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译例 1
马太斯原序 1
第一章 稗史之目的 1
稗史为表现真理之工具 1
实事与稗史中之事实 2
真理与事实 2
寻求真理 3
三种必经之程序 4
轻重之不同 4
稗史之为艺与化学 6
稗史与实际 6
稗史与历史 8
稗史与传记 8
传记历史及稗史 9
真实之稗史 9
谎妄之稗史 10
稗史中违反真理轻微之过失 11
违反真理重大之过失 12
偶遇事实之无用 13
所造人物之独立 13
稗史较平常报告之事实为真实 14
例外与定律 15
真实为不朽惟一之条件 16
稗史之道德与不道德 16
智慧之能力 18
智慧与定法 18
普通经验与特殊经验 19
广泛经验与精深经验 19
能经验之性情 20
好奇与同情 21
第二章 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21
表现真理之二法 21
作家非写实则浪漫 22
郭劳福不当之分别 23
第二不完善之分别 24
第三不完善之分别 25
卜立之反面定义 26
真正之分别在方法而不在材料 27
科学的发明与美术的表现 28
霍桑之明证 28
哲学的程式 29
归纳与演绎 29
写实派作家之归纳方法 30
浪漫派作家之演绎方法 30
写实主义亦如归纳的科学为近世之出品 31
写实主义之所长 32
浪漫主义之所长 33
写实主义之受制 33
浪漫主义之自由 34
二法无分优劣 36
写实主义之流弊 37
浪漫主义之流弊 38
第三章 叙事文之性质 39
已论材料继论方法 39
为文四法 40
(一)辨论法 40
(二)解说法 40
(三)描写法 41
(四)叙事法为稗史自然方法 41
连贯与连续 41
人生为时间的美术为论理的 43
叙事能力 44
叙述故事之快乐 45
叙述故事而无快乐 46
发达叙事能力之方法 46
事实二字之意义 47
如何使事实发生 47
重动作之叙事文 50
重人物之叙事文 50
结论 51
第四章 结构 52
叙事文为提炼之人生 52
叙事文之合一 53
确定之目标 54
分析的构造与总合的构造 55
结构之重要 55
初简之叙事法 56
直接的事实与间接的事实 56
荡子体 58
结构之定义 59
组织之复杂 60
主结 61
始中终 61
副结构 62
散漫之叙事文与紧密之叙事文 63
故事叙述之多寡 63
叙述故事始于何处 66
论理的蝉联与时间的连续 66
系结与解结 67
结上接下 67
第五章 人物 68
人物须有使阅者识知之价值 68
阅者个人程度性质之不同 69
稗史中重大人物有普遍之兴味 70
公性 71
个性 71
寓意稗史之弊病 71
描写过实之人物之弊病 72
不变的人物与变的人物 73
直接与间接表现人物性质之方法 74
二法又可各分为数法 74
(甲)直接表现人物性质之方法 75
(一)论说法 75
(二)描写法 76
(三)心理分析法 77
(四)其他人物评论法 79
(乙)间接表现人物性情之方法 80
(一)以言语表现法 80
(二)以动作表现法 82
(三)以对于其他人物之影响表现法 83
(四)以环境表现法 85
第六章 环境 86
图画史上背景之进化 87
(一)第一时期 87
(二)第二时期 88
(三)第三时期 88
稗史史上之环境有相似之进化 89
(一)第一时期 89
(二)第二时期 89
(三)第三时期 90
(甲)环境有助于动作 90
(乙)环境有助于人物 91
环境与人物感情之融合 91
以人情强傅实物之谎谬 92
环境与人物感情之违反 93
环境之反嘲 94
美术的应用与哲学的应用 94
(一)环境为动作之动机 94
(二)环境于人物之影响 97
环境为稗史中之主人 98
气候之作用 98
浪漫环境与写实环境 100
爱伦波之浪漫环境 101
伊略脱之写实环境 102
气象与土色 102
结论 103
第七章 叙事文之述法 104
述法之重要 104
述法分二类第一身称与第三身称 105
(甲)第一类述法之重分 106
(一)由主要人物叙述法 106
(二)由不甚重要之人物叙述法 109
(三)由若干人物叙述法 110
(四)书札法 111
(乙)第二类述法之重分 111
(一)无限制之述法 112
(二)有限制之述法 113
(三)极严密之述法 115
叙述之语气别为二非个人的语气与个人的语气 115
(一)非个人的语气 115
(二)个人的语气 116
述法为构成全故事之一元素 118
述法为叙事文之主人 119
第八章 叙事文之主重处 120
主形质与副形质 120
美术以主重示二者之分别 120
示主重之法 121
(一)以篇末为主重处 121
(二)以篇端为主重处 123
(三)以段节示主重法 124
以位置示主重申论 124
(四)以轻重相称示主重法 126
(五)以轻重倒置示主重法 126
(六)以反复申言示主重法 127
(七)以反对示主重法 128
(八)以极峯示主重法 130
(九)以惊奇示主重法 131
(十)以迟延示主重法 132
(十一)以摹仿动作示主重法 133
第九章 史诗戏剧与小说 134
稗史为普通之名词 135
散体叙事文与韵体叙事文 135
稗史三体 137
(甲)史诗体 137
(乙)戏剧体 141
(一)演员于戏剧之影响 141
(二)剧场于戏剧之影响 143
(三)观众于戏剧之影响 143
重编为戏剧之小说 146
(丙)小说体 146
第十章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 147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 147
长篇小说与中篇小说 149
短篇小说为独立之一体 149
爱伦波之名言 150
马太斯之定则 151
短篇小说之定义 153
此定义之解释 153
(一)独一之叙事文感应 153
(二)最经济之法 154
(三)最能动人之力 154
故事之篇幅短者非短篇小说 155
短篇小说之篇幅长者 156
卜立之批评 157
长篇小说作家与短篇小说作家 159
短篇小说较长篇小说为有美术 161
短篇小说几尽为浪漫的 162
第十一章 短篇小说之构造 162
构造短篇小说最佳之方法惟一 162
短篇小说构造之问题 163
篇端之位置 164
篇末之位置 166
爱伦波乌鸦之分析 167
李奇亚之分析 168
浪子回头之分析 174
短篇小说之文笔 177
第十二章 文笔 178
构造与文笔 178
文笔可觉不可知 179
文笔为绝对之物 179
语言感人分二途 179
实例 180
谐声字 181
追忆字 182
缀音之排置 182
史梯芬孙论文 183
声律 183
字母之排置 183
文笔为优美之艺术 185
文笔与稗史 185
谓文笔为偶得者之谬论 188
文笔祇可直觉 188
方法与材料 189
内容与外形 189
二者之融合 193
作者之人格 194
结论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