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麻醉学基础 2
第一章 麻醉学概论 2
第一节 中医中药麻醉 2
第二节 现代医学中的麻醉学 2
一、全身麻醉 2
二、局部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应用进展 5
三、特殊麻醉方法的进展 6
四、复苏学及危重医学的发展 6
五、麻醉专业组织的发展 6
六、我国现代麻醉的发展 6
七、麻醉学的发展趋势 7
第二章 手术室管理 8
第一节 安全制度 8
一、安全会议制度 8
二、麻醉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8
三、清单核对制度 8
四、术后恢复室与麻醉安全 9
五、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11
六、紧急事件预案制度 12
第二节 感染控制规范 12
一、对麻醉医生的要求 12
二、麻醉实施及操作过程中的规范 13
三、用药规范 13
四、器材管理规范 13
第三节 病例汇报与讨论制度 13
一、特殊病例汇报制度 13
二、疑难病例交流与讨论制度 14
第三章 麻醉科临床信息管理 16
第一节 回顾——不断的探索 16
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临床信息系统的巨大推动 16
二、医院信息系统的巨大发展 16
三、麻醉科信息管理系统 16
第二节 现状——蓬勃的发展 17
一、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麻醉信息管理,覆盖围术期完整业务流程的麻醉临床信息管理系统 17
二、建立以麻醉信息管理为核心的科研系统 18
第三节 展望——可持续发展的阻力 19
一、AIMS面临的技术问题 19
二、投资与回报的差距,成本及效益的困惑 19
三、对信息化认识不够 19
四、系统设计缺陷 19
五、具有医学背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缺乏与培养 19
六、麻醉信息系统的缺陷及法律的空白 19
七、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20
八、麻醉医师的接受 20
第四节 发展前景 20
一、AIMS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21
二、信息管理系统朝着覆盖全面工作方向发展 21
三、信息管理系统朝着决策支持方向发展 21
四、信息管理系统朝着效能化方向发展 21
第四章 临床麻醉用药 23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 23
一、概述 23
二、局麻药物的临床应用 23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24
一、硫喷妥钠 25
二、丙泊酚 25
三、氯胺酮 25
四、依托咪酯 26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 26
一、氧化亚氮 26
二、氟烷 26
三、恩氟烷 26
四、异氟烷 27
五、七氟烷 27
六、地氟烷 27
第四节 肌肉松弛药 28
一、肌松药的作用原理和分类 28
二、常用肌松药 28
第五节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29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 30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31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 31
四、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 31
第五章 常用麻醉技术 33
第一节 吸入麻醉技术 33
一、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33
二、吸入麻醉药物的摄取及其影响因素 33
三、吸入麻醉的准备 34
四、吸入麻醉的实施 34
第二节 静脉麻醉技术 37
一、基础知识 37
二、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区别 39
三、全凭静脉麻醉的实施 39
四、全凭静脉麻醉的适用范围 40
五、全凭静脉麻醉的优点 40
六、不足之处 41
第三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技术 41
一、黄韧带的解剖结构 41
二、避免使用空气压缩试验 41
三、蛛网膜下腔穿刺点应选在L3~L4或以下 42
四、局麻的神经药物毒性 42
五、椎管内神经阻滞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42
六、术后镇痛 42
七、拔管后出血 42
第四节 结论与争论 42
一、静-吸之争 42
二、硬膜外神经阻滞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42
三、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43
第六章 体液平衡 44
第一节 概述 44
一、体液组成和分布 44
二、渗透压 44
三、电解质分布和平衡 44
四、pH 44
第二节 水、电解质平衡 44
一、水平衡 44
二、钠平衡 45
三、钾平衡 46
四、钙平衡 47
五、磷代谢紊乱 48
六、镁代谢紊乱 49
第三节 酸碱平衡 50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 50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及意义 50
三、酸碱平衡紊乱 51
四、酸碱平衡紊乱的简化判断流程 53
五、酸碱平衡紊乱判读方法的进展 53
六、急诊手术患者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 54
七、围术期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 55
第七章 液体治疗与输血 56
第一节 液体治疗 56
一、体液状态评估 56
二、液体的种类与选择 57
三、术中常规补液方案 59
四、术中输液的监测 62
第二节 异体输血 63
一、成分输血 63
二、输血的适应证 64
三、配血试验及血液保存 64
四、输血相关并发症 64
第三节 自体输血及血液管理 65
一、自体输血 65
二、血液管理 68
第八章 围术期监测 70
第一节 循环系统监测 70
一、心电图 70
二、脉搏监测 71
三、动脉压监测 71
四、中心静脉压监测 72
五、肺动脉导管 74
六、心排血量监测 75
第二节 呼吸系统监测 77
一、呼吸功能的临床观察 77
二、氧的相关监测 77
三、呼出气体分析 78
四、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78
五、机械通气呼吸参数的监测 79
第三节 麻醉深度监测 79
一、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 79
二、食管下段收缩性 80
三、心率变异性分析 80
四、脑电图 80
五、脑电双频指数 80
六、诱发电位 80
七、Narcotrend监测(NT) 81
第四节 凝血功能监测 81
一、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 81
二、血栓弹性描记仪 81
三、Sonoclot分析仪 82
第五节 其他监测 83
一、体温监测 83
二、尿量监测 83
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83
四、血红蛋白监测 84
第九章 呼吸衰竭 86
第一节 定义 86
一、肺衰竭 86
二、泵衰竭 86
第二节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87
一、高碳酸血症 87
二、低氧血症 87
第三节 呼吸衰竭诊断 87
一、呼吸困难 87
二、意识改变 89
三、发绀 89
四、动脉血气分析 89
第四节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90
一、呼吸衰竭治疗基本原则 90
二、保持通畅气道 90
三、氧疗 90
四、无创通气 91
五、有创机械通气 91
第十章 休克 95
第一节 概述 95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95
一、休克的病因 95
二、休克的分类 95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96
一、微循环的变化 96
二、代谢变化 97
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97
四、免疫系统功能改变 97
第四节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98
一、休克的临床表现 98
二、诊断 98
第五节 休克的监护治疗 98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98
二、组织灌注及氧代谢监测 99
三、其他监测指标 101
第六节 常见休克的各论 101
一、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 101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 104
三、过敏性休克 106
第十一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09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述 109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109
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110
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与分型 110
第二节 MODS的发病机制 111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与MODS 111
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MODS 111
三、肠道动力学说 113
第三节 MODS的临床诊断及监测评估 113
一、MODS的临床诊断 113
二、MODS的分器官诊断标准 114
三、MODS的临床表现 115
四、MODS的临床监测与评估 115
第四节 MODS的防治原则 117
一、MODS的预防 117
二、治疗 118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 120
第十二章 心肺脑复苏 122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的历史沿革 122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的三阶段 123
一、基础生命支持 124
二、高级生命支持 126
三、复苏后治疗 129
第三节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131
一、对非医务人员的培训 131
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131
第四节 心肺脑复苏的展望 132
第十三章 重症医学 134
第一节 重症医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134
第二节 重症医学的医疗质量管理 134
一、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 134
二、重症患者的管理 135
第三节 生命终末期医疗及伦理问题 138
一、生命终末期医疗 138
二、维持或撤离生命支持 139
第四节 重症医学的进展和未来 139
一、重症医学的重要进展 139
二、重症医学的现状和未来 141
第二篇 临床麻醉 144
第十四章 术前访视与麻醉前准备 144
第一节 麻醉前访视 144
一、麻醉前访视的意义 144
二、麻醉前访视的内容 144
第二节 病情评估与对策 145
一、心血管疾病 145
二、呼吸系统疾病 148
三、肝脏疾病 148
四、血液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评估与对策 149
五、肾功能障碍患者麻醉前评估与对策 150
六、内分泌疾病评估与对策 151
第三节 麻醉前用药 152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52
二、药物的选择 152
三、常用药物 152
第十五章 气道管理 154
第一节 维持气道通畅和通气的方法 154
一、常规措施 154
二、面罩给氧和预充氧 154
三、维持麻醉患者气道通畅 155
四、面罩正压通气 156
第二节 气道常用工具和方法 157
一、经典气道工具和方法 157
二、管芯类插管工具和方法 159
三、可视喉镜 160
四、声门上气道工具和方法 161
第三节 困难气道的管理 163
一、困难面罩通气 163
二、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164
三、困难气道车 165
第十六章 超声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168
第一节 超声基础 168
一、超声的基本原理 168
二、超声影像特点 168
三、超声基本技术简介 169
四、超声定位穿刺技术的基本流程 173
第二节 超声定位血管穿刺 174
一、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174
二、超声定位桡动脉穿刺置管 175
第三节 超声定位神经阻滞 175
一、超声定位上肢神经阻滞 175
二、超声定位下肢神经阻滞 178
三、超声定位其他部位神经阻滞 181
第四节 超声定位的发展方向 183
第十七章 普通外科手术的麻醉 184
第一节 肝胆胰外科手术的麻醉 184
一、肝脏生理及病理生理 184
二、麻醉对肝胆功能的影响 184
三、肝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185
四、胆囊手术的麻醉管理 186
五、胰腺手术的麻醉管理 186
第二节 胃肠外科手术的麻醉 186
一、胃癌手术的麻醉管理 187
二、肠道手术的麻醉管理 187
第三节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的麻醉 188
一、甲状腺手术的麻醉管理 188
二、甲状旁腺手术的麻醉管理 189
第四节 乳腺手术的麻醉 189
第十八章 心脏与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191
第一节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191
一、麻醉前评估 191
二、麻醉前准备 194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 195
一、麻醉管理 195
二、常见CHD的麻醉处理要点 196
第三节 获得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 198
一、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 198
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 201
第四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 202
一、术前对病情的估计 202
二、术前药物治疗 203
三、麻醉管理 203
四、非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 204
第五节 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 204
一、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204
二、麻醉方法 205
三、手术期间的器官保护 205
第六节 快通道心脏麻醉 206
一、临床意义 206
二、禁忌证 206
三、实施方法 206
四、注意事项 206
第七节 心肌保护及进展 207
一、心肌的I-R损伤 207
二、心肌保护措施 207
第十九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 210
第一节 胸部麻醉的生理学 210
一、体位改变和开胸的影响 210
二、单肺通气的影响 210
第二节 胸科手术的麻醉前评估及术前准备 210
一、呼吸功能的评估 210
二、循环功能的评估 211
三、胸科手术的术前准备 211
第三节 常用的肺隔离技术 212
一、单肺通气的适应证 212
二、常用的肺隔离技术 212
三、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 213
第四节 围术期麻醉管理 215
一、麻醉监测 215
二、术中液体管理 215
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215
四、术后镇痛 216
第五节 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 216
一、肺切除术的麻醉 216
二、食管手术的麻醉 217
三、气管手术的麻醉 217
四、纵隔手术的麻醉 218
五、肺减容手术的麻醉 219
六、支气管肺灌洗术的麻醉 219
第六节 胸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热点 219
第二十章 神经外科麻醉 222
第一节 与麻醉相关的生理学及药理学基础 222
一、神经生理学基础 222
第二节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用于成人开颅手术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24
一、资料与方法 224
二、结果 225
三、总结 230
第三节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230
一、颅脑创伤手术的麻醉管理 230
二、幕上肿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231
三、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232
四、动静脉畸形手术的麻醉管理 233
五、垂体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233
六、后颅窝手术的麻醉管理 234
七、脊髓损伤的麻醉管理 234
八、神经放射的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235
第四节 神经外科麻醉恢复期管理 235
一、神经外科术后气道管理 235
二、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导管的拔除 236
三、神经外科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237
第二十一章 骨科手术的麻醉 239
第一节 骨科手术术前评估的特殊问题 239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239
二、强直性脊柱炎 239
第二节 骨科手术麻醉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40
一、体位 240
二、骨水泥 241
三、充放止血带 242
四、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 242
五、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用于骨盆或骶骨肿瘤切除术 243
六、脂肪栓塞综合征 243
七、静脉血栓栓塞症 244
八、围术期抗凝治疗的影响 244
九、脊柱手术后失明 247
十、神经阻滞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247
第三节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 248
一、髋关节手术 248
二、膝关节手术 248
三、脊柱手术 249
四、骨盆或骶骨切除及骨折手术 250
第二十二章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 252
第一节 肾上腺外科麻醉 252
一、肾上腺皮质疾病 252
二、肾上腺髓质疾病 253
第二节 肾脏切除手术麻醉 254
第三节 结石症手术的麻醉 255
第四节 膀胱、前列腺及尿道手术麻醉 256
一、膀胱肿瘤 256
二、前列腺疾病 257
第五节 男性泌尿外科、妇科泌尿学手术的麻醉 258
第二十三章 妇产科手术的麻醉 260
第一节 产科手术麻醉 260
一、孕产妇的生理 260
二、孕产妇的药理 262
三、孕产妇的麻醉 262
第二节 妇科手术麻醉 266
第三节 新生儿复苏 267
一、新生儿评价和复苏指导 267
二、心肺复苏 267
第二十四章 眼耳鼻喉口腔科手术的麻醉 269
第一节 眼科手术麻醉 269
一、眼部疾病、眼科用药与全身及麻醉相关性 269
二、眼科手术麻醉特点 270
三、眼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 271
四、常见眼科手术麻醉实施与管理 272
第二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 273
一、麻醉学技术和手段在ENT手术中的应用 274
二、常见ENT手术麻醉 274
第三节 口腔科手术麻醉 276
一、口腔科手术麻醉特点 276
二、麻醉选择和管理 276
三、常见手术麻醉 277
第二十五章 烧伤科手术的麻醉 280
第一节 概述 280
第二节 烧伤病情的判断 280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 280
二、烧伤创面深度的判断 280
三、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281
四、烧伤临床分期 281
五、烧伤早期处理 281
第三节 烧伤患者的麻醉 282
一、烧伤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 282
二、烧伤患者的术前评估与准备 282
三、烧伤患者麻醉的药物选择 283
四、烧伤患者的麻醉方法选择 285
五、烧伤患者的麻醉管理 285
六、烧伤患者的麻醉监测 286
第四节 烧伤患者麻醉期间常见并发症 286
一、持续性低血压 286
二、低体温 286
三、凝血机制异常 286
四、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86
第二十六章 器官移植的麻醉 288
第一节 肝脏移植的麻醉 288
一、肝移植受体麻醉的术前评估 288
二、肝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 290
三、肝脏移植术中一些特殊问题的考虑 292
四、特殊肝脏移植患者的麻醉考虑 294
第二节 心脏及肺移植术的麻醉 295
一、心脏移植的术前准备 295
二、心脏移植的术中麻醉管理 296
三、肺移植的麻醉前准备 297
四、肺移植的麻醉管理 299
五、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 300
第三节 肾移植的麻醉 301
一、终末期肾病的病理生理 301
二、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302
三、肾移植受体的麻醉管理 303
四、儿童肾移植的麻醉管理 303
五、肾移植术后注意事项 304
第四节 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 304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 305
二、麻醉管理 305
三、SPK患者的术后处理 306
第二十七章 急诊与创伤手术的麻醉 308
第一节 急诊与创伤患者的评估 308
一、急诊与创伤患者的特点 308
二、急症与创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308
三、急诊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 308
四、创伤评分 309
第二节 急诊与创伤手术的麻醉前处理 309
一、血容量的估计和补充 309
二、反流误吸的预防和处理 311
三、急诊患者麻醉前镇痛 312
第三节 急诊和创伤患者麻醉管理要点 312
一、麻醉前用药 312
二、麻醉选择 313
三、预充氧 313
四、麻醉管理 313
五、麻醉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313
第四节 特殊部位创伤的麻醉处理 314
一、颅脑创伤 314
二、脊髓创伤 314
三、小儿创伤 314
四、孕妇创伤 315
第二十八章 日间手术与手术室外麻醉 316
第一节 日间手术的麻醉 316
一、患者的选择 316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 317
三、麻醉方法 317
四、麻醉后恢复与出院 318
五、前景展望 320
第二节 手术室外患者的麻醉 320
一、设施的设计与安全 320
二、影像学诊治室 321
三、常见检查与治疗的麻醉 321
四、前景展望 323
第二十九章 小儿麻醉 325
第一节 小儿解剖生理与药理特点 325
一、解剖生理特点 325
二、药理特点 325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与麻醉前准备 326
一、麻醉前评估 326
二、麻醉前准备 326
三、麻醉前用药 327
第三节 麻醉方法和麻醉装置 327
一、全身麻醉 327
二、部位麻醉 331
第四节 麻醉期间监测及管理 333
一、一般观察 333
二、循环功能 333
三、呼吸功能 333
四、体温 333
五、尿量 333
六、血电解质 333
七、肌松 334
八、失血量 334
第五节 围术期输液输血 334
一、输液 334
二、输血 334
第六节 麻醉并发症及其防治 336
一、呼吸系统 336
二、循环系统 336
三、体温改变 336
四、神经系统 337
五、其他方面 337
第七节 术后管理和术后镇痛 337
一、术后管理 337
二、术后镇痛 337
第八节 小儿麻醉现状、任务和研究 340
一、中国小儿麻醉现状 340
二、小儿麻醉学近期的任务 340
三、基础和临床研究 340
第三十章 老年患者的麻醉 343
第一节 与年龄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改变 343
一、衰老的机制 343
二、神经系统 344
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344
四、肝肾功能和药物代谢 345
第二节 与年龄相关的功能状态和储备的评估 345
一、活动功能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 345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意识状态评估 348
三、营养状态评估 349
四、老年相关疾病与围麻醉期用药风险评估 351
五、风险评估 351
第三节 麻醉管理 352
一、麻醉药物的临床药理学 352
二、麻醉技术的选择 353
三、术后注意事项 353
第四节 老年患者麻醉的未来发展趋势 355
第三十一章 特殊疾病的麻醉 357
第一节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357
一、术前评估 357
二、围术期治疗 358
三、麻醉的考虑和围术期的管理 358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麻醉 359
一、术前情况 359
二、麻醉管理 359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的麻醉 361
一、术前评估 361
二、术中管理 362
三、术后管理 362
第四节 血液病患者的麻醉 362
一、红细胞异常 362
二、凝血异常 363
三、血小板异常 364
第三十二章 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 36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366
一、呕吐、反流、误吸 366
二、呼吸道梗阻 366
三、低氧血症与通气不足 368
四、肺部并发症 369
五、气管插管术并发症 370
第二节 循环系统并发症 370
一、低血压 370
二、高血压 371
三、围术期心律失常 371
四、围术期心肌缺血 372
五、围术期急性肺水肿 373
六、心室纤颤与心搏骤停 373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373
一、术中知晓 373
二、苏醒延迟 374
三、全麻苏醒期躁动 374
四、围术期低体温 375
五、恶性高热 375
六、脑血管意外 376
第四节 其他并发症 376
一、术后恶心呕吐 376
二、围术期过敏反应 377
第三十三章 麻醉恢复室 379
第一节 概述 379
一、历史与现状 379
二、麻醉恢复室的任务与特点 379
三、建制 379
四、设备和药物 380
第二节 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380
一、收治指征 380
二、日常工作 380
三、PACU疼痛管理 381
四、离开PACU指征 381
第三节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382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382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383
三、苏醒延迟 384
四、躁动 384
五、术后恶心呕吐 385
六、寒战 386
七、低体温 386
第四节 麻醉恢复室相关研究热点和争议 386
一、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的相关研究 386
二、PACU内拔管与拔管后入PACU 387
三、在PACU中实施ICU治疗 387
四、PACU中并发症防治的相关研究 387
第三十四章 疼痛诊疗 388
第一节 疼痛的传导通路及编码痛情绪的脑区 388
一、神经系统内疼痛的传导通路 388
二、编码痛情绪的脑区和神经通路 389
第二节 疼痛的临床和心理学评估 390
一、疼痛的临床评估 390
二、慢性疼痛的心理学评估 390
第三节 常见的临床慢性疼痛综合征及治疗 393
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 393
二、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394
三、纤维肌痛综合征 395
四、癌痛综合征 397
五、三叉神经痛 398
六、中枢性疼痛综合征 399
第四节 争议及未来方向 400
第三篇 麻醉学科研总论 404
第三十五章 麻醉学实验室建设 404
第一节 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基本目的和现状 404
一、建设麻醉学实验室的基本目的 404
二、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和前景 404
第二节 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内容 405
一、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特点 405
二、麻醉学实验室建设的场所规划 405
三、麻醉学实验室的人员管理 406
四、麻醉学实验室的设备管理 407
五、麻醉学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研究平台 408
六、麻醉学实验室学术活动 408
七、麻醉学相关科研课题的申请 409
第三节 麻醉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和制度 409
一、实验人员入室、离室规则 409
二、动物伦理及动物使用规则 409
三、危险化学药物和电、气的使用安全规则 410
第三十六章 医学统计分析方法在麻醉科研中的应用 411
第一节 麻醉科研中常用的医学统计描述 411
一、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411
二、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413
三、统计表和统计图 413
第二节 麻醉科研中常用的医学统计推断方法 413
一、差异性检验 413
二、关联性分析 417
三、生存分析 419
第三节 医学统计分析方法在麻醉科研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421
一、差异性检验 421
二、关联性分析 421
三、生存分析 422
第三十七章 麻醉科研论文写作 424
第一节 概述 424
一、医学科研论文的定义 424
二、医学科研论文的分类 424
三、医学科研论文的作用 425
第二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 425
一、创新性 425
二、科学性和准确性 425
三、规范性 425
四、逻辑性 426
五、可读性 426
第三节 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与写作方法 426
一、前导部分 426
二、论证部分 426
三、表格和图 428
四、附属内容 429
第四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430
一、写作前的准备 430
二、拟订写作提纲 430
三、撰写初稿 430
四、修改文稿 431
五、投稿和发表 431
第三十八章 麻醉学相关转化医学研究 433
第一节 转化医学简介 433
一、转化医学的提出、目的、概念和意义 433
二、转化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科学家的培养 434
第二节 麻醉科学中的转化医学 435
一、临床问题的提出 435
二、研发 436
三、临床验证 437
第三节 转化医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37
第四篇 麻醉学基础科研 440
第三十九章 麻醉学基础科研选题 440
第一节 概述 440
第二节 选题的原则和影响研究生选题的因素 440
一、选题的原则 440
二、选题的影响因素 441
第三节 选题的方式和基本流程 442
一、选题方式 442
二、选题的基本流程 442
第四节 麻醉学领域部分研究热点 443
一、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 443
二、麻醉药物对器官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444
三、围术期重要器官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444
四、围术期输血相关研究 445
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445
六、疼痛机制的相关研究 446
第四十章 麻醉学基础科研常用实验技术 448
第一节 概述 448
第二节 形态学方法 448
一、常规组织形态学染色方法 448
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450
三、形态学电镜技术 452
第三节 细胞和蛋白检测方法 454
一、细胞功能检测 454
二、蛋白质检测方法 459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 462
一、质粒DNA的制备 462
二、RNA制备及应用 462
三、常规、real-time PCR中的特殊步骤及定量 466
四、基因克隆 466
五、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 467
第四十一章 麻醉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468
第一节 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述 468
第二节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内容 469
第三节 麻醉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471
第四节 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475
一、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专利问题 475
二、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0期临床研究 476
三、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Ⅳ期临床研究 477
第四十二章 疼痛动物模型与痛觉行为学测试 479
第一节 疼痛动物模型概述 479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 479
一、根据病程发展分类 479
二、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480
三、根据疼痛的性质分类 480
四、根据生理和病理过程分类 480
第三节 疼痛的动物模型及痛行为检测方法 480
一、炎性疼痛动物模型 480
二、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484
三、癌性疼痛动物模型 488
四、慢性内脏痛动物模型 489
五、术后切口痛模型 490
第五篇 麻醉学临床科研 494
第四十三章 麻醉学临床科研设计 494
第一节 麻醉学临床科研概述与基本程序 494
一、概述 494
二、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494
第二节 临床科学研究的实践 496
一、临床科学研究的伦理法规和伦理原则 496
二、临床科学研究的设计 496
三、临床科学研究实施的标准操作规程 498
第三节 临床科学研究的管理 498
一、临床科学研究的项目管理 498
二、临床科学研究的数据管理 499
第四节 临床科学研究的质量控制 500
一、研究人员培训 500
二、研究者、申办方和监察员的职责 500
三、临床科学研究中的稽查和视察 501
四、临床科学研究中误差与偏倚的控制 502
五、一致性检验 503
六、研究对象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503
第四十四章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实施 505
第一节 概述 505
第二节 RCT的计划阶段 505
一、临床问题的提出 505
二、前期试验 505
三、试验经费 505
第三节 RCT的方案设计 506
一、试验管理信息 506
二、引言 506
三、方法 506
四、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方法 507
五、质量控制和监控方法 507
六、RCT流程图 507
第四节 MCCT的实施阶段 508
一、研究者会议和人员培训 508
二、分中心的伦理审批 508
三、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508
第五节 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 508
一、临床问题的提出 508
二、单中心,小样本前期临床试验的开展 509
三、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开展 510
第四十五章 麻醉学临床药理研究 512
第一节 概述 512
一、安全性研究 512
二、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512
三、临床药效学研究 512
四、毒理学研究 513
五、临床试验 513
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513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513
一、药物的效应和作用 513
二、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 514
三、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514
第三节 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516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516
二、分布 517
三、生物转化 517
四、排泄 517
五、药动学基本原理及其参数的计算 517
六、群体药动学 520
第四节 新药研究与新药临床试验 521
一、新药概念 521
二、新药临床试验 521
三、新药临床试验原则 522
四、新药临床试验有关规定 522
第五节 临床试验方法学 524
一、重复 524
二、随机 524
三、对照 524
四、盲法 524
五、安慰剂的应用 525
第六节 临床试验的道德要求 525
第四十六章 循证医学研究在麻醉学中的应用 527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 527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527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和联系 527
三、循证医学发展的历史 527
第二节 麻醉循证医学研究的现状 528
第三节 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 529
一、提出患者存在的且应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 529
二、检索文献寻找证据 529
三、严格评价证据 529
四、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529
五、总结经验与效果评价 530
第四节 循证医学在麻醉学科研领域中的应用 530
一、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安全性问题 530
二、临床上超前镇痛的有效性问题 531
第五节 制定临床指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532
一、临床指南的定义 532
二、临床指南的制定原则与意义 533
三、临床指南的制定方法与步骤 533
四、临床指南制定需注意的问题 534
第四十七章 临床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537
第一节 回顾性临床数据库研究的特点 537
第二节 回顾性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 537
一、准备工作 537
二、临床实践 538
三、临床数据采集 538
四、数据整理 538
五、研究目标选定与建立研究假说 539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 539
一、数据集建立 539
二、结果的分析 540
三、研究结论及其解释 540
第四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540
一、选择性偏倚 540
二、信息偏倚 541
三、混杂偏倚 542
第五节 优点与局限性 54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