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湖南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 1
第二节 湖南文化的发展轨迹 4
第三节 湖南人文化精神的来源及特点 10
上 编 24
第一章 远古和先秦时期 24
第一节 湖南原始文化 24
第二节 湖南青铜文化 43
第三节 湖南楚文化 52
第四节 湖南古越人和蛮、濮、巴人文化 63
第二章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70
第一节 文献与学术 70
第二节 文学艺术 75
第三节 科技和工艺 83
第四节 宗教 92
第三章 隋唐和五代时期 98
第一节 教育与科举 98
第二节 学术 102
第三节 文学 105
第四节 艺术与工艺 113
第五节 宗教 117
第四章 两宋时期 122
第一节 书院与教育 122
第二节 理学和经学 127
第三节 史学、地学和考据学、谱牒学 138
第四节 文学艺术 144
第五节 科技与工艺 149
第六节 宗教 152
第五章 元明时期 158
第一节 书院与教育 158
第二节 文学艺术 168
第三节 理学与经学 174
第四节 史学与地学 180
第五节 科技 184
第六节 宗教 186
第六章 清代前、中期 192
第一节 教育与科举 192
第二节 哲学与经学 196
第三节 文学艺术 202
第四节 史学与地学 206
第五节 科技 212
第六节 宗教 216
第七章 清后期至辛亥革命 226
第一节 学术思想与社会思潮(上) 226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社会思潮(下) 241
第三节 史学 255
第四节 文学艺术 262
第五节 教育与科技 270
第六节 新闻出版与图博事业 279
第七节 宗教 290
下 编 303
第一章 建构湖湘学统与促进湖南文化的繁荣——湖南的书院文化 303
第一节 湖南书院的各种类型 303
第二节 湖南书院的等级差异 310
第三节 湖南书院与湖南文化 322
第二章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 引领潮流 334
第一节 前所未有的人才辈出 334
第二节 激越高昂的士风民气 337
第三节 影响卓著的军事思想 341
第四节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影响 359
第三章 历史文化锻造下的湖南山水 365
第一节 湖南山水风光的人文开发与潇湘八景 365
第二节 享誉中外的宗教名山南岳衡山 370
第三节 儒释道交融共住的岳麓山 376
第四节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381
第五节 灵动飘逸的武陵源 384
第六节 灵境仙踪桃花源 388
第四章 众芳争艳的湖南地方戏曲 393
第一节 雅俗共赏的湖南传统戏剧 393
第二节 质朴清新的湖南民间曲艺 405
第五章 异彩纷呈的湖南传统音乐舞蹈 418
第一节 风格各异的湖南民歌 418
第二节 婀娜多姿的湖南民间舞蹈 431
第六章 独具特色的湖南岁时节令习俗 447
第一节 湖南的汉族岁时节令习俗 447
第二节 湖南多民族共有的特色岁时节令习俗 455
第三节 湖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习俗 462
第七章 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南名胜古迹 473
第一节 人文始祖古帝陵 473
第二节 尊师重教的古书院与文庙 477
第三节 明清至近代的洪江古商城与黔阳古城 483
第四节 寄托缅怀的古祠庙 487
第五节 恬静质朴的“苗疆边城” 492
第六节 旧貌依然的名村古镇 498
第七节 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侗寨的风雨桥与鼓楼 505
第八节 传统乡土社会活化石的汝城古祠堂建筑群 508
第九节 “摩崖三绝”古石刻 513
第八章 深蕴审美情趣的湖南民间工艺品 520
第一节 服饰编织刺绣印染工艺品 520
第二节 竹木雕刻编织工艺品 528
第三节 石雕工艺品 532
第四节 陶瓷工艺品 534
第五节 其他工艺美术制品 537
附录 541
一、湖南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1
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南省入选项目 544
三、湖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44
四、湖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548
五、湖南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548
六、湖南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549
七、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湖南部分) 549
主要参考文献 550
索引 553
后记 563
跋&陈进玉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