《光明日报》记者陈宗立 647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记《光明日报》记者陈宗立 656

赠友人——贺陈宗立新闻作品集出版 658

甘肃大云寺遗址惊现北朝隋唐佛像窖藏 660

西(安)平(凉)铁路强行施工致甘肃境内千年泾川古城遗址受损 663

一次深入采访 推出一个先进典型 668

跋 672

后记 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