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民族 25
第一节 民族概念与民族类型 25
一、民族概念 25
二、民族类型 49
第二节 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51
一、民族的产生 51
二、民族发展 65
三、民族融合与消亡 7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态势 82
一、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 83
二、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时期 85
三、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特点和发展差距长期存在的时期 88
第二章 民族关系 93
第一节 民族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93
一、民族关系的内涵 93
二、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95
第二节 民族关系的性质、特征 96
一、民族关系的性质 96
二、民族关系的特征 98
第三节 民族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 101
一、国家体系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01
二、民族主体状况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02
三、阶级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03
第四节 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 114
一、民族关系发展以既定历史条件和现有民族关系格局为基础 114
二、民族关系发展以物质生活上的互利性追求和精神生活上的取长补短为动力源泉 115
三、民族关系发展的范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不断扩大 116
四、民族关系发展中民族间联系交往与矛盾冲突的现象同时存在 116
第五节 当代世界民族关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117
一、当代世界民族关系的特点 118
二、当代世界民族关系发展的总趋势 121
第三章 民族问题 123
第一节 民族问题的概念及类型 123
一、民族问题的内涵 123
二、民族问题的类型 128
第二节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134
一、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根源 135
二、民族交往是民族问题得以发生的途径 138
三、对民族群体利益的关注是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139
第三节 民族问题的表现及特点 140
一、民族问题的表现 140
二、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143
第四节 民族问题的性质和实质 146
一、民族问题的性质 146
二、民族问题的实质 147
第五节 民族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 155
一、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 155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 158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63
第四章 民族意识 170
第一节 民族意识的内涵和实质 170
第二节 民族意识的内容和结构 174
第三节 民族意识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176
第四节 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民族主义的关系 178
一、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178
二、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181
第五节 民族意识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 182
第六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意识的发展趋势 184
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 189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般原则 189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192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探索和实践 192
二、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成要素 195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
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198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原则 207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讨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209
一、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内涵、性质 209
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本质特征 213
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与国家认同 217
四、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文化自治 223
附录 227
国家认同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核心要素 227
苏联民族政策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239
关于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考 255
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大转变 264
民族地区需关注和应对的四对矛盾 270
信任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 273
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优惠政策 275
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278
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