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政治制度 3
一、中央机构在京城的布局 3
(一)清代的北京城 4
(二)皇城的政治功能与设施 6
(三)紫禁城内各行政机构、设施及其政治功能 9
(四)紫禁城外、皇城南各机构分布及其行政职能 15
二、各级行政机构设官与其职掌 23
(一)中央机关 23
(二)直省设官 31
附:地方官制中佐杂官的别称、概念、品级问题 47
(三)边疆民族地区职官 47
(四)地方专项事务职官 52
(五)晚清中央新官制 55
1.新行政机构的设置 56
2.预备立宪、宪政及相关机构 62
(六)晚清省级官制的改革 64
1.交涉使司 64
2.提学使司 64
3.提法使司 65
4.东北三省新官制 65
(七)清代地方统治的特点 66
三、官员选任制度 71
(一)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阶段性演变 72
1.先秦时期 72
2.两汉至南北朝时期 73
3.隋唐至明清时期 74
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特点及变化规律 77
(二)清代的科举、学校选官与其他选官途径 78
1.科举、学校选官 78
2.其他选官途径及其方式 84
(三)清代的官缺制及官员的升迁调补 86
1.清代的官缺制 86
2.不同档次官员的不同选任方式 90
(四)选官中的其他制度 98
1.选官制中的出身资格与正途、异途 98
2.回避制 99
四、官员考察制度 100
(一)京察、大计、军政 100
(二)其他:翰詹大考、年终密考、清末考核州县事实 104
五、奖惩、致仕制度 106
(一)奖惩制度 106
1.奖励制度 106
2.惩处制度 107
(二)致仕制度 108
六、都察院及监察制度 109
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及在清代的高度发展 111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专制、集权的体现 111
1.中央集权 112
2.皇权专制 113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概况、趋势及特点 116
1.中央对地方集权的强化 116
2.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117
(三)清代皇权专制及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119
1.清代皇权专制的高度强化 119
2.清代中央对地方的集权 123
八、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及清朝分封制的实行 125
(一)中国古代王朝的分封制及其演变 126
(二)清朝的分封制 130
九、吏与幕宾 134
(一)吏与幕宾的区别 134
(二)吏 135
(三)幕宾 139
十、八旗制度 142
(一)八旗的政治特性——领主分封制 142
(二)八旗组织、户口名色、旗务管理 152
1.八旗组织及户口名色 152
2.旗务管理 153
(三)八旗领主分封制的改革及其延续存在与影响 156
十一、清代的边疆、民族及其管理制度 160
(一)东南边区及西南、西部诸省民族区 161
(二)东北地区 161
(三)蒙古地区 162
1.清代蒙古所分布之地域 162
2.盟旗制 165
(四)新疆地区 169
(五)西藏地区 171
(六)清代的民族政策及相关制度 173
清代财政制度 185
一、清代财政内容及财政管理机构简介 185
(一)本课程内容 185
(二)“经济”概念的区分 185
(三)财政在国家统治中的重要性 186
(四)清代的财政管理机构 188
1.中央财政机构 188
2.地方财政职官 191
二、财政收支项目、财政政策及影响 192
(一)几项重要的财政收入 192
1.地丁之征 192
2.盐的专卖制度与盐课收入 193
3.关税 194
(二)清代的财政收支及其特点 195
1.清代的财政收入 195
2.清代的财政支出 197
(三)影响清代政治的几项财政政策 198
1.“永不加赋”与蠲免钱粮 198
2.维持开支的特殊措施及其影响 200
三、摊丁入亩 204
(一)摊丁入亩的实行 204
(二)摊丁入亩的评价 206
四、盐法 208
(一)制盐类别及盐的产销区 208
(二)盐务官 209
(三)销盐的管理 211
五、茶法 213
(一)茶法及茶的分类 213
(二)清代的官茶和商茶 214
(三)清代茶业的大发展 215
(四)清代茶法的简单评述 218
(五)晚清茶法及茶叶出口量的变化 219
六、关税、厘金之征 220
(一)清代税关的大量增设及其征税额 220
(二)税关的征榷官 223
(三)关税征榷法 225
(四)厘金之征 226
七、银法——银两的使用管理制度 229
(一)银法的复杂性及官方管理措施 229
(二)晚清银两使用的改革 231
八、钱法 233
(一)“钱法”机构与职掌 233
(二)清代钱法的阶段性变化及官方应变措施 235
1.清初至乾隆初年 235
2.乾隆初年至咸丰初年 236
3.咸丰初年至清亡 239
九、金融机构 240
(一)银号、钱庄 241
(二)票号、银行 241
十、漕粮征运制度 242
(一)清代漕粮征运概况 242
(二)漕粮征运的机构、官员及其职掌 243
十一、矿政——传统矿政在清代中晚期的重大变化 249
(一)历代的禁矿政策及其原因 249
(二)清代矿政的变化及矿业的大发展 249
清代礼制及礼俗 261
一、了解及研究礼制的目的——兼谈“礼仪之邦”之“礼”的内容、特点 261
二、礼制内容及“礼”内涵的广博性、复杂性 265
(一)礼节 265
(二)礼仪 266
(三)体现等级关系的礼制性标志 268
(四)交际物品——礼物、礼品 269
(五)抽象意义之礼 270
三、五礼——吉、嘉、军、宾、凶礼 271
(一)吉礼 271
(二)嘉礼 276
(三)军礼 279
(四)宾礼 280
(五)凶礼 280
四、交往礼 283
(一)清朝与朝贡国往来之礼 283
1.清朝所谓的“四裔朝贡国” 283
2.清朝与藩属朝贡国往来礼仪 284
3.清朝与西洋国朝见礼问题 285
(二)社会、官场交际礼 286
1.礼节的表达与体现形式 286
附:职官的敬称与别称 300
2.社交形式与礼俗 303
(三)尊师敬老之礼 306
1.尊师礼俗 306
2.敬老礼俗 310
(四)乡里之礼 314
(五)交往礼俗特点 316
(六)社交礼俗中的非礼意行为及陋俗 320
五、标志性等级礼制——冠服、仪仗、印信之制 326
(一)衣冠服饰、仪仗舆卫所体现的等级 326
1.冠服 327
附:花翎 330
2.仪仗舆卫 331
(二)宝玺、印信所体现的等级 333
附:宝玺、印信简况 336
清代兵制 345
一、八旗兵制 345
(一)京师八旗诸兵种及其防卫职能 345
1.京师八旗各兵营 345
附:巡捕营 349
2.宫中侍卫、御用营处 353
(二)直省及边疆驻防 356
1.各省驻防城镇及所设统辖官 357
2.边区驻防及所设统辖官 358
二、绿营兵制 361
(一)绿营的统辖体系 361
1.绿营组织及统辖官 361
2.八旗旗员对绿营的统辖 363
3.标、协、营、汛及其辨析 366
(二)绿营兵之全国性布设 373
(三)绿营之统制关系及其对社会基层的控制 375
三、八旗、绿营武官选任制度 380
(一)一二品武官大员之选任 380
(二)从二品以下武官之选任 381
1.八旗中下级武官之选任 381
2.绿营中下级武官之选任 384
四、清后期的各种军队——防军、练军、新军、海军 385
(一)防军、练军 385
(二)新军 387
(三)海军 388
清代刑法制度 392
一、司法机构及官员 392
(一)直省官员司法职能 392
(二)边区司法官 394
(三)京师地区司法官 395
(四)中央司法机关 397
二、五刑之制及其适用罪行 399
(一)五刑 399
(二)五刑适用罪行 401
1.笞刑 401
2.杖刑 401
3.徒刑 402
4.流刑 402
5.充军 403
6.死刑 403
三、刑法中的五服制度 407
(一)本宗五服 407
(二)外姻服制 409
四、身份与量刑的关系及同罪异罚的诸方面规定 412
五、基本法规——《大清律例》 418
(一)《大清律例》的沿革关系及其不断纂修 418
(二)《大清律例》的内容 420
(三)条例的不断增多及实际判案中律与例的关系 431
六、各级司法机构的职责及转审复核制度 434
七、秋审、朝审制度 437
1.秋审 437
2.朝审 439
八、清末的法律纂修——近代法律内容的融入 440
附录 清代朝年、公元纪年对照表 442
后记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