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CDMA通信概况 3
1.1.1 CDMA移动通信起源 3
1.1.2 第二代商用CDMA移动通信 4
1.1.3 第三代商用CDMA移动通信 5
1.1.4 CDMA向4G演进途径 11
1.2 CDMA无线网络优化 12
1.2.1 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12
1.2.2 移动网络运行周期 13
1.2.3 网络优化常用工具 13
1.2.4 网络优化内容 15
1.2.5 网络优化手段 16
1.2.6 网络优化流程 17
参考文献 20
第2章 天线和电磁波传播 21
2.1 天线概述 21
2.2 天线基本参数 22
2.2.1 工作频段 22
2.2.2 天线增益 22
2.2.3 驻波比 22
2.2.4 极化方式 23
2.2.5 波瓣宽度 24
2.2.6 上旁瓣抑制与零点填充 25
2.2.7 前后比 25
2.2.8 交叉极化比 26
2.2.9 隔离度 26
2.2.10 下倾角 26
2.2.11 三阶无源交调 27
2.2.12 输入阻抗 28
2.3 基站天线类型 28
2.3.1 全向天线 28
2.3.2 定向天线 29
2.3.3 八木定向天线 29
2.3.4 室内吸顶天线 29
2.3.5 室内壁挂天线 30
2.3.6 特殊天线 30
2.4 天线分集 31
2.4.1 分集概述 31
2.4.2 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 31
2.4.3 分集合并技术 32
2.5 不同环境天线选用 32
2.5.1 市区 32
2.5.2 郊区 36
2.5.3 农村 36
2.5.4 快速道路 36
2.5.5 山区 37
2.5.6 近海 37
2.5.7 隧道 38
2.5.8 室内 38
2.6 电磁波传播特性 38
2.6.1 慢衰落和快衰落 39
2.6.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39
2.6.3 多径传播 39
2.6.4 多普勒频移 40
第3章 CDMA无线通信基础 41
3.1 CDMA网络架构 41
3.1.1 移动台(MS) 42
3.1.2 基站子系统(BSS) 42
3.1.3 网络交换系统(NSS) 42
3.1.4 操作维护中心(OMC) 44
3.2 CDMA蜂窝结构 44
3.3 移动区域组成 45
3.4 编号计划 46
3.4.1 移动终端识别 46
3.4.2 网络标识号 47
3.5 CDMA工作频段 48
3.6 cdma2000 1x无线信道 50
3.6.1 1x前向物理信道 50
3.6.2 1x反向物理信道 51
3.7 cdma2000 1x关键技术 52
3.7.1 扩频技术 52
3.7.2 扩频码 54
3.7.3 功率控制 55
3.7.4 软切换 56
参考文献 60
第4章 CDMA网络规划 61
4.1 CDMA网络规划概述 61
4.1.1 CMDA网络规划目的 61
4.1.2 CDMA网络规划指导思想 61
4.1.3 CMDA网络规划准则 62
4.2 CDMA网络规划流程 62
4.2.1 设计准备 62
4.2.2 初步设计 63
4.2.3 最终设计 63
4.3 CDMA网络滚动规划 64
4.3.1 什么是滚动规划 64
4.3.2 滚动规划的意义 64
4.3.3 滚动规划的方法 64
4.4 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 65
4.4.1 无线覆盖规划 65
4.4.2 无线链路预算 66
4.4.3 无线容量规划 70
4.4.4 容量和覆盖的关系 71
4.4.5 PN码规划 72
4.4.6 PN邻区规划 75
4.4.7 重要参数规划 76
4.5 CDMA规划的特点 81
第5章 cdma2000 1x信令与协议 82
5.1 信令与协议概述 82
5.1.1 OSI 7层协议模型 82
5.1.2 TCP/IP协议模型 83
5.1.3 No.7 号信令系统 84
5.2 cdma2000 1x信令与协议 86
5.2.1 cdma2000 1x接口与协议 86
5.2.2 cdma2000 1x协议结构 87
5.2.3 Um空中接口 88
5.2.4 A接口 91
5.2.5 Abis接口 96
5.3 cdma2000 1x网络其他接口协议 97
5.3.1 移动应用部分(MAP) 97
5.3.2 移动智能网应用部分 98
5.4 IETF相关协议 100
5.4.1 IP 100
5.4.2 TCP 101
5.4.3 UDP 102
5.4.4 ATM协议 102
5.4.5 PPP 103
5.4.6 IPSec协议 104
5.4.7 GRE协议 106
5.4.8 RADIUS协议 106
5.4.9 移动IP协议 107
参考文献 109
第6章 cdma2000 1x通信事件及流程 110
6.1 移动台状态迁移 110
6.1.1 移动台初始化状态 110
6.1.2 移动台空闲状态 112
6.1.3 移动台系统接入状态 112
6.1.4 移动台业务信道状态 112
6.2 开机选网原理 112
6.3 空闲切换 113
6.4 移动台登记 114
6.5 位置更新 114
6.6 随机接入 115
6.7 安全机制 115
6.7.1 接入鉴权 116
6.7.2 加密 118
6.8 话音呼叫和释放 119
6.8.1 话音业务主呼 119
6.8.2 话音业务被叫 120
6.8.3 话音业务释放 121
6.9 寻呼 121
6.10 切换 122
6.10.1 接入切换 123
6.10.2 软切换 123
6.10.3 硬切换 124
6.11 系统消息 125
6.11.1 必选系统消息 125
6.11.2 可选系统消息 126
6.12 短消息流程 127
6.12.1 短消息发送流程 127
6.12.2 短消息接收流程 128
6.13 呼叫进程中异常 129
6.13.1 呼叫失败原因 129
6.13.2 掉话主要原因 129
6.13.3 BS内软切换失败原因 130
6.13.4 BS内硬切换失败原因 130
6.14 漫游 130
6.15 数据业务流程 131
6.15.1 数据业务起呼流程 131
6.15.2 同PDSN的Dormant切换流程 132
参考文献 133
第7章 cdma2000 1x网优指标 134
7.1 覆盖指标 134
7.2 负荷类指标 134
7.2.1 话务量 134
7.2.2 数据业务流量 135
7.2.3 数据业务吞吐率 135
7.3 接入性指标 136
7.3.1 拥塞指标 136
7.3.2 呼叫建立成功率 136
7.3.3 寻呼成功率 137
7.3.4 呼叫建立时延 137
7.4 保持性指标 137
7.4.1 掉话率 137
7.4.2 话务掉话比 138
7.4.3 切换成功率 138
7.4.4 话音质量(MOS值)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8章 cdma2000 1x参数优化 140
8.1 概述 140
8.1.1 无线参数调整说明 140
8.1.2 主要涉及无线参数种类 141
8.2 网络识别参数 141
8.2.1 系统识别码(SID) 141
8.2.2 网络识别码(NID) 141
8.3 开销增益参数 142
8.3.1 导频信道增益(PILOTGAIN) 142
8.3.2 同步信道增益(SYNGAIN) 142
8.3.3 寻呼信道增益(PCHGAIN) 142
8.4 系统接入参数 142
8.4.1 接入试探前缀长度(PAM SZ) 144
8.4.2 接入试探消息实体长度(MAX_CAP_SZ) 144
8.4.3 接入试探随机延迟(PROBE_PN_RAN) 145
8.4.4 接入试探滞后(PROBE_BKOFF) 146
8.4.5 接入试探数(NUM_STEP) 146
8.4.6 接入试探序列滞后(BKOFF) 146
8.4.7 接入信道数目(ACC_CHAN) 147
8.4.8 接入响应等待时间(ACC_TMO) 147
8.4.9 最大接入请求试探序列数(MAX_REQ_SEQ) 148
8.4.10 最大接入响应试探序列数(MAX_RSP_SEQ) 148
8.4.11 初始标称功率(NOM_PWR) 148
8.4.12 初始功率偏置(INIT_PWR) 149
8.4.13 功率调整步长(PWR_STEP/PI) 149
8.5 注册登记参数 149
8.5.1 寻呼信道数目(PAGE_CHAN) 149
8.5.2 最大时隙周期索引(MAX_SLOT_CYCLE_INDEX) 150
8.5.3 参数变化登记(PARAMETER_REG) 150
8.5.4 周期登记(REG_PRD) 150
8.5.5 距离登记(REG_DIST) 151
8.5.6 登记区数量(TOTAL_ZONES) 151
8.5.7 注册定时器(ZONE_TIMER) 152
8.5.8 多SID存储(MULT_SIDS) 153
8.5.9 多NID存储(MULT_NIDS) 153
8.5.10 本地用户登记(HOME_REG) 153
8.5.11 外部系统用户登记(FOR_SID_REG) 153
8.5.12 外部网络用户登记(FOR_NID_REG) 154
8.5.13 开机登记(POWER_UP_REG) 154
8.5.14 关机登记(POWER_1x EV-DOWN_REG) 154
8.6 切换、搜索及邻区参数 155
8.6.1 软切换参数 155
8.6.2 搜索相关参数 158
8.6.3 邻集列表参数 160
8.7 功率控制参数 161
8.7.1 慢速前向功控参数 161
8.7.2 快速前向功控参数 163
8.7.3 反向功控参数 166
8.8 1x数据业务参数 167
8.8.1 前向补充信道的持续时间(FOR_SCH_DURATION) 167
8.8.2 反向补充信道的持续时间(REV_SCH_DURATION) 168
8.8.3 反向补充信道DTX时间(REV_SCH_DTX_DURATION) 169
8.8.4 SCH调度起始时间(START_TIME_UNIT) 169
8.8.5 R-SCH终止标识(USE_T_ADD_ABORT) 170
8.8.6 R-SCH期望速率(PREFERRED_RATE) 170
8.8.7 时隙周期单元(DURATION_UNIT) 170
参考文献 171
第9章 cdma2000 1x无线优化 172
9.1 概述 172
9.2 DT/CQT测试介绍 172
9.2.1 导频强度Ec/Io 172
9.2.2 接收电平 173
9.2.3 发射功率 173
9.2.4 前向误帧率(FER)统计 173
9.3 KPI分析介绍 174
9.3.1 网优常用KPI指标 174
9.3.2 KPI分析注意事项 174
9.4 覆盖优化 174
9.4.1 影响覆盖因素 174
9.4.2 覆盖问题分类 175
9.4.3 室外弱覆盖分析 175
9.4.4 室外越区覆盖分析 175
9.4.5 室内覆盖优化 176
9.4.6 导频污染优化 177
9.4.7 链路不平衡分析 179
9.5 接入性能优化 180
9.5.1 寻呼成功率分析 180
9.5.2 呼叫建立成功率分析 181
9.5.3 呼叫失败流程分析 183
9.5.4 呼叫建立时延分析 186
9.5.5 拥塞率分析 188
9.6 保持性能优化 191
9.6.1 掉话率分析 191
9.6.2 切换分析 194
9.6.3 话音质量分析 202
9.7 负荷性能优化 202
9.7.1 高话务负荷分析 203
9.7.2 高寻呼负荷分析 203
9.7.3 高接入负荷分析 204
9.7.4 多载频话务均衡分析 204
9.8 1x数据业务优化 205
9.8.1 数据呼叫建立流程 206
9.8.2 数据呼叫建立分析 206
9.8.3 数据掉线率分析 207
9.8.4 数据速率分析 208
参考文献 209
第10章 1x EV-DO网络技术 210
10.1 1x EV-DO标准发展 210
10.2 1x EV-DO网络架构 211
10.2.1 接入终端 212
10.2.2 无线接入网 212
10.2.3 分组核心网 213
10.3 1x EV-DO物理信道 214
10.3.1 前向物理信道 214
10.3.2 反向物理信道 217
10.4 1x EV-DO关键技术 218
10.4.1 时分复用 218
10.4.2 自适应调制编码 218
10.4.3 HARQ 219
10.4.4 多用户调度 219
10.4.5 速率控制 220
10.4.6 反向功率控制 220
10.4.7 前向虚拟软切换 221
10.5 1x EV-DO无线网络规划 221
10.5.1 1x EV-DO无线网络规划原则 221
10.5.2 1x EV-DO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222
10.5.3 1x EV-DO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223
10.5.4 1x EV-DO无线覆盖规划 223
10.5.5 1x EV-DO无线容量规划 227
参考文献 228
第11章 1x EV-DO空口协议 229
11.1 空口协议模型 229
11.2 物理层协议 230
11.3 MAC协议功能 231
11.3.1 功能介绍 231
11.3.2 协议介绍 232
11.4 安全层协议功能 238
11.4.1 功能介绍 238
11.4.2 协议介绍 238
11.5 连接层协议功能 240
11.5.1 功能介绍 240
11.5.2 协议介绍 240
11.6 会话层协议功能 243
11.6.1 功能介绍 243
11.6.2 协议介绍 244
11.7 流层协议功能 246
11.7.1 功能介绍 246
11.7.2 协议介绍 246
11.8 应用层协议功能 247
11.8.1 功能介绍 247
11.8.2 协议介绍 247
第12章 1x EV-DO事件与流程 250
12.1 概述 250
12.2 开机选网 250
12.2.1 PRL设置 250
12.2.2 混合终端选网 251
12.2.3 接入层面选网 251
12.2.4 应用层面选网 252
12.3 空口会话事件 252
12.3.1 空口会话建立 252
12.3.2 空口会话维持 254
12.3.3 空口会话释放 254
12.4 HRPD连接建立 256
12.4.1 AT发起HRPD连接建立 256
12.4.2 PDSN发起连接重激活 257
12.4.3 AT发起连接重激活 258
12.5 HRPD连接释放 259
12.5.1 AT发起的连接释放 259
12.5.2 AN发起的连接释放 259
12.5.3 PDSN发起的连接释放 260
12.6 鉴权 261
12.6.1 接入鉴权 261
12.6.2 核心网鉴权 264
12.7 位置更新 266
12.7.1 AT发起的位置更新 266
12.7.2 AN发起位置更新 267
12.8 切换事件 267
12.8.1 反向链路软切换 267
12.8.2 前向虚拟软切换 268
12.8.3 AN间的休眠态切换 269
12.8.4 AN间的激活态切换 270
12.9 EV-DO和1x切换 272
12.9.1 混合覆盖区切换 272
12.9.2 混合覆盖区边缘切换 276
参考文献 279
第13章 1x EV-DO网优指标 281
13.1 覆盖类指标 281
13.2 负荷类指标 281
13.2.1 流量指标 281
13.2.2 吞吐量 282
13.2.3 速率 282
13.3 接入性指标 283
13.3.1 会话建立流程 283
13.3.2 UATI分配成功率 284
13.3.3 Session协商成功率 284
13.3.4 Session接入鉴权成功率 284
13.3.5 连接建立成功率 284
13.3.6 寻呼响应率 286
13.4 保持性指标 287
13.4.1 掉线率 287
13.4.2 切换成功率 287
参考文献 288
第14章 1x EV-DO参数优化 289
14.1 概述 289
14.2 基本参数 289
14.2.1 控制信道速率 289
14.2.2 控制信道偏置 289
14.2.3 DRCLock子信道周期 290
14.2.4 DRCLock子信道长度 291
14.2.5 多用户数据分组开关 291
14.2.6 短分组启用门限 292
14.2.7 睡眠态定时器 292
14.2.8 DRC长度 292
14.2.9 DRC信道增益 293
14.2.10 DRC监视定时器 293
14.2.11 DSC长度 293
14.2.12 DSC信道增益 294
14.2.13 ACK信道增益 294
14.2.14 DRC信道GainBoost 294
14.2.15 DRCBoost长度 295
14.2.16 DRC门控 295
14.2.17 DRCTranslation偏置 295
14.2.18 DSC信道GainBoost 296
14.2.19 DSCBoost长度 296
14.2.20 DeltaACK信道增益 296
14.2.21 RRI信道增益预设 297
14.2.22 RRI信道传输后设 297
14.3 接入参数 297
14.3.1 最大接入探针数 297
14.3.2 最大探针序列数 298
14.3.3 接入探针周期 298
14.3.4 接入探针前缀帧长 299
14.3.5 接入探针前缀时隙数 299
14.3.6 接入探针滞后时间 300
14.3.7 接入探针序列滞后时间 300
14.3.8 接入信道最大速率 300
14.3.9 接入探针最大速率 301
14.3.10 接入信道最大分组长 301
14.3.11 接入探针之间测试时间 301
14.3.12 9.6kbit/s速率接入功率比 301
14.3.13 反向数据信道标称功率偏置 302
14.3.14 APersistenceOverride 302
14.4 功控参数 302
14.4.1 开环功率调整 302
14.4.2 初始开环功控校正因子 303
14.4.3 连续探测功率增量 303
14.4.4 反向目标分组错误率 304
14.4.5 反向外环初始功控门限 304
14.4.6 反向外环功控最大门限 304
14.4.7 反向外环功控最小门限 305
14.4.8 无数据传送状态下反向外环功控最大门限 305
14.4.9 常态下反向外环功控上调幅度 305
14.4.10 数据开传时反向外环功控下调幅度 306
14.5 切换参数 306
14.5.1 同频导频加门限 306
14.5.2 同频导频去门限 306
14.5.3 同频导频比较差值 307
14.5.4 同导频去掉定时器长度 307
14.5.5 “截止”线斜率 307
14.5.6 激活集加导频截距 308
14.5.7 激活集去导频截距 308
14.5.8 激活集/候选集搜索窗 308
14.5.9 邻集导频的搜索窗 309
14.5.10 剩余集搜索窗 309
14.5.11 更软切换时延 309
14.5.12 软切换时延 310
14.6 准入与负载控制参数 310
14.6.1 反向激活比特滤波时间常数 310
14.6.2 快速反向激活比特滤波时间常数 310
14.6.3 反向负载控制门限 311
14.6.4 反向链路不允许发射静默时长 311
14.6.5 反向链路静默起始时刻 311
14.6.6 反向激活比特长度 312
14.6.7 反向激活比特偏移 312
14.6.8 合并门限 312
14.6.9 有效负荷门限 313
参考文献 313
第15章 1x EV-DO无线优化 314
15.1 1x EV-DO优化概述 314
15.1.1 1x EV-DO优化特点 314
15.1.2 1x EV-DO优化原则 315
15.1.3 1x EV-DO优化流程 315
15.1.4 1x EV-DO优化方法 317
15.2 日常DT/CQT测试 317
15.2.1 信噪比 318
15.2.2 DRC申请速率 318
15.2.3 前向数据吞吐率 318
15.2.4 反向数据吞吐率 318
15.2.5 前向分组错误率 319
15.2.6 激活集导频数 319
15.2.7 终端接收电平 319
15.2.8 终端发射功率 319
15.2.9 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319
15.2.10 平均分组业务建立时延 319
15.2.11 分组业务掉话率 320
15.3 KPI优化分析 320
15.3.1 KPI主要指标 320
15.3.2 KPI分析要点 321
15.4 覆盖及干扰优化 321
15.4.1 弱覆盖优化 322
15.4.2 越区覆盖优化 322
15.4.3 反向干扰优化 322
15.5 接入性能优化 325
15.5.1 1x EV-DO接入流程 325
15.5.2 连接建立分析 328
15.5.3 TCA分配分析 329
15.5.4 TCC分析 329
15.5.5 接入鉴权分析 330
15.5.6 PPP建立分析 330
15.6 负荷性能优化 330
15.6.1 单载扇用户数量 330
15.6.2 MAC信道功率配比 331
15.6.3 反向软切换比例控制 332
15.7 保持性能优化 332
15.7.1 1x EV-DO掉线机制 332
15.7.2 1x EV-DO掉线原因分析 333
15.8 1x EV-DO速率性能优化 335
15.8.1 1x EV-DO数据路由 335
15.8.2 1x EV-DO数据空口优化思路 336
15.8.3 前向速率优化 336
15.8.4 反向速率优化 338
参考文献 341
第16章 专题研究分析 342
16.1 干扰分析 342
16.1.1 干扰类型 342
16.1.2 干扰影响 343
16.1.3 干扰判断和查找 344
16.1.4 干扰消除办法 345
16.2 直放站优化分析 345
16.2.1 直放站对CDMA系统影响 345
16.2.2 CDMA直放站常见问题分析 346
16.2.3 直放站的优化 347
16.3 海域优化分析 348
16.3.1 海面覆盖特点 348
16.3.2 海面问题分析 348
16.3.3 海面优化措施 349
16.4 高铁/地铁优化分析 350
16.4.1 高铁优化 350
16.4.2 地铁优化 353
16.5 话单应用研究 356
16.5.1 话单介绍 356
16.5.2 话单内容 356
16.5.3 话单应用 357
16.5.4 总结 364
16.6 都市高层覆盖研究 364
16.6.1 高层覆盖的解决办法 364
16.6.2 天线选型考虑因素 365
16.6.3 应用案例 367
16.6.4 总结 371
16.7 CDMA寻呼信道容量分析 371
16.7.1 CDMA寻呼信道结构 371
16.7.2 寻呼信道传输消息类型 372
16.7.3 寻呼信道负荷分析 373
16.7.4 寻呼信道寻呼容量计算 376
16.7.5 现网数据分析 376
16.7.6 总结 377
16.8 厂商边界切换优化 377
16.8.1 概述 377
16.8.2 硬切换原理分析 377
16.8.3 案例介绍 379
第17章 优化案例介绍 382
17.1 掉话分析 382
17.1.1 直放站干扰引起的掉话 382
17.1.2 弱覆盖引起的掉话 383
17.1.3 越区覆盖导致的掉话 383
17.1.4 搜索窗设置不当导致掉话 384
17.1.5 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 386
17.1.6 室内布线器件损坏导致掉话 387
17.1.7 邻区漏配导致的掉话 389
17.1.8 GPS板件故障导致的掉话 391
17.2 接入分析 392
17.2.1 前向功率过载导致接入失败 392
17.2.2 CE故障导致接入失败 394
17.2.3 反向干扰引起的接入失败 394
17.3 导频污染优化 395
17.4 覆盖问题导致速率低 397
第18章 网优平台介绍 401
18.1 网优平台作用 401
18.2 网优平台介绍 401
18.2.1 系统运行环境及配置要求 401
18.2.2 网优平台拓扑图 402
18.2.3 网优平台软件架构 402
18.3 网优平台的特色 404
18.3.1 数据源解析能力 404
18.3.2 网优平台的扩展性 404
18.3.3 话单数据实时采集及处理 404
18.3.4 Oracle数据库设计 404
18.3.5 话单定位算法 404
18.3.6 数据采集监控 405
18.4 网优平台的功能 405
18.4.1 数据管理模块子功能 405
18.4.2 日常优化模块子功能 406
18.4.3 专项优化模块子功能 407
18.4.4 用户级优化模块子功能 408
18.4.5 网络评估模块子功能 408
18.4.6 GIS模块子功能 409
18.4.7 系统管理模块子功能 409
18.4.8 前台支撑模块子功能 410
18.4.9 报表管理模块子功能 410
缩略语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