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编 儒教的政治哲学 5
第一章 绪论 5
第二章 天之信仰的政治性质 9
第一节 上帝的国家组织 10
第二节 上帝的国家目的 13
第三章 天之信仰的非宗教性质 21
第四章 儒教的自然法论 33
第五章 儒教的国家观念 43
第六章 儒教的君主论 53
第一节 君主权之起原 54
第二节 君主的资格 60
第七章 儒教之两大政务 71
第一节 教化 72
第二节 社会政策 82
第八章 儒教的社会组织 91
第一节 阶级关系的支配原理 91
第二节 儒教社会之三单位 94
第三节 儒教的社会连带主义 101
第二编 德国政治思想与儒教 109
第一章 启蒙专制主义发生之原因 109
第一节 专制君主政治合理化的必要 110
第二节 贵族专制解放政策的必要 114
第三节 非宗教精神的勃兴 118
第二章 启蒙专制主义的体系 126
第一节 哲学的基础 126
第二节 自然法说与伦理观 130
第三节 国家观 135
第四节 圣贤政治论 142
第五节 政策论 144
第三章 儒教之输入欧洲学界 153
第一节 宣教师关於儒教之宗教诉讼 153
第二节 十七十八世纪介绍儒教的主要文献 163
第四章 莱白尼兹与儒教 172
第一节 环境与生活 172
第二节 神的国家 181
第一款 神为万有之君 182
第二款 神以法则支配宇宙 189
第一项 理神论 189
第二项 道德的必然性 191
第三项 自然法说 194
第三款 建设世界教会 197
第一项 建设容纳异教徒的世界教会 197
第二项 以宗教合同建设世界教会 201
第三节 道德观 203
第一款 科学之实践的意义 205
第二款 道德是宗教的本质 208
第三款 莱白尼兹的道德与儒教的道德 211
第四节 政治观 214
第一款 国家观念 214
第二款 君主论 221
第一项 权力与理性 221
第二项 专制与自由 223
第三项 圣贤政治 225
第四项 君主之义务心与亲政 227
第五项 君主教育论 228
第三款 政务论 232
第一项 教育 233
第二项 社会政策 236
第四款 莱白尼兹的政治观与儒教的政治观 239
第五节 儒教观 241
第一款 莱白尼兹研究儒教的由来 241
第二款 莱氏对於儒教自然神学的见解 245
第三款 莱氏对儒教政治与道德的赞美 255
第四款 莱白尼兹对易的新解释 262
第六节 儒教对於莱白尼兹的影响 276
第五章 克利沁·华尔夫与儒教 301
第一节 华尔夫之学说 301
第一款 华尔夫哲学之倾向 301
第二款 道德论 305
第三款 政治论 309
第二节 华尔夫之儒教观及其影响 315
第一款 哈莱大学放逐之始末 315
第二款 对於中国实践哲学史的见解 320
第三款 儒教与基督教之比较 323
第四款 儒教与华尔夫学说之类似点 326
第五款 儒教对华尔夫学说的影响 329
第六章 贺尔巴哈与儒教 335
第一节 贺尔巴哈之学说 335
第一款 贺尔巴哈之唯物论 335
第二款 道德的原理 338
第三款 政治的体系 341
第一项 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341
第二项 政治的目的 344
第三项 君主与道德 348
第四项 教育与社会政策 354
第二节 儒教对於贺尔巴哈之影响 361
第七章 腓特烈大帝与儒教 372
第一节 腓特烈大帝之教养 372
第二节 腓特烈大帝的道德观 376
第三节 君主的义务观念 381
第四节 哲人政治的理想与儒教的影响 383
第五节 启蒙专制主义的实现者 387
第八章 普鲁士国家与儒教 395
第一节 普鲁士国家思想之变迁与儒教之影响 396
第二节 儒教对於国家社会主义的影响 409
第三节 儒教对於义务教育制度的影响 418
第四节 儒教对於威廉第二的影响 422
第九章 结论 436